刘迎松
(滨海县天场镇畜牧兽医站,江苏 滨海 22451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食品安全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食品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各界人士所关注的热点。众所周知,牛肉含有丰富的营养,深受人们的青睐。然而,当前由于牛口蹄疫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着牛肉产品的销售,所以需要养殖人员和畜牧兽医做好牛口蹄疫的防控工作。
通常,牛感染口蹄疫之后潜伏期在2~7 d。患有口蹄疫的牛,体温会上升至40~41℃,精神萎顿,并且食欲减退。闭口流涎,开口时会发出吸吮声。一两天后,感染牛的唇内、齿龈、舌面、颊部黏膜、蹄趾间及蹄冠部柔软皮肤以及乳房皮肤上出现水泡,12~36 h后出现破溃,局部露出鲜红色糜烂面。感染牛的口角流出来的涎液会不断增加,呈白色泡沫状,并时常挂在嘴边。乳头上水泡破溃,挤乳时疼痛不安;蹄水泡破溃,蹄痛跛行,重者蹄壳脱落。有的牛还会出现乳房炎、流产症状。
牛口蹄疫的传播方式相对较多,并且传播速度较快。发病牛或者携带口蹄疫病毒的牛是主要传染源。已被感染的动物能长期带毒和排毒,病毒主要存在于食道、咽部及软腭部。带毒动物成为传播者,可通过其唾液、乳汁、粪、尿、病畜的毛、皮、肉及内脏将病毒散播。被污染的圈舍、场地、草地、水源等为重要的疫源地。病毒可通过接触、饮水和空气传播。鸟类、鼠类、猫、犬和昆虫均可传播此病。各种污染物品如工作服、鞋、运输车、饲喂工具、饲料和泔水等都可以传播病毒引起发病。
通常,成年动物患口蹄疫而出现死亡的概率为5%~20%,幼畜感染口蹄疫病毒而发生死亡率的概率在50%~80%。因此,我国每年由于口蹄疫传播而造成的牲畜死亡率极高,为广大的养殖户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基于此,在了解口蹄疫病毒传播方式的基础上,加强对病毒传染的防范,有助于降低牲畜的感染概率,提高牲畜的安全性。
牛口蹄疫是一种发病率极高、传染性较强、病毒潜伏期较长的传染性疾病,通常其潜伏期在7 d左右。牛从感染该病毒到发病前后不超过4 d。如果发现牛出现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呼吸急促、张口有明显的吸吮声以及体温升高等症状,养殖人员要将患有此症状的牛进行隔离饲养,测量该部分牛的体温,倘若其体温在40℃以上,则表明牛已经感染了牛口蹄疫。牛口蹄疫发病两三天后,感染牛的面部、口腔等部位会出现大小不一的水泡,随着患病时间的不断推移,感染牛的病情也会相应加重,其嘴角会出现泡状的白色涎液,并停止进食。待感染牛病情逐渐加重时,会出现水泡破裂的现象,长在各个位置的水疱逐渐破裂并形成糜烂。此时病牛体温不再上升,而是逐渐回到正常值。而且此时出现的糜烂现象逐渐消失和愈合,愈合之后会留下一定的瘢痕。此外,感染牛面部、口腔、四肢等部位会长出水泡,甚至部分牛乳头部位会出现水泡,并且这些水泡在短暂时间内会出现破裂。以上所出现的症状通常被认定为良性口蹄疫症状,部分牛在水泡破裂到愈合的阶段,其病情会不断加重,出现心律不齐、部分器官功能不断衰退,直至牛发生死亡,这种症状被临床上判定为恶性口蹄疫症状。
取牛舌部、乳房或蹄部的新鲜水泡皮5~10 g,装入灭菌瓶内,加50%甘油生理盐水,低温保存,送有关单位鉴定[1]。
3.1.1 加强牛舍清洁、消毒。要按时清理牛圈,如及时清除牛圈的垃圾,并加强对感染牛排泄物、分泌物以及可能被污染的物料进行有效的消毒处理;将牛床清理干净,保证牛生活环境干净卫生;对于牛的饮水水槽进行及时清理,并及时更换水源,保证牛饮水安全。除了清理之外,养殖户要建立定期的消毒制度。消毒是有效的防控疫病的手段,饲养员需要对牛圈和使用的工具用专业的消毒液进行消毒,提高牛生活环境的安全性。具体需要根据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定期对牛群、牛圈等周围环境进行消毒。例如,喷洒50~500 g/L碳酸盐+10~20 g/L氢氧化钠+10 mL/L甲醛溶液达到消毒目的[2]。由于氢氧化钠、甲醛溶液、碳酸盐等药剂具有较强的刺激性与腐蚀性,因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要引起注意。除了保持牛生活环境干净卫生之外,还应保证牛饲料的安全卫生,进行科学配料,提高牛的身体素质和自身抵抗力,防治感染病毒。此外,禁止任何外来人员进入养殖场内。
3.1.2 及时处理患病的牛。一是养殖人员一旦发现牛群中有疑似患有口蹄疫的牛,应及时将其隔离,进行单独饲养,并加强对感染牛疾病的检测。二是严格控制牛舍的温度及湿度,加强对牛舍环境的管理,保障牛舍的清洁度,进而降低牛口蹄疫的发生概率。三是在日常喂养过程中,要适当增加营养供给,提高牛的免疫力。四是利用高锰酸钾对感染牛水泡部位进行清洗,然后对其进行药物注射,从而减轻感染牛的痛苦。五是对于因病而死亡的牛,要进行焚烧或者深埋处理,避免由于处理不当而造成病毒蔓延,感染其他牛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3]。
3.1.3 按时为牛群接种疫苗。养殖户要树立正确的饲养意识,摒弃传统落后的养殖观念,积极采取先进的养殖技术,利用现代化的防疫手段,加强对牛群的管理。根据相关部门的要求,定期对牛群进行检查,并对牛群注射牛口蹄疫疫苗。此外,养殖户要建立科学的养殖理念,利用现代化养殖手段,加强对牛群养殖管理,避免由于管理不善而造成牛口蹄疫在牛群当中传播,对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
3.1.4 严格控制牛群购买途径。养殖户在购买牛群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在疫病区进行购买。而且养殖户在购买牛时,要加强对牛相关疾病的检测,确保购买牛群的健康,避免购入携带病毒的牛群给现有的牛群带来传染,给养殖户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为周边的养殖户带来严重的威胁。因此,养殖户在购买牛群时,要严格控制牛群的购买途径,确保购买的牛的安全性。
牛口蹄疫临床实践表明,如若牛口蹄疫患病较轻,15 d内则自动痊愈。如若在其自愈的时间段内没有出现缓解的迹象,则需要对其进行相关的检查,对症下药。例如,采用0.1%高锰酸钾溶液对病牛的口腔进行清洗,清洗完毕后涂抹碘甘油或者3%紫药水。与此同时,将饲料改为流食,主要在饲料中适量加入相应的营养物质,保证病牛的营养均衡,合理控制饲料的结构,避免因为营养不良导致病牛出现不健康的情绪,加重病情,不利于治疗。此外,需要用1%硫酸铜对牛蹄病变较轻的部位进行清洗,然后涂抹青霉素软膏及时包扎好,每天对病牛的患处涂抹2次,一般坚持涂抹15~20 d才能够恢复[4]。在治疗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不要让患处沾到水,或者受到其他物质的污染,以免病情加重,阻碍病情的治愈。在病变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可用1%福尔马林溶液对病变严重的牛蹄进行浸泡,通常需持续浸泡7 d左右,具体浸泡时根据病牛的恢复情况而定[5]。
由于牛口蹄疫具有较强的感染性与传播性,不但对牛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而且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当前我国对牛口蹄疫并没有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案,无法从根本上治愈牛口蹄疫疾病。但是,在实际的饲养过程中,养殖户要不断提高对牛口蹄疫的防疫意识,提高对牛口蹄疫的认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牛口蹄疫的预防。此外,养殖人员要不断加强对养殖场环境的控制,建立完善的消毒管理制度,定期对牛舍及周围环境进行消毒管理,保持牛舍干净清洁,加强免疫预防,进而降低牛口蹄疫疾病的发生概率,推进我国养牛业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