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海芸 陶 锦
(西安培华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5)
赵春草[1]认为,随着社会的转型发展,农村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呈现多面性,高校针对农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定问题,需要高校为农村贫困大学生构筑立体的帮扶和救助体系,丰富农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注重农村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和人文关怀,重视农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叶定剑等[2]认为,农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双重建构不协调问题,优化农村大学生教育工作可以基于建构主义。刘光等[3]提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遇到很多新挑战,如师资不强、方式方法落后等,需要探索农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机制,以提升农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贺去非[4]提出,高校农村大学生的数量很多,加强其思想政治教育很有必要。已有的文献分析了农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态,高校对农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的内部机制,本文主要研究农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机制及其实施路径。
虽然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在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各种新问题。在国际上,各种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出现,西方敌对势力有意识抹黑中国形象;在网络环境下,农村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条件更加良好。总体上,农村大学生思想追求上进,但是个别农村大学生政治鉴别能力比较薄弱,进入错误的认识区域,存在一定的虚荣心、享乐主义等不良的思想表现。因此,在新环境下,高校加强对农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必然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活动的有效载体。加强农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农村大学生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重要的影响,引导大学生积极、上进、感恩、奉献等,帮助农村大学生形成就业创业意识,提高农村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职业素质与技能,培育农村大学生诚信待人与吃苦耐劳的品质,有助于提高农村大学生的就业力度。
此外,农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到社会稳定发展,也关系到“三农问题”是否能够得到有效解决,甚至对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转型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加强农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势在必行。同时,加强农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于国于民有益。
当前,农村大学生的整体思想政治状况良好,具有明确的人生理想目标,人生态度积极乐观,主流价值取向正确,大部分学生的政治活动参与意识强烈,但是也有部分农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并不良好,没有积极的人生追求,不注重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政治认同度较低等。高校越来越重视农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农村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文化观及其行为干预,高校针对农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目前,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面向的是全体大学生,对于农村大学生缺乏针对性;对于农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了个体差异性,没有采取个性化的手段和方式进行;高校对于农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思想性政治理论课教学,忽视对于农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课堂的开发,如农村调查、社区人口访谈等,很多农村大学生没有参与社会实践,缺乏对生活和工作的体验;部分高校在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对农村大学生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了一些主题教育活动,但是针对性、特色性、有效性需要提升。
在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农村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具体状况确立内部机制,针对性地解决农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建立精准帮扶机制和协同育人机制。
对农村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家庭的农村大学生形成帮扶机制,为农村贫困大学生构建全方位的精准帮扶体系。高校需要为农村贫困家庭的大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保障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需要,既能解决农村贫困大学生的生存困境,让其大学生涯无生活忧虑,也能帮助其增强就业能力。通过奖助学金救助体系,激励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认真学习,通过努力学习和优异的成绩获取奖助学金,提高其人生自信心[5]。通过多元举措减轻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经济压力,还能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三观”。
农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主体不能仅仅是学生管理工作者,高校各个部门、教师都要意识到农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以教师都有育人责任、各门课程都有育人功能的教育理念,深度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其对农村大学生的育人效应,构建高校领导层面、学生管理职能部门、各二级学院、学生管理工作者和教师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
为了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高校需要增强农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把握农村大学生的发展特点,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内容和平台,打造农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路径。
为了提高农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系统性和实效性,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和要求落地,贯穿于农村大学生的整个大学求学过程,加强文化育人,注重农村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在农村大学生中培养一批骨干,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分享农村大学生的青春励志故事,传播积极的正能量,实现农村大学生朋辈互助,提高农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农村大学生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高校需要尊重农村大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感恩、诚信、信念等主题教育活动,以沙龙、演讲、心理沟通等方式作为抓手,鼓励农村大学生大胆地表达自我、积极地参与校园活动;建立和完善学校党政领导、教授专家、辅导员和班主任与农村大学生定期谈心谈话制度,零距离产生凝聚力[6]。
网络是大学生交流思想、学习探究和成长发展的重要平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需要坚持以网络舆论引导为核心,借助互联网技术和网络小程序,建立网络讨论社区,建立微信群、QQ群进行思想交流,建设农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平台,及时解答农村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7]。通过营造积极的网络环境,重视对农村大学生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农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实需要专业化、职业化的教师来胜任,这些思想政治教师不仅要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尊重、关爱农村大学生;还需要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技术能力,主动与农村大学生沟通,能够及时地识别农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问题,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并能有效地采取措施进行解决[8]。
加强农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能实现高校以德育人的教育目标,也能帮助农村大学生成人、成才。高校需要为农村大学生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机制,为农村大学生举办主题教育特色活动,建设农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平台,重视农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保障,多方面采取措施完善农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