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健康,对茶叶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及科学用药技术,达到有效控制茶园病虫害,确保茶叶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生产上急需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1.1 植被多样化 茶园周围种植防护林网,路边、地埂边栽植银杏树、雪松、蜀桧、映山红、百日红、杜仲、楸树、侧柏、紫薇、连翘、竹子、金银花等,创造不利于杂草和病虫孳生,有利于害虫天敌繁衍的环境,保持茶园生态系统平衡。
1.2 茶园间作 幼龄茶园可间作玉米、花生、豌豆(10月初播种,5月底至6月初收获)、绿肥等,增加地面覆盖,抑制杂草,保水保肥,增加茶园生态系统中蜘蛛、瓢虫等天敌数量。
1.3 行间覆草 6~11月在行间覆草10~15㎝,夏季可保湿、降温、防干旱、抑制杂草,冬季保暖、抗寒、促早发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茶园小气候,维持生态平衡。
2.1 选择良种 选择抗寒抗旱、高产、持嫩性强、色泽碧绿、抗病虫害的品种。适宜日照茶区的无性系有龙井43、龙井长叶、舒茶早、白毫早、鸠坑早、碧香早、安吉白茶、中茶108、金观音等;有性种可选福鼎大白、鸠坑等。
2.2 合理密植 根据设施越冬的需求,适合日照的栽培模式,一是有性系茶种:采用大行距(100~120)㎝,小行距 30㎝,丛距 30㎝,双行交错穴播(3~4 株/穴);二是无性系茶苗栽植:采用大行距(100~120)㎝,小行距 30㎝,丛距 20㎝,双行交错栽植(2株/丛)。通风透光,有效利用茶园小气候,防治病虫害,提高茶树抗逆性。
2.3 及时采摘 从4~9月,根据茶树生长情况,组织采茶工及时分批采摘,除去部分病虫体,切断小绿叶蝉、蚜虫、绿盲蝽等害虫的食物来源,恶化其生存条件,减轻其危害。
2.4 适时修剪 根据品种特性,每年秋天准时停采,次年春分及时定剪,培养分枝结构良好,分枝层次多而清,骨干枝粗壮而又分布均匀,采摘面生产枝健壮而又茂密,树冠高度适中,树冠覆盖面广,有适当叶绿层和叶面积指数的高产优质树冠。
2.5 清洁茶园 冬季封园后,清除园内枯枝落叶杂草,带出园外集中深埋或烧毁,改善茶园的通风透光条件,可降低来年黑刺粉虱、螨类、小叶蝉、绿盲蝽的数量。
2.6 中耕松土 结合施肥,在10月份进行深中耕施肥培土,在3月份进行浅中耕施肥培土,疏松土壤,破坏害虫生存环境,减轻刺蛾类、小地老虎的危害。
重点推广应用以虫治虫、以螨治螨、以菌治虫、以菌治菌等生物防治关键措施,加大赤眼蜂、捕食螨、蜘蛛、瓢虫、白僵菌、苏云金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等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
3.1 应用植物源杀虫剂 除虫菊素、苦参碱、鱼藤酮对黑刺粉虱、茶橙瘿螨、绿盲蝽防效显著。茶蝉净对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较好。在蚜虫、小绿叶蝉、绿盲蝽、黑刺粉虱危害初期,可用0.5%藜芦碱溶液1 000倍液喷雾。
3.2 应用微生物杀虫剂 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通过侵染害虫,可使害虫生病死亡。在黑刺粉虱1~2龄若虫期,用0.1亿/mL粉虱真菌孢子液喷茶树中下部叶片背面,防效好。
4.1 用光波诱杀 LED窄波杀虫灯,每2~3 hm2安装1盏,可有针对性地杀灭小绿叶蝉、鳞翅目害虫,最大限度地保护天敌。
4.2 用性信息素诱杀 每年 4—5月,9—10月,茶园每亩挂2~3个绿盲蝽诱捕器,离茶棚5~20㎝高,诱杀绿盲蝽成虫,可有效控制绿盲蝽发生。
4.3 用色板诱杀 每亩挂24片天敌友好型色板,黄板、浅绿色板各半,黄板可诱杀蚜虫、黑刺粉虱、小绿叶蝉;浅绿色板可诱杀绿盲蝽,有效控制害虫数量,保护天敌。
在做好预测预报的基础上,选择最佳防治时期,应用脂溶性绿色低毒药剂,通过减量增效,采用精准施药技术和高效植保机械,进行统防统治。和传统水溶性农药相比,脂溶性农药不但在防治茶小绿叶蝉、鳞翅目幼虫等茶叶害虫方面效果显著,且在茶汤中的浸出率也极低。
9月上中旬,小绿叶蝉若虫高峰期前使用15%茚虫威乳油2 500~3 500倍液喷雾,防效好。用24%虫螨腈悬浮剂1 500~1 800倍液喷雾,对叶蝉类、螨类、鳞翅目幼虫具有较好防效。用15%唑虫酰胺乳油2 000~2 500倍液,在卵孵化盛期至低龄若虫发生期间喷雾,对小绿叶蝉、蓟马有特效,防效可达10天左右。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喷施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1次,可有效降低病虫越冬基数,减轻来年春季病虫发生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