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研究

2018-02-10 13:57韦性吕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思政传统大学生

韦性吕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历史与民族学院,贵州 都匀 558000)

引言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当中,习总书记曾提出:“健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的重要意义,强调民族的伟大复兴应以促进传统文化繁荣发展为基础,应积极宣传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了有效贯彻与落实会议精神,实践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教育部门在2014年曾出台了《健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建议》,对全国各大高校实行传统文化教育做出了详细的指导与部署。从高校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层面上看,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有助于健全学生的人格,推动他们个性化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做人,提高他们的个人综合素养。各大高校应深刻意识到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关系,应结合传统文化的教育优势及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将其融入到思政教育中,以此来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怀

目前,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许多大学生价值取向脱离的正常轨道,个人是非观念不清晰、缺乏集体意识,更加注重个人感受。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应在重视加强思政教育的过程中,积极引入传统文化当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他们的集体意识,培养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进一步激发广大学生民族自豪感,提高他们的爱国情怀,对当代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2、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勇敢探索的精神

古人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有着坚持不懈、宁死不屈的豪迈气魄,有永不言败的斗志及不惧险阻的意志,更有悬梁刺股的进取行为。我国传统文化蕴藏着极其深刻追求真理的精神,将这种精神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中,能够让广大学生重新正视学习,重新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切实领悟到知识改变命运的真实含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的调整学习心态,端正学习态度,从而用心对待每节课,努力学习更多文化知识,拓展知识面,促使他们主动进行探索,真正从学习中感受到快乐与满足。

二、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1、以立德树人为价值指导、稳固传统文化思政教育理念

传统文化的经历了复杂的过程,因此,运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对高校大学生实施思政教育不能是简单的对传统文化进行讲述及模拟,而是应主动的对传统文化进行重新组合及架构。稳固传统文化思政教育的重要基础,应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指导作用,摆脱传统文化教育在高校中的现实困境,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基础原则,建立系统化的育人体系。首先,应贯彻并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传统文化当中的精髓需要通过满足广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目标来确保思政资源的科学供给。在此基础上,高校应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炼出具有时代性、感染性、能够满足大学生健康发展实际需求的以爱国主义情怀、道德教育及民族文化精神为主的相关教育,努力让大学生全面、清晰的掌握传统文化的重点及核心思想。其次,应健全体制措施,为了能够体现传统文化对立德树人的关键性作用,基于传统文化推动高校大学生全面发展,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及培养广大学生高尚的品德与情操,应从体制方面加以调整。既要从国家层面上构建战略计划,为强化传统文化思政教育提供机制保障,加强其教育所需的多种资源投入,同时也要明确特定阶段奋斗目标,并以此来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及检测指标。最后,应改善方式方法,推动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构成合力。这就要求高校应深入探索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彼此契合的资源,从整体上规划并促进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师资等方面的建设,深入挖掘、大胆创新。

2、以思政课程为主要途径、增强传统文化思政教育力度

想要增强传统文化思政教育力度,就需要结合高校自身特色,让高校的传统文化思政教育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当前,高校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生源结构也较为复杂,学生学习能力不等,院校思政教育也通常流于单调的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及乏味的政治教学,思政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对此,应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思政教与中,从思政基础理论课程、区域专业特色以及专业课程等方面入手,全面增强传统文化思政教育的整体力度。具体来说,首先,应最大化的发挥出思政基础理论课程的主导作用,在其理论课程日常教学中,应将传统文化引进课堂教学,以深度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深厚底蕴为切入点,有针对性的增加传统文化在思政教学中的内容比重,全面的为学生提供传统文化精髓知识,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让广大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深刻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其次,应基于当地特色传统文化,将区域传统文化资源与课程内容有机整合到一起,可基于当地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创编特色化的教材,将其作为现有教材的拓展与补充。同时还可利用当地传统文化资源的诸多优势,积累更多教学案例。最后,则应在专业课程中引入传统文化。高校可根据自身院校的特点及学生专业的实际需求,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引进传统文化。比如,可增设书法课程、中国画等选修课程,也可依据专业开展与专业相关的历史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对专业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积极探索,从而有效拓展学生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增强他们的文化素养。

3、以校园文化为拓展渠道、加强传统文化思政教育深度

校园文化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校园精神为特点的团体性文化。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能够让广大学生受到良好的氛围熏陶,以此来实现文化育人的目的。高校应根据自身院校的特点与专业特征,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第二、第三课堂当中,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思政教育的深度。首先,高校应高度重视第二课堂的重要作用。可在重要的文化节日中,运用传统文化资源组织并开展专题教育活动,举办朗诵大赛及专题讲座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来提高广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致,增加传统文文化教育路径,为学生提供更多与传统文化深入接触的机会,从而让他们在无形中深切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此同时,也可积极鼓励大学生成立各种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社团,教师应强化对社团的积极引导,将传统文化渗透到社团活动中,让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过程中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内涵及精神。其次,高校应努力挖掘校园建设及校内人文景观当中蕴藏的文化精神,比如校歌、校训等,让学生在这些文化载体的激励下能够真正将传统文化牢记在心,将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并且高校还可依托传统文化创建校园景观文化,营造浓厚的校园人文气息,让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受到启发,实现润物细无声的理想教学效果。此外,高校应重视社会实践在传统文化思政教育中的意义,要健全社会实践体制、构建高校传统文化实践基地,将抽象的传统文化知识转变成直观的图像与真实事件,将传统文化与思政实践教学相结合,推动知识、情感及实践的有机整合。

4、以新兴媒介为传播平台、扩大传统文化思政教育广度

在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下,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兴媒体迅速崛起,传统文化教育应充分运用思政网络教育阵地,积极发挥网络教育的能效作用,探索教育的新路径。高校可根据构建不断满足社会需求的传统文化教育平台,用大学生喜欢的形式来推广与弘扬传统文化,扩大传统文化思政教育的广度。首先,运用微博、微信等平台与广大学生共同分享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教育内容。比如,故宫淘宝微信平台推出了不同风格及形式的推广文本,在有效宣传故宫文化创意产品的过程中也创新性的弘扬了历史文化,取得了显著成效。其次,根据开发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手机应用软件,为大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平台。比如,文化部门们研发了漫画春节手机软件,利用漫画的形式进行传播,通过移动客户端向更多人介绍传统文化节日,宣传文化底蕴,弘扬传统美德,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引导作用。最后,高校还可利用向学生推荐传统文化有关的专题网站,举办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主题设计大赛、网络程序开发比赛等,让大学生能够主动继承并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拓展传统文化思政宣传渠道。

猜你喜欢
思政传统大学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