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作文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讨

2018-02-10 04:31
中学语文 2018年3期
关键词:篇幅创作作文

王 立

微作文篇幅短小,起源于2014年的北京高考语文卷。在短短的考试时间里,用闪光的思想,将睿智的语境表现出来,与读者产生共鸣的同时对作者本人起到修身正心的作用。随着网络文体形式的不断发展,人们在阅读习惯上越来越适应于碎片化阅读。当前的学生对于800字的大作文存在畏惧心理,经常出现表达困难、写作枯燥乏味的现象。而微作文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学生对作文的抵触,并敢于创作。因此新课改的今天,微作文的形式让学生乐于表达,并将时代思想的火花闪现在150字的短小内容当中,实现寓教于乐,这是微作文教学的根本性目标。

一、微作文的教学及含义

1.微作文教学发展现状及成因

微写作在引入到学校的教学和升学测试中后,主要是通过短小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做到“言为心声”。同时,微作文也实际上是学校学科间整合的具体过程。而综合性教学的根本目标是掌握学习的方法和生活的技能。这使得我们在智能化的时代通过微写作,可以随时将自身的感悟文字化表现,广大学生更是乐此不疲。2014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微作文千呼万唤始出来。拟定三个方向后,要求学生通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对三个题目进行创作。通过这一次微写作语文高考试卷的推行,不但是对学生写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成为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窗口。

2.微作文含义和理论依据

微写作,要求作者本人对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进行写作,篇幅短小精悍。而对创作者没有学历、身份、年龄的要求;写作过程中没有严格的章法局限。可见,作文虽然产生于学校的特定教学环境,受到各类规则的约束,微作文却能够突破传统限制,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更为丰富,同时避免了套题和宿构的不正常作文现象。因此,微作文题型来源的广泛性和丰富型,决定了微作文题目的多样性和表达的无限制特点。如何要将自身所学和生活所见,在短短150字内容里张扬,更加考查学生对于所学知识高精确性的凝练和总结能力。

二、微作文的主要特征

1.篇幅短小,主题突出

微作文150字的内容将碎片化和自由化的思想深度挖掘运用到极致。因此以学生的兴趣题材为基点,将随时产生的奇思妙想和偶然发现进行语言凝炼。极短篇幅的创作过程中,谋篇布局、遣词造句,表达独特的感受和认识,并且要迅速而准确的抓住读者的心,不得不说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真正考验。强烈突出的主题和短小易懂的篇幅所形成的作文的美感是长篇幅文章所无法替代的。

2.语言凝练,体现自我

微作文语言的凝练表现在,一个短语表述一个意思,甚至一个字表述一个意思。通过这些高精确性意思的指向,将微作文所有表达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类见闻、感悟充分展示且表达完全。因此,微作文的自我性表现了强烈的个体生命的体验和言语生命的意识产生过程。作文过程中,逐字逐句的反复推敲和锤炼,正是深度挖掘思想内涵的有效方法,也充分展示出作者的语言驾驭能力。

3.重视读者意识的建构

传统作文教学并不知道读者对象是谁。学生认为读者就是老师,因此在作文中经常出现顾忌和畏惧心理,真正的作文里并没有畅所欲言。然而微作文却将读者放大到了网络。学生只要借助于手机就能够将自己的作品放到网络当中,让所有的人进行观摩。这也就达到了写作根本目的是为了应用的目标。所以,当朱自清先生谈到自己的写作过程中,经常假想很多读者时,我们发现在现实的网络环境中,学生的创作能够获得非常多的真实读者。至此,传统的教师讲授、教师批改、教师阅读的作文习惯被打破,转而成为具有极其丰富延展性的微作文创作即展示的教学模式。

4.自我暗示,修正身心

各类的网络自媒体以及微博、微信等,传播心灵感悟和思想的载体,为学生提供了随时的心灵触动都可以形成文字的机会。因此,在学生的创作过程中,即使是那些自言自语似的乐趣,也能够放大成一种创作的灵感并实现为文字。这将传统线性写作教学的结构转变为立体式的写作结构。学生微作文的创作,如果不能激活个体的写作思路,也就是说不能通过自我暗示,实现修正身心后的创作激情挖掘,很难形成有影响力的易于传播的文字。因此,在潜移默化的围观重塑过程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被加强。

三、日札写作对微作文的有效性示范

课堂实录:微作文—日札。

要求:语言凝练、主题突出、展示和体现自我、深挖创作灵感和思想深度。

教学过程:

1.教师在课堂中首先强调微作文的典型特点,在学生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中“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进行微作文创作。

大约三分钟左右的思考和交流后,同学举手发言。

因此也就产生了,对于这句古文的如下文言文转白话文的直译记录。

古人观看苍天大地,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虫一遇,飞鸟走兽,常常会有心得与体会,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问题深邃而且广泛。

点评:用顺畅的语言,尊重文章原意,翻译效果良好。

2.接着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对这一句话进行思想深度的探索。

有的同学说,这是在探求和思考真理的过程中,一切都来自于生活,因为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本身就融入于我们的生活,因此,洞察生活是我们写作灵感的来源。也有学生对于“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提出了更为深入的见解,学生见解如下:

“王安石是善于思考的人,而且他的思考无处不在。甚至游个山洞的过程,都能有这样的感悟。”诸如此类的发散性思维,在课堂中广泛弥漫开来。

总体而言,归纳总结出写作来源于生活和写作需要深度思想两点。

3.典型创作案例。

课堂中十分钟时间进行150字的微作文创作,题目以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选其一,也可多选。创作成果如下:

《一窗一天地》

从书本中,抬头看天,四方的窗造就了四方的天。我说天是方的。可什么形状塑造的天,天就该是什么形状吗?如果在草原上看天,天应以什么形状盛放呢?从书本和文字中看天,天又应该是什么形状呢?其实,心中天地何惧于形状的约束呢。

总而言之,微作文是当下作文教学过程中最符合社会潮流和需要的一种作文教学模式。在教师掌握微作文创作的前提下,学生才能展开微作文创作的遐想。因此,微作文创作首先要从教师的作文教育理念进行改革,引导学生真正的做到“言为心声”,才能使得学生有一种豁然开朗后的欣喜。

猜你喜欢
篇幅创作作文
Britain's“Shark House”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in proximal and distal nerve segments of rats with sciatic nerve injury during Wallerian degeneration
创作心得
寄小读者的信
创作失败
延期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