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天宇 宋 辉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部,安徽 亳州 236800)
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渗透和法治观念的日益增强,有利于唤醒人们的主体意识,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然而,事物的发展往往难以尽善尽美。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权利与义务、获得与付出、享受与努力的关系,片面强调个人的权利、获得和享受,而不愿意付出和履行应尽的义务,有人甚至无视自己的义务与责任。对此如果不能有效遏制,将会助长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既不利于养成健全的人格,也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些行为不仅违背了基本的法理,也与中华民族历来秉承的思想观念背道而驰,充分反映了他们的无知和荒谬。其实,《周易》早已对君子的社会责任进行了大量、系统的论述。对这些思想素材进行分析与阐发,不仅有助于人们加深对《周易》思想倾向的正确理解,也有利于澄清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的片面认识,因而是十分必要的。
《周易·文言》说:“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1]29-30君子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是积极进德修业,充实、完善自我。《周易》极其重视君子的进德修业。例如,《蒙·象传》说:“君子以果行育德。”[1]60“蒙以养正,圣功也。”[1]59“‘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1]113等等。周广友先生指出:“《易》所说的,被认为是挺立人道、以人合天的实践方式。只有充分实现了自己的德性,才能‘与天地合其德’。”[2]《周易》对君子的学识、能力等也都有很高的要求,这在下文中将有详细的分析。《周易》强调君子进德修业,充实、完善自我的道理很简单,因为这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而且是履行社会责任的基本功。进一步讲,这种行为本身就蕴含着一定的社会性。无论任何时代,人的进德修业都具有社会性,道德评判的标准、道德修养的内容以及学业的选择等都是由当时的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况且,任何人的进德修业也都是有目的的,即为了适应社会,以利于在社会中生存、发展,进而实现人的价值。从另一方面说,不能够很好地进德修业的人也谈不上是君子,更遑论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文言》开宗明义:“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1]26这就足以说明上述的道理。君子进德修业需要发扬“自强不息”[1]23的精神,保持“终日乾乾”[1]17的精神状态。因为进德修业伴随人生的整个过程,需要长久的量的积累,只有这样才能使德业达到新的高度。其间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干扰和阻挠,主要是人的惰性,缺乏坚强的意志力,不能持之以恒地严格要求自己,有时会产生松懈心理,以至于难成正果。同时,一些不正确的社会导向、生存环境等也会给进德修业过程带来消极影响。另外,人类社会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新的社会发展条件对人的要求是不断提高的。所以说,进德修业,充实、完善自我需要人们经过长久不懈的努力,永远是正在进行时。
《乾》:“乾,元、亨、利、贞。”[1]13乾者,天也,健也。言天道刚健,运行不已,应化无穷。元、亨、利、贞,乾之四德也。“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贞,正也”[3]1-2。乾为纯阳,万物之源也。庄子曰:“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于天,赫赫发乎地。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4]379。天地阴阳和合交融,创生万物。然而,《说卦传》云:“乾为天,为圜,为父……坤为地,为母”[1]437,乾为主宰,坤为顺从,地位作用有别。孔颖达疏:“此卦之德,有纯阳之性,自然能以阳气始生万物而得元始亨通,能使物性和谐,各有其利,又能使物坚固贞正得终。对乾之四德人们完全可以顺理成章地理解为:元,创始,创新之意也,唯有创新,才能亨通,唯有亨通,才能使物性舒畅和谐,各得其宜,正固而终也。乾之四德实为创新之本义也。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优秀品质是君子的智慧与能力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君子在推动历史发展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冯立鳌先生认为,“根据‘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法则,身居天地间的人应该积极地推动变易,以实现生命的意志和人类的永存。据此,推动变易就是人与天地相合的一种天赋责任。”[5]君子肩负着神圣的历史使命,并非轻而易举,可以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已,履行引导人们摆脱贫穷愚昧,走上幸福文明和谐之路的社会责任重于泰山。君子履行这一神圣职责绝不会一帆风顺,必将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与挑战。这是因为实现人类幸福文明和谐的宏伟目标就是一场伟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其间必然要消解阻碍人类进步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乃至于不合理的生活方式等。这既需要具有勇于担当的大无畏英雄气概,更要求君子具有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永不言败的魄力和统筹谋划、精心组织、精心实施、及时修正错误、总结经验、不断推进的真本领,其中,适时果敢地推进创新变革的勇气尤为关键。所以,王充闾先生说:“君子应效法天道之健,自立自强,奋发进取。”[6]关于创新变革的伟大作用,《革·彖传》云:“革而当,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时成。……革之时大矣哉!”[1]277变革举措得当,隐伏的祸患自然就会消亡。天地之道,阴阳降升,迭相变革,遂成四时之序。顺时变革使天地常新,显示出伟大的创生功能。《讼·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1]71守着先人祖业过活,循规蹈矩以防不测,最终还是有利的。但是,如果服务于王室,谋取大的功名,却不会成功。因为这样的人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只能守着先人祖业过着舒适的生活,而不能谋大事,创大业,不能完成破旧立新,实现人类幸福文明和谐的历史使命。《谦·象传》:“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1]112陈梦雷解曰:“物之多者裒取而使之寡,犹降山之高使之卑也。寡者增益而使之多,犹升地之卑而使之高也。一裒一益,而多寡施平矣。称物平施,谓称物之多寡而损益之,然后所施均平,而多者不偏多,寡者不偏寡也。”[7]73君子推行社会变革的目的不是造成两极分化,贫富对立,而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使全体社会成员都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应该指出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满足现状,得过且过的人占大多数,这就愈益显示出君子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品质的珍贵。同时,培养人们树立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品质也是君子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鼎·象传》:“君子以正位凝命。”[1]282陈梦雷解曰:“恭己以正其位,而凝因其所受于天之命。”[7]194这里所谓君子的“天之命”,其实就是人民的重托,民心之所系,不可不恭敬对待。《萃·九五》:“萃有位,无咎”[1]260。忠于职守,为此而鞠躬尽瘁,没有灾难。《升·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贞。”[1]264孔颖达疏:“处升之上,进而不已,则是虽冥犹升也,故曰‘冥升’。……若洁己修身,施于为政,则以不息为美,故曰‘利于不息之贞’。”[1]264我国古人就赞美“夙夜在公”[8]17,勤于政务的优秀品德,提倡先公后私,先义后利,把公与义、私与欲紧密联系在一起,鼓励人们为了公义必要时要舍得牺牲个人私利。《周易》要求人们为公做事要恭敬认真,时刻怀抱着一颗警戒之心。“藉用白茅,无咎。”[1]174恭敬地用白茅垫着祭品,可以无灾祸。这一爻辞的目的是以祭祀为例,反复告诫人们处理公务时要恭敬谨慎,严肃认真。为大家做事要一丝不苟,提防不测,即使遇到不利情况,也会有好结果。譬如,《履·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1]92踩着虎尾巴,但能遇险知惧,最终仍然吉利。《履·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1]93《日讲易经解义》解:“上九居履之终,则所履之事已终,其祥兆当有可考。果所履者,事皆尽善,周旋无亏,则得大吉矣。”[9]93忠于职守的基本要求是严格遵守纪律。《师·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1]17《群书治要》云:“为师之始,齐师者也。失令有功,法所不赦。故师出不以律,否臧皆凶也。”[10]3《周易》也从反面提醒人们麻痹大意,消极怠惰的后果。例如,《豫·六三》:“盱豫悔,迟有悔。”[1]119懒散游乐,将招致后悔,再加上麻痹大意,那就后悔莫及。《解·九四·象传》:“解而拇,未当位也。”[1]234懒惰不想动,说明其人怠于职守,不称其位。曾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11]115君子以弘扬仁道为己任,不可以不弘大刚毅。因为他使命重大,路途遥远。君子显著的优良品德就是履行社会职责时能够朝着既定的宏伟目标奋力攀登,始终如一,不屈不挠。唯有如此,才能不负天下苍生的期待,成就光辉的人生。《恒·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1]198不能始终保持自己的德行,可能会因此蒙受耻辱,卜问得危险之兆。《益·上九》:“立心勿恒,凶。”[1]245立志不坚定,凶险。能否持之以恒地忠于职守是衡量人们能否担当重任的主要标志。一个人立志并不难,难就难在一生毫不倦怠地顽强追求,人们能否发挥出自身潜能,取得成功的根源也正在于此。在科技高度发达的当代社会,君子持之以恒地忠于职守的美德并未因时代变化而失去其宝贵价值。其实,当代社会对人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的要求更严格,更需要发扬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操守。因为人们在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时,哪怕有任何细微差错都有可能造成难以估计的严重后果。
《比·六二》:“比之自内,贞吉。”[1]81内部团结和睦,卜问得吉兆。内部团结和睦是干事创业的首要条件,在此基础上尽量扩大团结的范围,凝聚更多的共识,汇聚磅礴的力量,这样才能开创宏伟事业。《同人》:“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1]102理学家程伊川云:“野谓旷野,取远与外之义。夫同人者,以天下大同之道,则圣贤大公之心也。……能与天下大同,是天下皆同之也。天下皆同,何险阻之不可济?何艰危之不可亨?故利涉大川,利君子贞。”[12]763君子以大公至诚之心与天下人和同,必能涉险滩,渡难关,实现“天下归仁”[11]168的神圣夙愿。《同人·初九》:“同人于门,无咎。”[1]103聚合大众于王门,将行大事,没有灾祸,这是由于众人团结一心,结果会遂大家所愿。反之,《同人·六二》:“同人于宗,吝。”[1]104聚同族于宗庙,卜问前途艰难。因为狭隘的宗法观念排斥了其他族群,不能广泛团结大众,力量弱小终究难成气候。搞好团结的关键是领导者要胸襟坦白,以诚待人。《兑·九二·象传》:“孚兑之吉,信志也。”[1]323北宋哲人张载云:“私系于近,悔也。诚于接物,信而不妄,吉且悔亡。”[13]167心怀私念,搞小团伙,小圈子,自我封闭,事业必定受阻。大家只有互相交心,彼此取得信任,才能消除潜在的不利因素,为事业发展增添动力。《未济·六五·象传》:“君子之光,其晖吉也。”[1]348君子之德,光明正大,自然吉利。《系辞传》亦曰:“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1]390-391履行诚信,心中想着顺应天道,又尊贤尚能,所以上天会护祐他,吉祥无不利也。搞好团结还要求君子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能够博采众长,求同存异,故“君子以同而异。”[1]223君子做好团结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要以虔诚谦卑之心宽以待人,团结大众。《屯·初九·象传》:“以贵下贱,大得民也。”[1]54初九阳爻处三阴爻之下,象征于屯难之际君子能自居卑下,因而大得民心也。《同人·彖传》:“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1]102-103王弼释云:“行健不以武,而以文明用之;相应不以邪,而以中正用之。君子正也,故曰‘利君子贞’。……君子以文明为德。”[14]284这里的“文明”,即礼义。君子文明正大,秉性中和,以礼义为德行,以实现人民利益为己任,故能统一人民的意志,率领民众达到天下大同的宏伟目标。
《大有》:“元亨”[1]107本卦上卦为离为火,下卦为乾为天,火在天上,明照四方。寓意为明镜高悬,彰美忠善,洞察奸邪,如此则政治清明、国运昌盛,故名“大有”。《大有·象传》:“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1]107君子观此卦象,取法于火,从而洞察善恶,惩恶扬善,顺应天命,祈求好运。君子“遏恶扬善”既需要有胆识、有气魄,还要具有明察秋毫、洞察善恶、辨别忠奸的睿智与能力,同时,更应该使人化恶为善,改邪归正,如此则更能彰显出君子的大德。胡朴安先生论曰:“‘遏恶扬善’,是《大有》之重要义。……不曰‘罚恶’,而曰‘遏恶’,则恶者化为善矣。不曰‘赏善’,而曰‘扬善’,则善者乐于为善矣。……是遏之大于罚之,扬之大于赏之也。其遏之、扬之顺自然之运,毫无所作为于其间。此即‘顺天休命’也。”[15]213胡朴安先生的论断从儒家的德治立场出发,主张以德治国,自有其道理,但也有理想化的一面。以德治国尚不足以达至政治清明,国运昌盛之目标,必须同时力行法治方能致国泰民安。故“遏恶”力度不够,尚需“惩恶”才能震慑犯罪,然后施以法治教育,长此以往自可改良人心,使人心向善,从根本上消除邪恶。《师·象传》:“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1]75相对而言,孔颖达的疏解比较符合社会实际:“‘君子以容民畜众’者,言君子法此师卦,容纳其民,畜养其众。若为人除害,使众得宁,此则‘容民畜众’也。”[1]75《大有·九四·象传》:“‘匪其彭,无咎’,明辩晢也。”[1]109反对坏人坏事,没有灾祸,因为能够辨明善恶,未出现过错。《大有·上九》:“自天祐之,吉无不利。”[1]110这里的“天”就是人民大众。君子“遏恶扬善”,顺应了人民的期待,得到了人民的支持,自然是吉利,没有什么不利的。《噬嗑·象传》:“‘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敕法。”[1]139本卦上卦为离为电,下卦为震为雷,电闪雷鸣是噬嗑的卦象。先王观此卦象,从而效法天意,代天行罚,兴刑狱。宋衷曰:“雷动而威,电动而明,二者合而其道章也。用刑之道,威明相兼。若威而不明,恐致淫滥。明而无威,不能伏物。故须雷电并合,而噬嗑备。”[2]217君子兴刑罚需恩威并用,宽严相济,既惩戒犯罪,又教育民众,即便是惩戒犯罪,也要体现出人道主义原则,其终极目的是将犯罪分子脱胎换骨改造成新人,以利于社会的和谐安定。惩恶扬善必须精准无误,把握好分寸,一旦出现偏差就有可能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故《豫·彖传》云:“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1]116君子履行惩恶扬善的社会责任有时也会承担着巨大的风险,必须无私无畏,勇于担当,仗义而行,为了理想和民众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直至献出生命。正如《困·象传》所说:“君子以致命遂志。”[1]266弘扬正义,惩恶扬善是为了维护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因此,这不仅是君子的职责,也是每一个普通民众应尽的义务。只有当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够遇到不平挺身而出,才能根除犯罪,为人们营造出风清气正的朗朗乾坤。
《小畜·象传》:“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1]86小畜:下卦为乾为天,上卦为巽为风,和风吹拂大地,草木勃勃滋生是小畜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取法于催生万物的和风,从而自励风范,推行德教。《观·象传》:“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1]135观:下卦为坤为地,上卦为巽为风,风行大地,天恩浩荡,万物遍受恩泽是观的卦象。先王观此卦象取法于周流八方的风,从而巡视天下,观察民风民情,引导并帮助百姓设置礼乐教化。《习坎·象传》:“水洊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1]180习坎:坎为水,水长流不息是习坎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取法于细水长流之象,学习教化民众的方法。《周易》从不同角度反复论证君子教化民众的社会责任,由此可见其对此事的重视程度。这一点不难理解。君子固然是社会的栋梁,肩负着崇高的使命,但是,只有经过长期改良民心的细致工作,奠定了坚强的群众基础,才有可能完成这一使命。想要得到民众的衷心拥戴,仅靠教化是不够的,还必须帮助他们解决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使其得到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剥》:下卦为坤为地,上卦为艮为山。高山屹立于大地,风雨侵蚀,山石剥落是剥的卦象。此卦象告诫君王要爱民惠民,巩固根基,以防社稷受侵蚀而倾覆。《剥·象传》:“上以厚下安宅。”[1]149君王从山石剥落,岩角坍塌的卦象中得到警醒,从而广施恩惠于民,厚结民心,使人民安居乐业。《益·彖传》云:“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凡益之道,与时偕行。”[1]241-242益,就是指减轻赋役,增益百姓,他们因此而无限欢喜。君王谦卑,深入民间,体察民心,他的王道就会广被四方。天地对万物,君王对百姓布施恩德的原则是:贵在及时,要在应急。蒋凡先生云:“《益》之君泽流惠增益于下,上下相孚,民悦无疆,则万众一心,何险不可涉越?故《彖传》又称‘利涉大川,木道乃行’。”[16]274总之,贤明的君王深谋远虑,体恤民生艰难,从而生活节俭,励精图治,并严格要求臣下,惩治贪腐,以此减轻民负,与民生息,培本固源,赢得民心,如此则能积蓄力量,逆境崛起,无往而不胜。《蛊·象传》说得更直接:“君子以振民育德”[1]127君子从蛊的卦象中受到启发,取法于吹拂万物的和风,从而赈济民众,力行德教。教化民众与利民富民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推动人类不断走向富强文明。
《需·彖传》:“‘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1]63需卦具有诚信、正大、通达、贞正的品德,因为九五阳爻处于上卦的中位,饱含至中至正的本性。故有利于涉水渡河,所往必有大功也。《小畜·彖传》亦云:“健而巽,刚中而志行,乃亨。”[1]84九二、九五阳爻分居下卦、上卦中位,像君子有刚健、谦逊、中正之德,因而能够志通意行,前途亨通。《周易》高度赞扬中正之道的意义,认为坚守中正之道能使人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处处通达。譬如,《谦·六二》:“鸣谦,贞吉。”[1]113明智而谦让,卜问得吉兆。因为六二爻居下卦中位,像人持守中正之道。《豫·六二·象传》:“‘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1]119磨难不到一日即被解除,卜问得吉兆。因为六二爻居下卦中位,像人得中正之道。君子持守中正之道从狭义上讲就是要谨守道德和法律;从广义上理解就是要遵守自然和社会规律。这是君子履行社会责任的基本遵循。坚守中正之道与开拓创新并不矛盾。开拓创新不是可以随心所欲,莽撞乱来,而是要遵循客观规律,顺应人民期待,妥善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尤其是要从古今中外的创新变革中汲取经验教训,避免犯颠覆性和全局性的错误。因此,君子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不能出现任何闪失。《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1]158无妄:嘉美通泰,卜问得吉兆。行为不正当,则有灾祸,有所往则不利。《无妄·初九》:“无妄往,吉。”[1]160不违背正道行动,吉利[17]146。《无妄·上九》:“无妄行,有眚,无攸利。”[1]162不要胡乱妄行,有灾祸,没有好处。可见《无妄》卦的主旨十分明确:行正道,吉利,否则,有灾祸,不会有益处。以此告诫人们应恪守道德和法律,切不可心存侥幸。恪守道德和法律对于其他一些社会成员来说具有紧迫性,是应该履行的最基本的义务,任何人都不能享有不受道德和法律约束的特权。
《周易》对君子社会责任的论述给当代人们带来的启示是明确的,即人们在享受权利的同时要积极履行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与义务,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进德修业,充实、完善自我,把个人的梦想与实现中国梦紧密联系起来,主动参与到深化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之中,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聪明才智,勇于创新创造,在创业实践中打拼出新天地。要成为“四有”公民,用社会主义道德与法律规范自身,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头脑,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勤奋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辉煌的业绩。要关爱社会,心系人民,把自己的创业实践与人民的幸福结合在一起,以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为己任,在为人民服务中升华人格,成就人生价值。
[1] (魏)王弼,(唐)孔颖达.周易正义[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
[2] 周广友.《周易》富含生命哲学意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4-12.
[3] (唐)李鼎祚.周易集解[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
[4] (晋)郭象,(唐)成玄英.庄子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2011.
[5] 冯立鳌.彰扬理性教化德行——《易传》的思想创新[N].光明日报2014-6-14.
[6] 王充闾.满眼生机转化钧:《周易》与中华民族文化精神[N].光明日报,2016-9-2.
[7] (清)陈梦雷.周易浅述[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
[8] 袁愈荌,唐莫尧.诗经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
[9] (清)牛纽,孙在丰.日讲易经解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
[10] (唐)魏征.群书治要[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5.
[11] (明)冯梦龙.论语指月[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
[12] (宋)程颢,程颐.二程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1.
[13] (宋)张载.张载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1.
[14] 楼宇烈.王弼集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0.
[15] 蔡尚思.十家论易[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16] 蒋凡.周易演说[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17] 臧守虎.《易经》读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