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创立与发展的贡献及当代启示

2018-02-10 01:37解晓双
关键词:恩格斯马克思马克思主义

解晓双

(辽宁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0 引 言

西方学界对恩格斯于马克思主义的贡献始终存在着争论,有些学者认为恩格斯是马克思的“另一个我”,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依附于马克思;也有学者认为恩格斯的思想遮蔽了马克思的原初思想,背离了马克思。笔者认为,这些都是错误的认识,割裂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忽视了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独特价值,恩格斯是独立思想创作的个体,同时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 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创立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按照通常的理解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理论与学说的体系,内在地包含着恩格斯的各方面贡献。马克思曾被比喻成“第一小提琴手”[1]517,恩格斯由于其“特别贡献”非常受无产阶级的爱戴,甚至有人主动为恩格斯发声,建议将马克思主义命名为马克思恩格斯主义,称恩格斯为“第二小提琴手”[2]137,但恩格斯还是以马克思为重,他谦逊地认为自己做的都是辅助性工作,同时阐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的贡献者是马克思本人。事实上,整个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无不体现着恩格斯的思想贡献。马克思恩格斯的合作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入门之作《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起,到马克思恩格斯初次合作成果《神圣家族》,再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与《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唯物史观的伟大发现,恩格斯在其中阐述的“新唯物主义”以历史和实践为基础,最后到代表马克思主义正式诞生的《共产党宣言》发表,这一系列过程中都不乏恩格斯的思想贡献,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拓展。恩格斯喜爱创作,甚至在很多方面比马克思领先一步,主要表现在:最早提出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工人阶级,在治学之道上建议与工人运动结合、研究经济问题等。不过最后证实二人的思想非常吻合,殊途同归。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领域,包括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自然观、科学观、伦理观、宗教观以及军事观;创作《共产党宣言》过程中,恩格斯同马克思反复研讨,经过慎重思考并最终得成理论成果。当《共产党宣言》中对某些问题的认识和表述随着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实践的发展显得不够准确或恰当时,恩格斯就通过添加注释或再版序言等方式进行说明和补充,他强调历史文献不能随意改动原文,要尊重作者的创作思想。

第二,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总结。恩格斯在总结的同时,不仅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阶级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其一,在有马克思主义百科全书之称的《反杜林论》中,恩格斯将马克思主义分成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简明扼要的概括不仅归纳了各理论板块之间的主题,也总结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同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其二,恩格斯善于观察现实生活,曾针对某种错误的流行思潮以及杜林等马克思主义论敌而创作。恩格斯的代表著作中,《费尔巴哈论》和《反杜林论》都有利于克服当时流行的错误思潮,实际上是运用新唯物主义世界观去引导群众,这些著作为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对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巩固马克思主义思想阵地起到了良好作用。

2 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贡献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的理论武器。但作为实践性、科学性相统一的思想理论,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充实和完善。对此,恩格斯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作马克思的知音”。首先,恩格斯是能够读懂马克思的人。虽然他们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经历,但基于在政治目标、政治立场、价值基础和行动逻辑上的共识,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恩格斯为了让马克思专心从事理论创作选择重返商界,为马克思提供物质支撑,还为《资本论》的创作提供了可靠的素材,如有关国际市场状态的内行评论和棉花交易的机密详情等。其次,两人有着不谋而合的人生追求。西方人文主义文化感染着马克思、恩格斯,恩格斯从小生活在一个具有浓厚宗教思想的资产阶级家庭,青年时的他便把为自由民主而奋斗作为人生追求,而青年时期的马克思也立志做人间的普罗米修斯。最后,恩格斯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恩格斯经常流露出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关怀,体验他们的现实生活,并走进工人阶级的贫民窟,放弃了他本该享有的贵族生活。从《乌培河谷的来信》到《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再到《论住宅问题》,也就是说,恩格斯的第一篇政论文章到40年代再到70年代都在其细腻的笔下留有痕迹。恩格斯根据理论和政治角度解剖社会,都是从这种深切关怀中引发出的持久动力。恩格斯本人非常欣赏马克思的才华,曾这样评价马克思:“马克思比我们一切人都站得高些,看得远些,观察地多些和快些,马克思是天才,我们至多是能手。没有马克思,我们的理论不会有现在这个样子。”[3]108

第二,精神支持方面。恩格斯不论对马克思本人还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都无不彰显着他对科学精神的尊重。他凭借着这股精神在马克思去世后勇于承担起亡友的未竟事业,整理了大量杂乱无章的手稿遗著,经常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尽管这已经影响了他的健康,但他整理起书稿来依然热情不减,没有任何人拦得住一个怀有热情的人去奉献、去创造、去表达。恩格斯用了十二年的时间整理出版了《资本论》第二、三卷,为马克思建立起一座庄严雄伟的纪念碑,他以极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使《资本论》“既成为一部连贯的、尽可能完整的著作,又成为一部只是作者而不是编者的著作”[4]149。这种精神支撑是激励恩格斯的一种巨大力量,使其能够在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革命道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文献上进行探索和完善。恩格斯致力于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使马克思主义不断完善、永葆先进性和强劲生命力的重要因素。

第三,革命实践方面。创始人兼有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5]254,恩格斯曾这样评价马克思:“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6]61他本人又何尝不是这样?面对革命的风暴,1848年恩格斯再次被召回战场,重新投入战争激流之中,这是他一生的光荣经历。恩格斯被称为无产阶级的“将军”,在普法战争爆发期间,他收集各国新闻媒体的战争报道,提出的许多预见被战争的实践进程所证实,准确客观地描述了战争的进程。恩格斯和马克思在欧洲革命爆发时组织工人参加革命斗争,并亲自参与到革命中来,总结和发展了革命策略的经验理论,帮助了无产阶级;当革命运动遭遇失败,党内许多同志受到“苏黎世”三人团的蛊惑以及德国政府的迫害时,恩格斯和马克思批判了这种行为,成功捍卫了无产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和现代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和价值。

第四,理论创作和宣传方面。恩格斯总是保护并竭尽全力支持马克思优秀思想创作。他竭尽全力帮助马克思完成《资本论》,并对《资本论》的广泛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资本论》第一卷最终付印却没有引起社会的关注时,善于宣传技巧和策略的恩格斯担负起组织宣传《资本论》的任务,他一方面撰文评价《资本论》的内容和价值,帮助宣传其出版的消息;另一方面亲自给不同政治倾向的报刊写书评。恩格斯庄严呼吁反对世界战争,努力争取和平。随着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环境不断改善,资本主义长期和平发展,普选制广泛推行,基于这种变化,恩格斯倡导利用普选权的新武器,承认旧式起义已经过时,对无产阶级解放的途径问题作了新的思考和探究。他坚决反对任何人教条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主张社会实践的变化,不断发展和传播马克思主义。

3 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贡献的当代启示

恩格斯以崇高的品格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此过程中形成的思想与品质至今对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丰富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

第一,以当代社会人的发展为核心注重人文价值。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人的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注重人的发展是题中应有之义。恩格斯就曾非常重视并关心年轻人的政治素质的培养,他不建议熟背马克思主义理论,而是提倡用理论分析各国的具体实际;他鼓励青年革命家要有开阔的眼界,独创精神,积累实际的革命斗争经验。恩格斯的主张对当代青年人的启迪在于:一方面,青年人是祖国的未来,马克思理论作为指导实践的强大理论武器,培育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恩格斯的思想中汲取的重要养分,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文价值建设也包括注重青年一代的培养。这里的培养不仅仅包括理论的灌输、领悟,更要深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科学研究可以指导实践,在注重人文价值培养的同时达到学以致用才是科学理论的价值所在。当今时代,碎片化信息的广泛传播,青年人易忽视文本与经典的价值和作用;加之“快餐式”消费盛行,直播平台、新媒体技术高速运转,青年人在得到物质满足的基础上更需要精神的积淀和文化底蕴的提高,只有这样才不会在大环境中迷失自我。在这种情况下,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注重人文价值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青年人应重视个人的全面发展。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定会和社会进步相联系,理论研究的丰富与发展不能忽视人的发展。当前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问题日益凸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不应沉浸于宏观的、抽象的理论探索,重视社会发展中人的地位和价值应成为理论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第二,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恩格斯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他坚定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他理解马克思在做什么。这是一件伟大的事,是一项光荣的使命。凡是与之相关,哪怕产生交集也是无上光荣,这是恩格斯的思想奉献的全部精神支撑,也是他人生的精神动力。这无疑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从业者的榜样,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今时代,急功近利之风肆虐。马克思主义理论从业者不应只看重经济效益和忽视学科建设,不应只顾完成工作量而摒弃远大理想,不应看重奖项评比而丢失责任使命,不应走得太远而忘了为何出发。这种信仰缺失极大地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的魅力绽放。只有将马克思主义信仰自觉融入血液,才能使职业荣誉感和价值感提升至巅峰,才能为树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自信做出贡献。信仰马克思主义不是最终的目的,关键是如何转化为实践。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动力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科学性和价值,马克思主义理论从业者在教育研究中应自觉地将马克思主义信仰转化为自己的职业信念,进而潜心研究。这种职业信念的确立,能使从业者提升职业自觉,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社会现实问题,并寻求解决现实问题的有效途径。

第三,以科学理性的精神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离不开学科建设,恩格斯以科学理性的精神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丰富和发展。近年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过程中,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存有一定误解,一部分人甚至认为当今社会发展迅速,时代背景更迭条件下已不再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其主要原因在于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工作者未能科学理性地坚持、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何消除这些误解,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其一,改变马克思主义理解的教条化思想。一味教条地搬用、套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释当代社会现实问题,这样既不能对现实问题进行有效的解释和分析,更让人误以为马克思主义是盲目的、万能的。其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不能脱离实际。即便理论研究做得再精细,而研究者理论研究的问题意识与当前的社会现实问题是分离的,本身的生活方式也与其所营造的理论是隔空的,这种远离社会生活的理论研究也就自然失去了意义,易使误解加深。其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事理论研究应该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面对现实世界,面对社会生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应多与其他学科以及国外马克思主义进行互动交流,辩证地否定和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要直面当前的社会现实问题,即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特有的学术规范绽放理论立场,对社会实践提供更深远的影响。[7]32-35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应和中国传统思想及文化相结合,应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实际,不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成为真正适合中国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其四,承认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不能固步自封,要以开放的胸怀,科学地传播马克思主义,以包容、谦逊、开放的态度参与到马克思主义学科交流、借鉴之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第四,以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是不够的,不能仅传播既定价值观念,还应提供解决现实问题的理论指导与方案,力争付诸实践,指导实践,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这也是恩格斯在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过程中给我们的深刻启迪。那种只进行理论探索而脱离现实生活的研究是无意义的,是浪费资源的表现。当今社会发展迅速,新的社会条件下,仍存在各种问题亟待解决,马克思主义理论需有效地与现实相结合,不断创新和发展,才能解决新情况新问题。首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需要直面社会生活中切实存在的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应经常思考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今时代产生的新问题进行结合,这是工作重心所在。如果不能与现实生活结合并指导实践,那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存在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理论工作者要带头不断更新固有思想和理念,善于运用新技术手段,善于观察生活和经验总结,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其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壮大需要相关工作者向公众诠释社会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真正的业绩考核不应以出版书籍和发表文章的数量为标准,而是内心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否笃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否自信,是否以身示范,是否在心底有对学科无条件的认同感,在学科领域传递了什么、做了什么、改变了什么。事实上,问题的解决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仍被当代需要的最强有力的证明。

4 结 语

俗话说:“马恩不分家”。恩格斯和马克思都是思想家和革命家的完美统一。恩格斯的思想留给我们的是信念借鉴,是精神继承。尤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从业者而言,更能砥砺我们寻求正确的目标与方向,更加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恩格斯最重要的贡献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在当今面对教育、医疗、住房、生态环境等一系列问题的情况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更要符合时代的要求,从实践中进行总结并加以概括,为人类现实生活提供真正意义上的指导与帮助。

[1] 许庆朴.马克思恩格斯学说与中国现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 金海玉.恩格斯与《反杜林论》[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

[3] 冯景源.唯物史观的形成和发展史纲要[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

[4] 郝遥.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第二提琴手[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4.

[5] 徐纪律,张小飞,崔发展.马克思主义史若干问题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

[6] 王庆丰.《资本论》的再现[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

[7] 王美玲,金林南.恩格斯的精神遗产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启示[J].理论导刊,2017(3).

猜你喜欢
恩格斯马克思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马克思像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