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离
我们爱读小说,因为它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了巧合、冲突、想象的“虚构”的世界:我们能领略到任意一个时代、地域的风景,结识形形色色的人物,体验多样、别样的人生。小说拓展了我们的时空。我们爱读小说,因为它是一个全面、立体的“真实”世界:即使在“极荒诞”的故事里,我们也能看见真实的生活;即使在“极不平凡”的人物命运里,我们也能找到自己的影子,明白该怎样活在当下。小说唤起了我们对现实的关注,对自我人生的反思。我们爱读小说更是因为小说家们用独特的个人风格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充满了“艺术”的世界:精妙的叙事、大胆的想象、独特的语言……文学之美在这里延伸。但这美好的小说世界却又如此难寻,它隐藏在文字的门后,要求访问者具备善于发现的眼睛、独立思考的头脑和一颗不麻木的心。现在,文字的大门就在眼前,是否能成功进入,大家尝试起来吧——
鸽
[美]欧·亨利
陶柏蒙锁上公文包的时候,感到口干舌燥;他颤巍巍地伸手入袋,掏取香烟,觉得手在发抖。他站到窗口,俯视窗外中央公园的一片新绿;点燃一支烟,深深地吸了一口,内心的紧张,稍微缓和了一些。他那疲惫的蓝眼睛,惶惑不决地注视着那个公文包,公文包里正装着他的命运。虽然他心里仍然矛盾,但是他到底还是那样决定了。片刻之后,他就将提着那个公文包,悄然离开这间办公室,一去不再复回。但是,他真不能相信,个人五十四年来的信誉,即将就此毁于一旦。因此他取出飞机票来,闲惑地审视着。这是一个周末的下午,办公室里静寂无声;陶柏蒙的视线,迟缓地从大写字台移向红皮沙发,然后经过甬道、外室,停驻在魏尔德小姐桌面插瓶里的一束玫瑰花上。魏尔德小姐将和许多其他的人们一样遭受破产;这束玫瑰花,亦将被弃置于垃圾堆中。这似乎太霸道,太残酷;但是,有什么比自保更重要呢?即使是玫瑰,也长出刺来保护自己!他知道魏尔德小姐在爱恋着他,而且竭尽一个四十岁未婚女性的可能,在深深地爱恋着他,她供职于陶柏蒙信托公司已经十二年了;虽然他和她之间不会热络交谈、缱绻蜜语,但从她的眼波中,从她羞涩的神情里,从她的行动举止上,她的心思已经很自然地流露出来。她的相貌并非不动人,所以在他们单独相处的时候,对陶柏蒙是一个诱惑。但是,他却不想放弃自己宁静的独身生活他陷于沉思之中,不经意地把桌上的日历翻到了下礼拜;忽然间他从沉思中觉醒过来,发觉到刚才这些无意识的举动。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提起公文包,整整衣冠,悄悄走过玫瑰花旁,出门去了。飞机要六点钟才起飞。正是醉人的春天,公园里的景致,灿丽锦簇;陶柏蒙决定在回家准备行李之前,先散散步,浏览一下悦人的美景。春阳透过丛林,疏落的影子交相辉映。明天抵达里约热内卢之后,开始新的生活,往后的享乐多着呢!虽然到南美去颐养天年,是他的毕生大愿,但却不曾想到这个愿望竟会实现得这么快!这完全是医生为他决定的,他回想起医生对他说:“一切取决于你自己如何调养,享乐优裕,也许还能多活几年。”
他顺着公园漫步,手指被沉重的公文包勒得有些疼痛,但是心情却并不紧张。他和蔼地对一个巡逻警察古怪地笑笑,甚至想要拦住他,而且告诉他:“警察先生,我实在不如我的外表一般值得别人尊敬。我是个拐骗六百家客户的经纪人,我自己也和别人一样,对于我自己的行径感到惊奇,因为我一向诚实,但是,我在世之日已经无多,公文包里的钱财,足够我作最后的享用。”
路过一处玫瑰花丛,他又想起了魏尔德小姐。记得是在两个月以前,她怯怯地交给他一张三千元的支票,“陶柏蒙先生,请你把这笔款子替我投资好吗?”她忸怩地说,“我觉得我早就应该托付给你了。储蓄存款比较起来是最可靠的,而且自一九二九年以来,我一向对股票证券不大信任。”
“魏尔德小姐,我很愿为你效劳,”他内心暗暗得意,“但是,你既然不信任证券,为什么又变了主意呢?”她低下头,羞答答地不作声,停了半晌才说:“是的,我在这里服务已经很多年了,亲见你为别人赚了许多钱。”
“你总该知道,这种事情多少有些冒险性,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你真准备承受吗?”
“我相信托付给你是不会有什么不妥的,”她看看他,爽直地说:“万一不幸,我也不会有二话的。”他提提精神,继续向前走去,远处,哥伦布广场已经隐隐在望了。忽然,他看见路边蹲着一个人,那人的年纪,和他自己不相上下,也许比他还稍稍大一点;头上蓬着苍苍白发,衣衫褴褛,补绽斑斑。陶柏蒙放缓脚步,许多野鹤子正围绕着那个人飞舞,争着啄食他手上的花生;在他怀里,还露出花生袋子。从侧面看去,那个人很和蔼,很慈祥:但是满面皱纹斑驳,想是历经风霜使然。他看见陶柏蒙正在看他,就说:“可怜的鸽子哟!它们经过了漫长的严冬,自从飘雪以来,它们早就被人们遗忘了;我只要能买得起花生,不论气候多么恶劣,我都必定会来的,因为我不愿意让它们失望。”
陶柏蒙茫然地点点头,他盯着那个孤零零的人出神广那个人这么穷苦,还肯把仅有的钱用来喂鸽子,那些鸽子信赖它们的穷施主。”
这个念头激起他五十四年来清白无疵的自尊心,使他矍然以惊。他忽然看见那些鸽子变成六百家嗷嗷待哺的客户,其中有几家是孤苦无依的老寡妇,靠亡夫留下的一点薄产,节衣缩食地活着,其中有一只鸽子是魏尔德小姐。而他,就是那蹲在路边喂鸽子的人;至少在今天以前的那些日子里,他就正是這样一个人物。但是,他不但从来不曾衣衫褴褛,而且一向丰衣足食!羞恶之心,不禁油然而生。他回过头来,跑回公司。虽然他的心里还有一个声音在讥嘲他重投樊笼,为人役使,太不聪明。但是他的意念趋于坚定,不再为邪恶的企图心所撼动,心志固如金汤磐石一般。他面对着桌上的日历,衷心喜悦;也许这是一个好预兆。他不应该毁灭自己一生的名誉。他为那个喂鸽子的人祝福,因为那个人把他从噩梦中拯救出来,使他及时省悟,悬崖勒马。到南美去,并不就是唯一可行的休养办法;如果能得爱人的悉心服侍,也可以延年益寿的。他要从头拾起那位爱玫瑰的人给予他的爱,他得到一个新生的机会。
这时,那个喂鸽子的人还在公园里。他茫然地环视四周,回过头来,看见一只肥美的鸽子正在他掌中吃得高兴,他熟练地把它的脖子一扭,揣进怀里,然后站了起来。endprint
“朋友们,很抱歉!”他对四散飞舞的鸽子们温和地说:“你们知道,我也需要果腹呀!”
(选自《世界经典小小说金榜》,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有删改)
【悦读地图】
本文选自欧·亨利小说《鹤》,稍有改动。作品中人物简单,情节也并不复杂,但全文的设计感十足,尤其是小说的结尾再次出现了具有作者风格的显著特征。这正好可以提供给我们进行小说阅读中以“人”为核心的分析方法的实践。
首先关注主人公陶柏蒙。明确其活动的背景、身份,带动的小说在说的故事。之后,我们再进一步去分析,魏尔德小姐对于他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喂鹤子的人的话对他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他最终的选择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心态?针对人物的设问,可以帮助我们由浅入深,有窄到宽地去贴近人物,理解人物。就会发现上层人物和小人物的交锋,会发现底层的光芒。这也正是必修中选择的很多小说作品所关注的一个主题。
接着,我们来走近文本背后的“人”——欧·亨利。对照《最后的常春藤叶》这篇课文,就会发现:《鸽》虽然不是他最有名的一篇,但极具其风格。《鸽》和《最》有同样的选材角度,同样在结尾出现“含泪式的微笑”的悲剧感。但本文因为人物之间的对比更显著,所以讽刺意味更强:不择手段地追逐利益,善良只靠偶然事件触发……这些都展示了欧·亨利作品的另一个侧面,也展示着和《最》中充满温情的一面相对的尖锐一面面。通过作品可以丰富对作者的认识,而随着对作者认识度的加深,也会更利于看懂小说。
最后,最重要的是读者层面。年轻的同学们,对于这篇小说的理解可能只停留在浅层次,而不会发现欧·亨利通过这个文章表现出的对当时时代的一种深思和失望。那么,就可以结合前人的评论,去了解作者对于作品的结构是多元的,是深度和广度相结合的。
深夜的口琴
[日]东野圭吾
坐在接待访客柜台前的,是一个看起来超过六十多岁的痩男人。去年没有见到他,可能是从公家单位退休后来这里的。克郎有点不安地向他自我介绍:“我叫松冈。”那个男人果然问他:“请问是哪里的松冈先生?”
“我是松冈克郎,今天来这里慰问演奏。”
“慰问?”
“圣诞节的……”
“喔。”那个男人恍然大悟,“听说有人要来演奏,我还以为是乐团,你是一个人吧?”
“是,对不起。”克郎脱口向他道歉。
“你等一下喔。”
男人不知道打电话去哪里,和电话中的人聊了两、三句话后,对克郎说:“请你在这里等一下。”不一会儿,一个戴着眼镜的女人走了过来。克郎见过她,去年也是由她负责派对的事。对方似乎也记住了克郎的长相,笑着向他打招呼:“好久不见了。”
“今年也请多关照。”克郎说。
“也请你多关照。”女人说。
女人带他去了休息室。休息室内放着简单的茶几和沙发。
“表演时间大约四十分钟,和去年一样,流程和曲目都可以由你来决定吗?”负责的女人问。“没问题。曲目以圣诞歌曲为主,另外还有几首我自创的曲子。”
“是吗?”女人露出不置可否的笑容,也许她在努力回想,去年的自创曲子是甚么。
继去年之后,这是他第二次来“丸光园”孤儿院。
……
克郎把少年扛在肩上,打算走下楼梯。就在这时,随着一声巨响,天花板掉了下来,转眼之间,四周陷入一片火海。少年哭喊着,克郎陷入了混乱。但是,他不能停下脚步。只有冲下楼梯,才能救他们。
克郎扛着少年在火海中奔跑,他完全不知道自己走在哪里,只知道巨大的火团不断袭来,全身疼痛,无法呼吸。红色的火光和黑暗同时包围了他们。他似乎听到有人叫自己,但他无法回答,因为身体完全无法动弹。不,他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身体是否还在。意识渐渐远离,自己似乎睡着了。一封信的内容,隐约浮现在脑海。
有人会因为你的乐曲得到救赎,你创作的音乐一定会流传下来。
至于你问我为什么可以如此断言,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总之,千万不要怀疑这件事。
请你务必要相信这件事到最后,直到最后的最后,都要相信这件事。
喔,我懂了,现在是最后的时刻,我只要现在仍然相信就好吗?
老爸,这样算不算留下了足迹?虽然我打了一场败仗。
……
体育馆内人山人海,前一刻还陷入疯狂的欢呼声中,刚才的三首安可曲,让歌迷的热情充分燃烧。
但是,最后的压轴歌曲不一样。追随她多年的歌迷都知道这件事,所以,当她拿起麦克风时,数万人立刻安静下来。
“最后,要为大家献上那首歌。”稀世的天才女歌手说,“这首歌是当年我踏入歌坛的作品,但这首歌具有更深远的意义。我弟弟是我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这首歌的作曲者是我弟弟的救命恩人,他用自己的生命救了我弟弟。如果没有遇见他,就不会有今天的我。所以,我会一辈子唱这首歌,这是我唯一能够报答他的事。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欣赏。”
《重生》的前奏响起。
(选自《解忧杂货店》第二章,南海出版公司2014年5月,有删节)
【悦读地图】
之所以选择这篇文章的原因如下:1.东野圭吾小说在学生中非常受欢迎,兴趣是培养阅读的重要开始。2.东野圭吾是以创作本格派和社會派推理小说闻名。阅读推理小说对于把握小说文体特点的“故事性”很有意义。3.推理小说也是“虚构性和真实性”结合的代表类作品。4.这篇小说却不太同于作者平常的作品的长线复调设计。围绕着“杂货店”收信,解忧,寄信的核心,每一章的故事是相对独立的,易于阅读。5.不同于以往作品展现批判现实、揭露人性的丑陋面,这篇小说是以温情为核心的,从主题来说给了人们对于生命、亲情、理想、爱情等思考。
在第一章到第二章中,已经开始出现了小说叙述中重要的一个问题:顺序。第二章开始处克郎的年龄,孤儿院工作人员和克郎对于去年来孤儿院矛盾的叙述,直到最后女孩的诉说,都指向了小说采用的是穿越式样的时间顺序,作者让人物在过去、今天、未来中穿行。这就能够引领我们去分析,真实的时间顺序和时间顺序是怎样的。如果能理清了这段文字的时间顺序,对于小说中叙述顺序多种形式及效果就会有更深的感受。endprint
同时,该章节也明显展示出小说的“虚构和真实”问题。必修文本中选择的文本都是以现实为立足點叙述的文本,我们在阅读时往往关注“现实作品的虚构体现在哪里”。而在《解忧杂货铺》这样立足点就是非现实的小说面前,我们正好可以研究穿越性的作品中真实体现在哪里。哪些地方已经为最终揭示克郎不是今天存在的人物埋下了伏笔?该文给我们提供了另一个理解小说“真实、虚构统一”的特点的角度。
第三,可以通过和即将上映的电影的对比,体会小说中文字的魅力、细节的美以及“留白”带来的思考。就像作者后记中所写:“《解忧杂货店》就是在晴好的日子里泛舟湖上的美好时光,那些看起来似乎毫无关联的细节,就像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一样。”在很多读者的评论中,该章节中的“老爸,这样算不算留下了足迹?虽然我打了一场败仗”最让人记忆深刻,这个句子吸引人的原因是什么?值得探讨。
刷鞋人的绝招
曾颖
郊区开往市区的无人售票公交车上,车门开了,一大群赶着上班的人和挑着担子背着包袱的外地小商贩蜂拥着挤上车来,投币声和刷卡声嘀嘀嗒嗒响成一片喇叭里,电子女人字正腔圆但全无感情色彩地念叨着:本车为无人售票车,请自觉刷卡或投币……
该上的上完了,关车门。司机冲一个小个子乡下人喊:请自觉投币!
小个子理了理肩上挎的小木箱,把手中的木凳往地上一放,坐下,很反感地盯了一眼司机,想说什么,但忍住了。从他衣服上闪闪发光的黑色油痕和他随身携带的板凳和木箱我们看得出,他是一个刷鞋人。
司机并没因他的反感而放过他,嘴里又说了一声:大家没有投币刷卡的,请投币刷卡。嘴里说是大家。但眼睛只盯着刷鞋人。刷鞋人有些不自在了,他扬起头对司机说:“我投了的。”“投了怎么没听见响呢?”“是纸币!”“哼,纸币,你们这些乡下人……”司机冷笑着摇摇头,开始发动车子,准备出发。
这时,出乎他预料的一幕出现了,那个看起来一巴掌打不出三个屁的小个子乡下男人突然跳起来说:乡下人怎么了?乡下要就该被怀疑?乡下人给钱坐车还要看你的白眼?
司机出乎预料的遭到反击,有点懵了,他把车熄了火,扯下手套,回过头准备认真地和刷鞋人吵一架。他说,乡下人怎么了?乡下人了不起?乡下人坐车可以不给钱。你看你们那伙子人,上七八个人,投一两个硬币,还有五毛甚至一毛的。我还冤枉了你们不成?
刷鞋人说,别人买不买票我不知道,我投了币买了票,你就不能冤枉我!
车上赶着上班的人们开始鼓噪,司机觉得吵下去没意思,就转身准备继续开车,嘴里却有些不甘地说,你投没投,只有天知道了!
说罢,戴上手套,吹起口哨,准备开车。他的表情激怒了刷鞋人,刷鞋人蹭地钻到驾驶台前,一把抢下车钥匙,大叫着,天知道,今天就要让天知道,把钱箱打开,验钱!
司机仿佛是遭到小鸡突然袭击的老鹰,一下子没回过神来。待他反应过来之后,马上恢复了鹰的本色,从工具箱中取出一把铁扳手说:“钥匙拿来!要不,老子把你当抢劫犯给收拾了。”刷鞋人两眼血红瞪着他说:“你今天就是打死我,也要把这事搞清楚!”
车上的人们来劝架。有劝司机忍口气把扳手放下的,有劝刷鞋想开些把钥匙交出来的。更多的人,则是因为上班快迟到了,焦急地跺着脚说:算了,我再投一元钱,求求你们,开车了吧!
刷鞋匠梗着脖子说:今天一定要开箱,看看我到底投钱没有?
不一会儿,110来了,警察对刷鞋人说:就算你买了票的,别闹了,行不?刷鞋人梗着脖子说:不行!得开箱!
司机扳手握得紧紧的,但当着警察的面又不敢有所作为。急着上班的人都坐别的车去了,只剩几个不太急的人在车上看热闹。
警察没办法,就对司机说:你就把钱箱打开吧!遇上这犟人了,你还真没办法。司机说:钱箱贴了封条的,只有公司的财务人员能打开。
警察给公司打了电话,半小时过后,公司一个经理和财务人员赶来了。经理说:这不是瞎胡闹吗?这么一箱钱,你就能认出你那一块?
刷鞋匠从口袋里扯出一个牛皮纸做的钱包,里面整整齐齐的排着几张一元面额钞票。他说:你查,里面保准有一张钱像这些钱一样,左上角有一小块黑胶布。
经理从钱箱里果然找出一张左上角贴着一小块黑胶布的钱,说:对,是有这么一块。好了,我宣布你是投了币的。刷鞋匠梗着脖子一下子软了,他得意地冲司机一扬头说:“听着,是……投……了的!”声音中竟带有几分哽咽。
车继续开,我蹭到刷鞋匠旁边坐下,问他:你咋想出这招的。刷鞋匠说:如果你遭到怀疑和挨白眼的次数和我一样多的话,你也会想出来的。
你可是毁人民币啊!是违法行为!不碍事,能抠掉,一抠就掉!
刷鞋人一面说着,一面很认真地抠下一块,给我做示范。
这时,又一站到了,又一大群人涌了上来,司机想说几句什么,喉头动了几下,但终于什么也没说出来。
【悦读地图】
这篇小说节选自《南方周末》,关注的是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戴着有色眼镜看人”或者说是“阶层偏见”问题。在简单的场景;中,用小事件、小人物来反映了一个从古至今、中外共存的深刻主题。
在这篇小说中,值得关注的方面是:1.“刷鞋匠”这个人物身上是否存在着偏执的劣性?其行为是否有错?同时,如何理解司机这个人物形象?文中的“刷鞋匠”“司机”“警察”代表着什么样的社会群体?思考这些问题可以引导读者更好地思考人物的多元化,同时也与形成独立的阅读观有关。2.题目的设置。通过学习必修课本中的小说文本,我们应逐步明确:对于小说的理解,审美应该是从题目开始的。好的题目往往能让读者一见倾心。在这篇小说中,“绝招”二字的使用,一下就吸引了读者的目光。也就是说,作者从题目开始运就了小说典型手法——悬念。而后,在文中又是层层设疑,不断吸引读者。形成了往下读的动力。这种对小说手法的掌控,值得读者去关注。3.这篇小说的结尾是“开放式”的,值得探讨,也可以进行补写,还可以和欧·亨利小说的结尾做比较。这些深入的分析,又都是独立阅读观的具体实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