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敬振
(山东省平邑县实验小学)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老师要想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之中,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首先,数学老师要创建一个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很多小学生对数学老师都存有一定的畏惧心理,如果这时候数学课堂气氛又比较严肃、沉闷,大多数学生都不敢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相反,如果数学老师创设出一个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就会将学生的一切顾虑打消,让学生全心全意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这就意味着,小学数学老师要充分研究小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学习特点,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习需求、学习态度、认知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因素探索出符合小学生学习特点的因素,再将其融入到数学教学活动之中,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调动起来。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相关知识点的时候,如果想数学老师直接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以及特征灌输给学生,不仅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和乏味,还不利于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吸收。针对这种情况,数学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以下图片:小蜜蜂、小蝴蝶、天安门城楼等。课堂气氛也因此变得十分活跃,在此基础上,数学老师再让学生思考这些图片中的物体有什么特征。这种带有趣味性的教学方式能够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
数学老师要想将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充分激发出来,除了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首先,小学数学老师可以通过改善教学内容去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众所周知,小学数学知识比较枯燥,而且具有非常强的抽象性,这也是很多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感觉困难和吃力的原因,长此以往,也就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但是,如果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生活素材作为教学内容,就可以有效改善这一局面。这种贴近生活实际的学习内容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同时也给学生一种亲切感,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运用丰富的生活经验进行解决,自主学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也就得到有效的训练和提升。其次,数学老师可以从教学模式方面进行创新,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数学老师通常采取灌输式模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学习处在一个机械且被动的学习状态,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老师可以采取情境创设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
例如,在教学“圆柱体体积”有关内容的时候,数学老师就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进行教学,首先给学生这样一个数学问题:有一个圆柱体,底面半径为20厘米,现在将圆柱体侧面充分展开,发现这个圆柱体的侧面是一个正方形。问: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数学老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在共同讨论和研究的基础上解决该问题。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还能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一定的训练和培养。
教学评价是教学体系中一个不可忽略的教学环节,据有关实践研究表明,老师的鼓励和认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数学老师实施的教学评价通常存在内容单一、主体单一等问题,导致其价值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老师要对此加以重视。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既要对学生数学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还要综合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状况、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以及与其他学生的互动情况等因素,再将这些因素有效结合在一起,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尽可能使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动力,将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发掘出来。
综上所述,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小学数学老师要对此加以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