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8-02-09 19:23◆盛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28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数学知识解题

◆盛 夏

(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一、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只有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实现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求教师在教法上应创新。教师应改变讲清楚、讲透彻的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广泛地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自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和创新意识,真正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不论是在上新课、习题课,还是上复习课,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导,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了他们的心理素质,也促进了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求教师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要改变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育现状,融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以实感和立感,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形象、直观的三维动画,这样学生易接受,印象深,效果好。例如,在立体几何教学中,学生初次接触立体几何,会遇到许多困难,因为在平面上绘制立体图形会受到视角的影响,难以综观全局。而多媒体技术易于显示图形的形成和变化过程,教师可将复杂的图形分解成简单的图形,让立体图形在平面内动起来,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去观察和领悟图形中各元素间的位置关系、度量关系和图形本身所具有的性质。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求教师营造一个创新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气氛。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培养创新精神。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积极探求,教师就要善于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在学习中表现出的差异,使他们感到“课堂上没有老师的威严,没有答错题被老师斥责的忧虑,更不会有被同学取笑的苦恼,可以在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探索、创新,大胆地质疑,发表自己的想法”。

二、加强思维训练,提高创新能力,使学生学会创新

数学创新思维是指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具有新颖性和独特性的思维成果,而不是简单再现书本知识和教师讲过的解题技能。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必须加强数学创新思维的训练。

1. 训练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揭示数学规律。敏锐的观察力是创新思维的“助跳板”,加强观察力的训练,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根据问题的具体特征寻找独特的解题方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 重视想象力的训练。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无限的”。

3. 加强发散式思维的训练。吉尔福特提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发散式思维的训练就是让学生突破常规,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观察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开展作业练习,在作业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书面作业是学生需要完成的作业中最主要的一种作业形式,可直接反馈学生对知识掌握理解的程度,也可以暴露出对知识的理解,运用上的欠缺,完成书面作业要求学生“三思”。一思:理解题意;二思:如何运用已有知识解答;三思:除这种方法外,还有什么方法。作为新时代教师,要注意不能把作业作为单纯的课堂教学内容的反馈,而应注意结合生活实际,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例如,有这样一个课外作业:探究同种商品不同型号的价格问题,它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其实,这样的课外探究活动在课本上有很多,它不但拓宽了学生学习思路,而且也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所以,作业形式多样化是非常必要的,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必要手段。

四、通过具体范式,寻求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1. 在解答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解题方法的培养,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解题思维的引导。可以先为学生营造一个浓郁的学习氛围,将学生带入探索的思路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思维。

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完题目,然后引导学生从其他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求解。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教师可以为将学生分成三组,然后每个组都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从不同的角度来解决这个问题,哪个小组的解题办法多,哪个小组就获胜。通过这种竞赛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求异心理和探索欲望,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对问题的分析中,进而寻求更多的解题办法,有效地克服了学生思维定式,帮助学生拓宽了思维的广度,提高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思维能力。

2. 利用变式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变式教学主要是指在数学知识的讲解中,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数学概念,在数学问题的讲解中对条件、问题等进行变换来进行讲授的一种方式。这种讲解方式能够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其发展过程,使学生能够根据数学知识的变换来发现其中存在的规律性,并能够根据其内在的规律来探寻数学的本质。这样学生就能够从多个角度来对数学知识进行解答和对比,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动力。同时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对开放性问题的设置,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和创新空间,为学生的思维发散奠定基础。

3. 利用问题的特征提升学生的直觉思维。在面对数学问题时,第一个步骤就是审题,在审题与解题之间需要有一个思维过程,这个思维过程主要是理清题目的条件、问题以及两者间的关系,从而使接下来的分析和解题更加顺畅。而直觉性思维在数学问题的解答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强化学生对问题的观察力,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和思考能力,使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能够利用直觉思维对其进行分类,进而从最合理的角度对其进行深入分析,进行解答。这种直觉性思维是学生通过学习的积累而逐渐形成的,所以在平时的数学知识讲解以及数学题的解答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归类,使学生看到数学知识的联系性和规律性,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觉思维。

五、结束语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多方面的,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求我们要大胆抛弃“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从实际出发,认真分析教材、研究学生,设计出最佳的教学途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景,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质就会慢慢形成,从而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数学知识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用“同样多”解题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解题勿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