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化先行“十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2018-02-09 19:23侯殿收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28期
关键词:发力精准农民

◆侯殿收

(河南濮阳市委党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建设乡村振兴硬环境,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交通和生产条件等各个方面水平的同时,如何克服文化短板,着力解决文化产业规模偏小、文化创新能力较弱、农村文化人才匮乏、文化基础设施陈旧、文化活动内容单一枯燥等问题尤为迫切。突出乡村振兴文化先行,应着力在以下十个方面精准发力。

第一力:在创新农村思想道德观念上精准发力

大力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文化先行的的首要选择。要善于解放思想,着力在农村思想道德领域进行一次适应新时代需要的观念大更新,破除农村传统的小农意识、封建残余思想和陈规陋习。要深入挖掘乡村熟人社会所蕴含的思想道德规范,结合新时代对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新要求不断进行创新,大力推进新时代乡村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农民个人品德建设,推动志愿服务向农村延伸,发展和培育农民志愿者。加强孝善教育,弘扬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优良传统美德。强化道德教化疏导作用,引导广大农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崇尚孝老爱亲、弘扬忠义守信、鼓励勤俭持家。广泛开展好儿女、好公婆、好媳妇等评选表彰活动,开展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医生、村官、家庭等活动,深入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典型事迹,用榜样的力量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

第二力:在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上精准发力

国家振兴,民族强盛,根基在发展教育。新时代教育要现代化,绝不能忽视农村教育的现代化。要高度重视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推动建立、建立和完善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格局。全面推进农村教师特岗计划,每年招聘一大批特岗教师和小学全科教师,进一步补充农村师资力量并制度化常态化。以教育助学“一个都不能少”为目标,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的保障和支持帮扶援助力度,实现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全天候覆盖。重点解决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寄宿问题。推动优质学校辐射农村薄弱学校常态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第三力:在挖掘农村文化资源上精准发力

农村原生态文化资源众多,底蕴丰富,关键在于如何善于挖掘。比如可以选择性的发展农业和旅游、文化相融合的有丰富文化内涵底蕴的田园文化综合实体、产业化庄园、具有本地特点的特色小镇等,各级党委政府要提供适度的建设用地以满足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要抓好项目的科学规划设计,找准田园文化综合体建设的产业特色,认真做好农村土地“三转”、农业专业合作社建设等工作,实现田园、人文、产业和社区的协调发展。创新完善科学化、规范化、长效化运营体制机制,避免流于形式化、搞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要加快发展水利风景区文化旅游、河湖湿地观光等产业,统筹推进河流沿岸生态建设,挖掘和创建一大批农村本地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特色生态文化旅游区,培育一大批具有乡村文化特质的家庭作坊、乡村民俗园,鼓励在乡村兴办环境友好型、文化开发型企业,实现“乡村经济+文化”的多元化产业新格局。

第四力:在提升乡村文明程度上精准发力

乡村文明程度的高低体现着乡村振兴实施的软实力。不应低估的是,目前广大农村中封建落后、愚昧无知、信奉迷信的不良倾向还比较泛滥,与新时代乡村振兴极不适应。要传承好、创新好乡村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的具体运用,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更好地发挥乡土先进文化在凝聚民心、教育群众、改善民风中的功能和作用。要广泛而务实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充分发挥农村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等作用,坚决遏制和打击大操大办、天价彩礼、人情攀比等不良陈规陋习,坚决整治封建迷信等突出问题,实施“村级两委责任制”,抓好农村党员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上确保农村无死角无禁区。要大力加强农村科普工作及无神论宣传教育,提升广大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持续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村民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第五力:在弘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上精准发力

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在农村,农耕文明之脉在农村,中华文化最终、最核心的可能就是那种小农生产带来的小农文化。挖掘、继承、创新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乡土文化的优秀传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大任务。各地古镇、古村落较多,但开发不够。古建筑、文物古迹、农业遗迹较多,但保护力度不大。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手工技艺、民俗活动丰富多样,但申遗数量不多。因此,应立足于在文化传承上守住乡村的“魂”,不断发掘乡村特点、乡土味道,积极展现乡村风貌、乡土魅力,传承民俗古风,留住乡亲、乡情和乡愁。同时要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深入挖掘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向上向善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持续做好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要不断挖掘和加强对农村乡土杂技文化、红色文化等保护和传承,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保护性开发、创造性转化、持续性弘扬,不断赋予和拓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丰富内涵。

第六力:在发挥思想文化引领上精准发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今年党的十九大贵州代表团讨论时。充分肯定了贵州省毕节市设立“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的典型做法。指出,革命战争年代,农民讲习所是伟大的实践,它发动、培训、动员了广大农民支持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今天的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又有了新的作用,它是带领和推动那农村农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宣传教育平台和有效载体,应该予以高度重视和推广。市县基层党校要着力研究好乡村文化,并形成一批调研课题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要让乡村文化建设进党校课堂、进干部头脑。要充分利用延安干部学院、井冈山干部学院、红旗渠干部学院、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等建立具有红色培训特色的新时代农民运动讲习所。要灵活开办“农家讲堂”“农民之家”活动,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传播好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等,传递释放维护社会稳定的正能量,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群众传播党的方针政策和农村脱贫攻坚等经验做法。

第七力:在加大文化建设经费投入上精准发力

要做到基层文化有人管、有事干、有人干、有钱干,才能确保农村基层文化有可靠的保障。要充分运用好文化“三下乡”、送欢乐下基层、文艺志愿服务等平台载体,大力推进“百姓文化云”建设,让农村文化供给更优质、更精准、更便捷。要优化农村文化投融资环境,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快形成和完善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农村文化融资格局。要把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好使用好,真正成为便民文化工程。要支持“三农”题材文艺创作生产,充分展示新时代农村农民的精神面貌。要以打造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三农”工作队伍为目标,整合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项目资金,强化对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培训。

第八力:在加快推进智慧乡村建设上精准发力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贯彻落实十九大重要战略部署,打造智慧乡村,是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方向。要高度重视推进互联网与传统农业深度融合。从农村先进文化层面讲,“互联网+农业”打破信息瓶颈和地域制约,让原本偏远封闭的广大农村地区联通世界。要进一步加快发展“互联网+智慧乡村”管理系统,实现新的迭代和升级。要建设乡村公众文化宣传平台,开通智慧乡村文化服务、技术推广、农特产品推介等功能,实现农村管理信息化。激发内生动力,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教育和引导贫困群众自立自强、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等靠要的懒惰习惯,培育农民争先脱贫的良好精神风貌,在消除物质贫困的同时,逐步消除农村精神文化贫困,促进农村美好生活的智慧化、多元化和立体化。

第九力:在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上精准发力

能否开展好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是衡量农村文化品味质量高低和具有生机活力的重要标准。要确保广大农村全部实现每个行政村涵盖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室、农村党员远程教育播放室、篮球场、村史展览室、农家书屋等场所的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打造乡村多功能文化阵地。推进乡村宣传文化协管员建设,并给与一定的物质补偿。组织好乡村宣传演出队、健身体育队等文化队伍,广泛开展文艺演出、体育比赛、民俗文化、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戏曲进乡村、舞台艺术送农民等活动。开办百姓大舞台活动,组织民间艺人、文化带头人精心编排文艺小品、合唱表演等节目,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体现本地特色,充分展示新时代农村农民的精神面貌。

第十力:在建立健全乡村文化考评机制上精准发力

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乡村文化建设,要履行好主体责任,列入实施乡村振兴整体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整体目标规划中。要切实抓好领导乡村文化工作的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顶层设计、统筹安排乡村文化工作。要牢固树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要重视农村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升和公共实施居住条件改善等显绩,又要重视乡村文化建设这一潜绩,坚决防止以牺牲乡村文化为代价发展农村经济的错误倾向。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乡村文化工作考评长效机制,科学量化标准,职责明确,责任到人。提高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真正达到虚功实做,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这项工作确保有制度机制可靠保障。

猜你喜欢
发力精准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人大发力 让“执行难”不再难
精准的打铁
这12件事,十九大将全面发力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瞄准“房子不是用来炒的”发力
精准扶贫二首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