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活动单,要凸显语文味道

2018-02-09 16:26刘兆亮
中学语文 2018年34期
关键词:社戏花木兰特质

刘兆亮

活动单具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的作用。活动单中一般包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点评提升等若干内容。利用学习单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活动,让语文课堂变得意味深长,体现出语文味道。

一、关注文本特质,吮吸文本味道

1.整体把握,梳理行文思路

在设计活动单时, 要积极关注文章的文本特质,体现出文本独特的味道,这样才能力指导学生更好地展开学习。

学习 《社戏》,我在学习单中设计了和文章结构有关的讨论活动,鼓励学生尝试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说说文章的结构线索是什么。学生发现“看社戏”就是文章的整体线索,文章基本上围绕看社戏展开。如有学生提出:“作者先写了自己想去看社戏,然后写了具体如何去看社戏,后来又写了看到社戏的具体过程,最后写了看完社戏回来的经历。”我又在学习单中提出了能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那么作者为何又要最后写六一公公送豆的情景呢?这和看社戏之间并没有什么关系啊。”学生思考后提出:“作者描写看社戏的目的是为了展现朋友们的活泼、聪明、好客和淳朴。而六一公公在有人偷了自己的豆后竟然一点都不生气,还送来了豆,这表现出六一公公这样的成年人也十分淳朴,这样能更好地展现故乡之人的生存状态,体现出其内心之美。”

要让活动单更好地展现出语文味,就要避免教学的表面化和形式化,我在教学中主张用活动单引导学生整体阅读课文,透过文字的表面,挖掘出文章的结构线索,这样就能避免其阅读表面化。同时,整体阅读也能有效地避免因为断章取义的碎片化阅读而带来的形式化理解, 学生的理解会更为深入,体现出教学的语文味。

2.对照现实,收获人文关怀

在设计活动单时,为了体现出语文味,我还注重让学生抓住文章的内容展开想象,并尝试将想象的内容和显示生活进行对比,这样就能让学习变得更有深度,学生能从文章中收获一种人文关怀。这种关怀不仅对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有很大的帮助,更能对学生的生命产生深远的影响。

《秋天的怀念》一文展现出母爱的深沉和伟大。在学习单中我组织学生参与“说说我的母亲”交流活动,学生先讨论一下课文中的母亲具有怎样的特点,而后说说自己的母亲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并尝试和课文中的母亲进行对比。如有学生提出:“文章中的母亲一心只想着自己的儿子,关心儿子的身体健康和心理问题,但是却隐瞒了自己患病的消息,因为害怕自己的儿子知道后会难过。”还有学生在活动中讨论了自己的母亲:“我的妈妈其实也是这样的,她总是加班到深夜,工作很忙,第二天早上还要起来给我做早饭,我看她都是黑眼圈,可她却说自己一点都不累。”在活动单中,我还让学生尝试总结,力求把握住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使之对学生的精神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说说母亲具有怎样的特点,我们要如何孝顺母亲才能回报她的爱。

二、关注学科特质,教出学科味道

1、链接信息技术,深情诵读

组织学生积极展开诵读活动,让学生在诵读中培养审美情趣,感受作品的人文性和思想性。让活动单的设计体现出学科的味道。

《木兰诗》展现了女英雄花木兰的形象。在活动单中设计了“《木兰诗》诵读大会”的活动内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深情的诵读.为了让学生的活动更为深入,我给学生播放了多媒体视频,让学生倾听电影《花木兰》的主题音乐,并观看《花木兰》的片段。学生可以在感受英雄气息的同时诵读这首诗歌,感受其精神。在活动单中,我设计让学生将诵读诗歌和讲述花木兰的故事结合在一起,先诵读一段诗歌的内容,然后说一个自己知道的花木兰的小故事,或者说说自己对于花木兰的认识。这样的活动巧妙地利用了信息技术,而且还让学生在诵读中激发了情感,对花木兰的事迹有了更多的了解,对诗歌的内容也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在活动单中,我还让学生在活动最后说说自己从《花木兰》这首诗歌中读到了什么。如有学生提出:“我发现花木兰忠孝两全,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所称道的精神,所以花木兰的事迹才能流传千古。”

链接信息技术能通过视频和音频文件激发学生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展开诵读就能更具有真情实感。学生也能更好地品味出作品中蕴含的深意,才能走入作者的精神深处。这样活动单的设计才能体现出人文性和思想性,展现语文学科特质,凸显语文味道。

2.搭建展示平台,表达输出

初中学生大多性格活泼,喜欢表现自己,我在设计活动单时也会融入一些展示类的活动,给学生搭建展示平台,让学生能通过自主展示表达出自己对于作品的认识。语文学科的特质之一是开放性和多样性,搭建展示平台的方式正好能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让学生能用自己的个性化方式展示学习成果。

学习《故乡》后,我在活动单中设计让学生进行课本剧的表演。在活动单中,除了提出让学生针对文章中的人物进行深入分析,探究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这些人物的变化原因以外,我还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尝试探究作品的主题。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个性化的表演展现自己对于人物形象的认识。如我鼓励榜样“我”的学生思考:“‘我’作为一个进步的知识分子,在来到故乡后他究竟想做些什么呢?故乡的现状又让他的内心产生了怎样的波澜呢?”对于扮演杨二嫂的学生,我则提出问题让其深入思考:“一个每天都坐着的豆腐西施现在却变成了一个尖酸刻薄、喜欢占小便宜的人,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这些问题让学生一边表演一边思考,并尝试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实践性和应用性也是语文学科的特质之一,搭建展示平台的方式也有助于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知识付诸于实践应用中,这样也能进一步展现语文学科的特质,体现出更为浓厚的语文味道。

三、关注个性特质,发散个性味道

1.弹性预设,设计自选练习

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学习个体,所以在设计活动单时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体现出学生的个性魅力。我在设计活动单时会设计一些可选的活动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自主选择。这样的弹性预设给了学生更大的发挥自由,也能更好地体现出个性化的特点。

在教授《背影》时,我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让学生感悟作品中的深厚情感,并结合自己的现实生活进行思考,说说自己的生活感受。我在预设中设计了若干不同的活动内容,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对于表演欲望比较强的学生,我组织学生用课本剧表演、说评书等方式改编,《背影》,并尝试说出自己对《背影》的阅读感受。对于喜欢写作的学生,我则组织学生展开写作练习,尝试思考在生活中自己是否感受到父亲对自己的爱,能否将这样的事情写下来。对于喜欢互动的学生,我则鼓励学生设计一份特殊的礼物, 将其献给自己的父母,对父母表达自己的爱,并将自己和家长交流的过程记录下来。这些活动展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弹性,学生可以围绕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自主选择。

为了让学生的活动更为有效,我用弹性预设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融入到学习活动中。这样才能让语文学习活动的效果更好。学生们可以在活动单的引导下展开具有批判性、反思性、建构性的实践活动,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学生能在“做”中进行经验重组,久而久之,学生的个人能力也能得到不断提高。

2.尊重差异,设计梯度问题

由于每一个学生的能力有所不同,所以我在设计活动内容时也考虑到了学生的能力高低,我用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下去思考,这样的活动单具有面向全体学生的效果,教学重点也放在教学目标的适度和学生参与的广度上,能兼顾不同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的全过程中。

学习《范进中举》,我在设计活动时组织学生参与到扩展阅读的活动中,学生可以阅读小说《儒林外史》,并尝试撰写读书笔记。对于不同的学生,活动单中提出的要求有所不同,我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差异性,用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活动单让其写一下自己读到了什么内容,写一下自己对《儒林外史》中的哪一个人物印象最深。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活动单则要求其尝试分析一下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探究这些人物性格形成的社会原因,并尝试分析作者为何要创作这样的人物,其讽刺艺术具有怎样的特点。这些问题的难度较大,让学生能在问题的引领下更深入地探究问题。这些活动项目让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体现了学生的差异性。

朱熹所说:“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在设计活动单时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正体现了朱熹的观点,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处于最佳发展状态中。 这样的教学具有个性化特点,同时也能让每一个学生更好地咀嚼语文味,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积极设计活动单,用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促使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地参与到语文活动中,这样学生就能在活动中感受到语文的学科特点,知道什么是语文味道,能更好地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社戏花木兰特质
王春艳:战“疫”场上的“花木兰”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痴颠狂怪”特质
花木兰
浅析微广播剧有效传播的三大特质
论儒家思想的宗教特质
《社戏》唱的是哪出“戏”
母亲是贯穿“社戏”的核心人物
《社戏》的结尾赏析
鲁迅在《社戏》里撒谎了吗
俄罗斯的“花木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