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根
【主题导语】
“不是每朵花都要结果”是一种人生智慧,该疏的花一定要疏,该去的果坚决得去,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舍弃;“准备好明天的早餐”是一种人生智慧,提前谋划未来,会让生活变得有条不紊,会让明天一帆风顺;“让伤疤微疼”是一种人生智慧,失败和伤痛也是一种难得的财富,懂得利用可以避免类似的失败和伤痛再次出现。寻常生活中,充满了人生智慧,只要你用心去感悟,你的人生将是智慧的人生。
【选文一】
不是每朵花都要结果
刘明礼
表哥种了二十多年桃树,有几十亩桃园。几年前,我从他那儿移了棵嫁接好的桃树苗,栽在院子里。
“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见钱”,这农谚准得很哩。桃树栽下后的第二年,料峭春寒尚未消退,枝桠间便冒出了一个个花骨朵。随着“春风又绿江南岸”,仿佛一夜之间,那小小的桃树,竟“满树和娇烂漫红”了。
我兴奋地打电话向表哥报喜,表哥却叮嘱我:每条枝上只留五六朵桃花,其余的都摘掉。电话这端的我一下子惊掉了下巴,问他为什么?表哥告诉我,不光如此,等结了桃,还要疏掉多余的果,每个枝上只留下一两只最大最好的。因为桃树太小,枝桠太细,桃子多了经不住……
虽是万般不舍,可看看桃树那稚细的“胳膊”,真的怕它承受不了太多的重负,只好忍痛割爱,按表哥说的照办。这年夏天,我收获了六只又大又甜的蜜桃。
第二年,桃树虽粗壮了许多,但仍显得有些“身单力薄”。我怕它还是不能承受累果之重,便主动疏掉一些繁花,摘去一些赘果,只是比上年留的要多了许多。这一年,我收获了更多的桃子。只是个头不太均匀,有的品相也不怎么好。
桃树渐渐长大,不再担心它的承受能力,我期待它结出更多的果实。于是,不肯再辜负每一朵花蕊,更舍不得糟蹋结出的每一个果子。可是,如此收获的桃子竟小了许多,感觉也不如原先的甜。我以为这桃树得了什么病,打电话询问表哥。表哥问明原委,告诉我——该疏的花一定要疏,该去的果坚决得去。他说:不是每朵花都要结果。
我如梦初醒。是啊,不是每朵花都要结果!
想想我们的人生,不同样如此吗?在人生的航程中,生活就如同一棵开花的树。有时候,我们的梦想很多,想做的事很多,想要的“果”很多,理想的树上花团锦簇。可是,现实却屡屡冷酷地告诉我们:尽管世界因生命而美丽,生命因梦想而精彩,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贝壳里都有珍珠,并不是所有的生命都能焕发光彩,并不是所有的梦想都能开花结果。为了实现人生最大、最美好又最接近现实的结果,我们不得不学会取舍,适时摘掉那些多余的“花”和“果”。因为,人生有涯而知无涯,精力有限而事无限,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诸事竟功。不然,貌似满树之“花”、累枝之“果”,却终是得不到几个像样的“桃子”。
舍弃,并不是放弃,而是为了得到最好的结果。“不是每朵花都要结果”,这何尝不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选自 《思维与智慧》,2018年第8期)
[解 读] “不是每朵花都要结果”,这是表哥种桃的经验,也是深刻的人生哲理。“人生有涯而知无涯,精力有限而事无限,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诸事竟功”。“舍弃,并不是放弃,而是为了得到最好的结果”。文章以种桃为喻,告诉人们一种人生的智慧——在现实生活中要学会取舍。
【选文二】
准备早餐
王国梁
妻子有个习惯,就是每天晚上都把明天的早餐准备好。
上班族都有体会,早晨时间特别紧张,稍一耽误就可能迟到。有过几次迟到的教训之后,妻子开始提前准备明天的早餐。她把需要的蔬菜洗净、切好,第二天一炒即可。或者准备现成的食物,第二天放到微波炉一热就可以吃了。时间久了,她的经验更多了,各种食物,合理搭配,让一家人都能吃好。每天早晨,几分钟时间,妻子就能把丰富美味的早餐端上桌。我们的早晨时光,也开始变得有条不紊。回想以前,每个早晨都在争分夺秒中度过,跟打仗一样,匆忙得让人觉得早晨这段时光是潦草和糟糕的。如今,我早晨甚至有时间去阳台上看看花,或者去拥抱一缕晨光,感觉很轻松和惬意。
准备好明天的早餐,真的能把一天过得更加妥帖和有条理。我的一位文友,是个专职写手,他主要写文史类的稿件。他的生活习惯很好,每天下午都要花几个小时读书,一边读,一边思考,一边做笔记,这样就能把第二天的写作素材准备出来。他的写作习惯是,不打无准备之仗,头天不仅把写作素材准备好,而且也把文章的布局谋篇布置好。第二天早晨写作时,能够很快进入状态,并且一气呵成,写出一篇好文章。试想一下,如果他没做这些准备工作,第二天写作起来一定很不顺利。他的这种做法很好,与准备好明天的早餐异曲同工,能够把写作安排得妥妥当当。
准备好明天的早餐,真的是一种不错的生活和工作习惯。拓展开来,我们的人生是不是也应该“准备好明天的早餐”?明天意味着未来,提早一点为未来打算,明天来临时就不至于手忙脚乱。
惰性使然,很多人习惯得过且过,今天吃饱了,从不去想明天的早餐在哪里。很多人面对未来,容易惶惑和迷茫,总觉得自己的面前是个十字路口,每次选择都不知何去何从。究其原因,是没有谋划好未来。没有准备好明天的早餐,第二天会过得慌乱不堪,如果遇到突发情况,更得抓瞎,弄得一团糟。
小张是个正在实习期的小伙子,每次谈到他的未来,他都是“爱咋咋地”的态度。他对未来没有一点规划,看到别人忙着考研,他也开始准备,可三分钟热度后,就放弃了。看到别人考公务员,他也蠢蠢欲动,可第一关没过就被淘汰出局。如今他越发消极,说看不到未来的方向。他没有准备好明天的早餐,未来对他来说根本就是混沌的模糊的。
未知的明天充满了魅力和挑战,你准备好明天的早餐了吗?
(选自2018年1月4日《宁夏日报》)
[解 读] 文章从生活小事写起,并点明从中悟出的生活哲理。以前早晨时光的是“潦草和糟糕的”,妻子养成准备好明天的早餐的习惯后,让生活变得有条不紊。文友习惯头天准备好写作素材,布置好文章的布局谋篇,第二天写作能够很快进入状态,一气呵成,写好文章。妻子与朋友异曲同工的做法,其实也说明这样的人生哲理:未知的明天充满了魅力和挑战,对于未来的明天,我们要早作打算,早作谋划。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来说,我们不能得过且过,要有自己的人生目标,更要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去学习、去准备。
【选文三】
让伤疤微疼
王 纯
去朋友家做客,发现他的书桌上有一个小记事本,封面上写着“让伤疤微疼”,不觉好奇。
打开本子,上面写着:某年某月某日,做了个小手术,虽然不是大毛病,但要记得,是该储蓄健康了,伤疤好了,别忘了疼。还有,某年某月某日,工作失误,第一次犯这样的低级错误,主要原因是马虎,同样的错误不能犯第二次;某年某月某日,母亲突然晕倒,到医院检查是血压高,多关注老人的身体,千万不能忽略了,爱可能会来不及……诸如此类,都是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醒自己一定要警醒,所以他说“让伤疤微疼”。
我不由被朋友的良苦用心打动了。
想起我的一个表舅,事业蒸蒸日上,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突然有天就脑出血了。在医院接受治疗时,他叹着气说:“人呐,真没必要拼死拼活地干。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只有身体和健康是自己的。”大家也都劝他,保重身体,少挣点钱没关系,他点头答应。
刚出院的时候,表舅的手脚还不利落,在家休养,养花种菜,过得也很开心,大家都以为他想开了。没过多久,有一笔大生意来了,他竟不顾家人劝阻,又开始没日没夜地工作,有一天,一头栽倒,再也没有站起来。大家都说,他吃了“好了伤疤忘了疼”的亏。
生活中,我们都太容易“好了伤疤忘了疼”,不会吸取教训。还有一部分人则走向另一个极端,对疼痛耿耿于怀,从此做什么事都畏手畏脚。
其实,复杂多变的生活工作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问题的出现,对我们来说是个很好的提醒。有时,还有一些让你很受伤的事,刺痛你,我们该如何对待这些伤痛留下的“疤”?让伤疤在心里微疼。
让伤疤微疼,是一种智慧。把经历的伤痛默默记在心上,时时提醒自己,伤疤虽然结痂,但要让自己的心微疼。过去的一切,都是宝贵的经验,失败和伤痛更是一种难得的财富,要懂得利用。
让伤疤微疼,也需要勇气。有了伤疤,有些人千方百计选择各种“疤痕灵”消除伤疤,说是忘记伤痛,重新开始。其实最明智的做法是,在伤疤上文上一朵花,提醒自己,曾经伤过。人要有直面伤疤的勇气,要留有疼痛的记忆。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少受伤害。
让伤疤微疼,不是在伤痕的历史中停滞不前,作茧自缚,让阴影永远笼罩。让伤疤微疼,类似涅槃后的精神重生,是痛苦之后的大彻大悟。
每个人都有大大小小的伤疤,存在于身体、工作、情感、生活等方面。如果有让伤疤微疼的能力,也就有了获得智慧人生和幸福人生的能力。
(选自《成长阅读》,南京大学出版社)
[解 读]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犯一些错误,如何面对过去的“疼痛”,这是一种人生智慧。对于过去的“疼痛”,人们常会走向两个极端:一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不会吸取教训;另一个极端,对疼痛耿耿于怀,从此做什么事都畏手畏脚。“让伤疤微疼”是一种人生智慧,过去的一切,都是宝贵的经验,失败和伤痛更是一种难得的财富,懂得利用可以避免类似的失败和伤痛再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