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科书《中药学》,在重楼名称下标示出《神农本草经》,不对。《神农本草经》无重楼之名,重楼之名始见于唐代《新修本草》:“蚤休,味苦,微寒……今谓之重楼者是也,一名重台,南人名草甘遂,苗似王孙、鬼臼等,有二三层……”而重楼一药又确实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但是以蚤休、王孙之名所载,同属品种现全统称为重楼无疑。但其性味功效与现今有较大差异,如王孙、枳实、桂枝现象。现代临床中药学教学时应注意此类现象。
再则:唐·甄权《药性论》中之王孙,是指现今黄芪,《中国药物植物志》之王孙系指具柄重楼Paris fangesii Franch.var.petiolata (Baker.ex C.H.Wright)Wang.et Tang.,《全国中草药汇编》中之王孙,则是北重楼。
在古代,由于科学技术水平及植物分类学知识欠缺,把重楼属不同种或相同种不同产地的植物描写成不同名称药物。
——摘自祝之友教授 《神农本草经药物解读——从形味性效到临床(2)》,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