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利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 珠海 519000)
移动学习,是指学习者利用手持、移动设备,如手机、掌上电脑、便携多媒体播放设备等,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模式,具有灵活性、有效性、趣味性等特征。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推进,教师和学生通过使用移动设备,如手机,更加方便灵活地实现交互式课堂。移动学习在教育应用的功能不断强大,国内对移动学习的规范研究不断深入,发展迅猛。纵观近十年移动学习研究现状,研究者比较关注移动学习系统(平台)的开发,对资源的建设和开发主要集中在外语上,对其他类型的资源关注度低。[1]针对具体用户群体,移动学习应用的现状研究不足,当下开展的移动学习能否满足用户的需求,学习者能否接受并持久使用移动学习,移动学习的推广和应用应注意哪些因素等均待实证研究支撑。
英语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如何使用移动学习辅助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提升,增效延伸课堂学习,使学习者能够更灵活、更便利、更直观、更有效地开展自主英语学习,从而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一直是英语教学移动学习模式构建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为了构建高职大学英语移动学习模式,了解高职学对移动学习的认识、移动学习特性的期待、移动学习资源的要求等,本文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为例调查研究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移动学习现状,从而深入了解移动学习的接受程度及影响因素,作为构建高职大学英语移动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移动学习兴趣及增强其持久度的重要指导和参考。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针对移动学习的易用性、便捷性,学生对学校教师层面移动学习的期待,学生个体使用移动学习的心理倾向,使用移动学习的外在影响因素及移动学习的服务质量等维度探究高职大学生对英语课堂使用移动学习的接受度和期待,从而为构建高职大学英语移动学习模式、提高移动学习持久度提供数据支持。
本调查以广东某高职院校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为保证本次调查研究的客观性、真实性,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选择调查样本,采用问卷星链接发放问卷,共回收问卷316份,有效问卷316份。其中,男生占54.75%,女生占45.25%;大一学生占48.1%,大二占42.41%,大三占9.49%。
调查问卷根据移动学习的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2]不同维度展开设计,针对高职学生设置了包含易用性趋向及内容期待分析、外在因素影响分析、自我效能及投入分析和服务期待分析等变量。该量表能够准确反映高等教育环境下的移动学习接受度及影响因素。
(1)开展移动学习硬件基础
被调查对象针对“你有哪些移动终端设备”一题,选择智能手机的占99.68%,拥有平板电脑的占25%,iPod/MP3等音频播放设备的占11.39%。由此看出,智能手机仍是主流,随着智能手机功能的强大及持有率的普及,开展移动学习已经具有雄厚的硬件基础,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自带设备移动学习。
在“你拥有并使用手机的时间有多久”上,42.72%的调查对象选择3-6年,6年以上的同学占23.42%,1-3年占29.43%。受试对象完全拥有自主熟练使用智能手机的能力。受试对象每天使用移动设备在社交媒体、游戏音乐上花费时间较多,但在教育学习上,56.96%的受试对象不到1小时,20.57%的学生从未在移动设备上进行过学习。很多学生在社交媒体上花费时间较多,选择1-3小时的占40.51%,3-6小时的占32.91%,6小时以上的则为18.04%。基于此,移动学习的开展可以依托具有雄厚受众基础的社交媒体,如微信、微博等。
(2)移动学习易用性趋向及内容期待分析
移动学习易用性、便捷性态度趋向问题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设计,完全不同意记1分,基本不同意记2分,不确定记3分,基本同意记4分,完全同意记5分。对于移动学习的便于操作、易于访问及互动清晰的态度倾向为3.64%,基本同意移动学习应该具有随时随地能够满足学习者使用需求的功能,且53.48%的受试者认为通过移动学习很容易学习自己想学的知识,63.92%的被调查者期待移动学习能够帮助自己方便快捷地完成学习任务,66.14%的受试者期待能够通过移动学习增加学术优势。因此,移动学习的便捷性、个性化设计、丰富的资源选择性等以用户为主体的内容设计将成为开展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
(3)移动学习使用度外在因素影响分析
移动学习能否广泛使用还受到外在影响因素的影响。因此,不可控的外在环境因素影响(如用户、学习任务特征等)或可控的接受度干预因素(如用户支持等)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移动学习的使用情况。从调查结果上来看,近七成被调查者认为如果老师能够提供移动学习的讲解培训,将会使用移动学习。68.99%的受试者期待在学校层面能够开展完整系列的移动学习指导和实践,并有78.48%的被调查者期待在使用移动学习的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能够得到有效及时的帮助。因此,移动学习能否接受,能否维持较长的兴趣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老师的系统指导培训及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及时反馈。
外在影响除了学校层面、教师层面等高一级的影响外还包含同伴影响,即使不使用移动学习受到同伴是否使用及有多少人使用的影响。从学校、老师外在高一级影响来看,53.16%基本同意若老师极力倡导移动学习,将会使用移动学习,13.61%则完全同意。若老师能够强调移动学习的重要性,则会有54.11%的受试者基本同意使用,16.46%完全同意将会使用。从同伴影响来看,63.6%的受试者将会受到同伴使用数量的影响。因此,移动学习的推广,学校、老师等高一级外在因素的推广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同伴影响力也不容忽视。
(4)学生移动学习的自我效能及投入分析
自我效能是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移动学习自我效能(mobile selfefficacy)是指学习者对其在移动学习环境下能够使用移动设备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能力的感知,是对自己组织、实施规定课程的行为能力的判断。移动学习的用户投入是指学习者对使用新信息技术的心理情感。如能够使用移动学习提高自身能力获得奖励则将增强用户投入。因此,用户投入对学习态度和行为倾向有着积极的影响。针对移动学习自我效能,58.86%的受试者认为自己拥有能够使用移动学习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33.54%的被调查者持有不确定的态度,7.6%的受试者则不同意。开展移动学习,首先要提高学生对移动学习的自我效能,建立强大的心理准备。对于移动学习的用户投入,其中“如果能够使用移动学习获得知识,我将会感到很自豪”,49.05%的被调查者基本同意,22.15%的完全同意。同时,43.67%受试者基本同意若能通过移动学习获得知识,将会宣传移动学习,18.35%则完全同意。由此可知,学习者能否维持移动学习使用兴趣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移动学习的获得感。
(5)移动学习服务期待分析
移动学习服务质量是指移动学习资源的准确性、可靠性、移动学习服务的及时反馈及移动环境的安全性等。学习者能否接受移动学习并维持其持久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者的用户体验。根据调查结果来看,81%的受试者认为为保证移动学习的有效性,移动学习资源使用的视频、音频、图表及文本应便于浏览,流畅并准确无误。同时,77.84%的被调查者认为移动学习应具有个性化特征,满足个人需求。因此,在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上,应具有充分的定制空间及丰富的资源内容及清晰的难度分析,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分析。对于移动学习网络环境安全,仍有19.94%调查对象不确定移动学习的网络是否安全,有8.55%的受试者则认为移动学习网络存在不安全隐患。因此,保证移动学习网络安全仍是开展移动学习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来看,移动学习的易用性、资源丰富可靠性、外在因素影响、学习者自我效能投入和移动学习的服务等都影响着移动学习的使用情况及兴趣持久度。针对该项调查,开展移动学习、提高移动学习的兴趣持久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从调查结果看,移动学习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能被学生广为接受。学生期待在碎片化时间使用移动学习,并希望在使用移动学习的过程中若遇到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从教师、学校层面来讲,开展系统的移动学习培训将更加有利于学生充分使用移动学习并保持其持久度。
学习者在移动学习环境下能够使用移动设备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提升学业成绩,增多获取知识的机会将很大程度上影响移动学习的推广度及兴趣持久度。因此教师在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上应将复杂的任务分制成几个逻辑结构合理的小模块,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激发学习兴趣。
大学英语移动学习应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自主性学习,重视学生个体分析。移动学习资源设计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综合使用文档、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元素,简明扼要地阐述知识点,信息内容的承载量必须遵循小而精的原则。同时,注重移动学习过程的师生互动,尽量做到使每个学习者都能按自己的方式、进度开展学习。
[1]汤跃明,付晓丽,卜彩丽.近十年移动学习研究现状评述[J].中国远程教育,2016(7):41-42.
[2]Hassan Akour.Determinants of Mobile Learning Acceptance: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D].Oklahoma: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2009.Doctoral Disser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