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无形资本思想初探

2018-02-09 07:26马传兵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所有权马克思资本

马传兵

第三次产业革命以来,无形资本在经济生活当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伴随着20世纪五六十年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兴起,以专利和专有技术为代表的无形资本总量迅速上升,对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方式带来很大的影响,学者对无形资本的研究也提上了日程。1956年,索洛在他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特别强调了技术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后,卢卡斯、罗默相继提出和完善了新经济增长理论,他们把人力资本和技术作为内生要素,强调了无形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自此之后,关于无形资本的研究日益兴起,但是大部分都是以西方经济学者的研究思路来研究无形资本,似乎无形资本与马克思主义学者不相关。而事实上,马克思早在150年前就已经对无形资本的相关要素进行了探讨,他的研究散发着无形资本思想的光芒。只不过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时代的局限性,马克思没有正式地提出无形资本的概念,但是这不等于马克思没有关于无形资本的思想,或者不承认无形资本的存在。

本文拟从马克思的文献中去寻找他对无形资本相关内容的论述并进行评价,以求从中寻找对当代理论研究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所谈及的无形资本,综合当今社会研究的成果,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经营性无形资本,主要包括专利、专有技术、商标、著作权、计算机软件、土地所有权(包括使用权)、特许经营权等;另外一部分是社会性无形资本,主要是指受社会因素影响较大的人力资本、企业文化资本、社会关系资本三大类。对此,后文不再解释。

一、马克思所处时代的特征

马克思生于1818年,于1883年去世,生活的时代主要处于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其晚年大约20年左右的时间,社会开始转向第二次产业革命。马克思关于资本理论的相关著作,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雇佣劳动与资本》(1849)、《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1859)、《剩余价值理论》(1862—1863)、《工资、价格和利润》(1865)、《资本论》(1867、1885、1894)等,大部分是第一次产业革命期间完成和发表的。《资本论》的后两卷是由恩格斯整理的,其内容也具有马克思去世之前,即1883年之前的时代特点。

第一次产业革命一直持续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这段历史时期,资本主义处于自由竞争阶段,不存在垄断组织,表现为企业之间自由竞争。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基本上是无差异的,是同质化的,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每一个企业都只能通过改进技术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使自己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这一时期,技术发明或创造速度比较慢,更新换代的频率比较低,技术作为外生性要素,是企业进行生产的前提。企业能否提高生产效率,取决于自己采用新技术的时间是不是早于其他的企业。专利技术,通过转让费和特许经营的方式,为所有人带来了巨额财富,比如珍妮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在其晚年所获得的巨额财富就来自专利技术的转让。由于专利技术的数量比较少,专利所有人通过技术转让和特许经营可以获得巨额财富,这实际上也鼓励了技术推广。专利作为无形资本的一种,在这个时期,只表现为给专利所有人带来巨额的财富。对于专利所有人来说,他仅仅通过专利的垄断权就可以获得财富,如果我们把这个也看作利润,尤其是当专利的所有人是企业的时候,这个利润我们可以称之为垄断权利润。对于技术的使用者而言,表现出来的是生产效率的提高,在同等时间内所生产的使用价值数量高于那些没有使用技术的生产者。按照马克思的论断,采用先进技术的生产者,生产产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样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进行销售,先进技术的采用者就会获得超额利润。这是由于效率的提高而带来的利润,我们不妨称之为高效率利润。

按照马克思的论断,不同部门的企业由于竞争会导致资本在各部门之间自由转移,资本会从利润低的部门,向利润高的部门进行流动。当利润高的部门进入的竞争者过多时,利润摊薄,随着利润的下降,资本又会从这个部门流出,流向另外一个利润率更高的部门。资本的这种自由流动和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导致利润率出现平均化,相同数量的资本需要获得相同数量的利润。马克思说过:“资本的自由竞争、资本由一个生产部门转入另一个生产部门的可能性、同等水平的平均利润水平等等,都已经十分成熟。”[1]693这个规律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存在的,它的前提是资本流动不存在障碍。这个规律被马克思主义者称为利润率平均化规律。但是它存在的历史时期是自由竞争阶段,市场结构是以自由竞争为主,不存在垄断组织,企业作为个体不能影响和控制市场。因此在这个阶段,为了扩大宣传和推广而存在的品牌还没有产生。19世纪70年代美国才开始有商标法,宝洁等品牌企业也是从60年代末才出现的。这阶段的无形资本是以生产型无形资本为主。

马克思指出:“在自由竞争条件下,竞争斗争是通过商品便宜来进行的。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商品的便宜取决于劳动生产率,而劳动生产率又取决于生产规模。”[2]686马克思已经看到了自由竞争必然会引起生产集中、生产规模扩大,最终必然会走向垄断。“历来受人称赞的自由竞争日暮途穷,必然要自行宣告明显的可耻破产。这种破产表现在:在每一个国家里,一定部门的大工业家会联合成一个卡特尔,以便调节生产。”“这个托拉斯把英国的全部碱的生产集中到唯一的一家公司手中……竞争已经为垄断所代替。”[1]495但是,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垄断不是主要特征,只是表现出一种趋势,自由竞争的市场结构才是最主要的市场结构,自由竞争是当时的时代主题。由于历史的局限,马克思并没有对垄断的市场竞争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论述,而是更多地论述它对社会的影响。

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无形资本开始逐渐受到重视并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是大面积形成的历史条件还并不具备。现代化的知识产权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科学技术的发展仍然处于缓慢的阶段。在马克思看来,他所生活的那个世纪,科学只不过是“整理材料的科学”,历史更久远一些,在18世纪末,科学则主要是“搜集材料的科学”。事实上,直到19世纪七八十年代才出现第二次科技革命,这次科技革命引起了第二次产业革命。马克思注意到了这次科技革命的伟大作用,但是这个时候,马克思已经处于晚年时期,没有精力也来不及对第二次科技革命的伟大作用进行深入分析了。

在第一次产业革命末期,垄断组织开始出现,并引起了马克思的关注。马克思精准地预测了垄断是自由竞争的必然趋势,但是没有从市场结构对价格和价值的影响的角度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也没有更深入系统地分析垄断对于剩余价值和利润的影响,这些都限制了马克思对于无形资本问题的认识和研究。马克思的研究有其时代的特点,由于当时无形资本问题还没有成为主要的问题,自然也没有引起马克思的重视。

二、马克思有关涉及无形资本相关问题的论述

(一)对差异化产品的相关论述

马克思对垄断地租的分析初步涉及了无形资本现象的存在。他在《资本论》第三卷中谈及地租问题时,以葡萄酒为例,指出:由于土壤特殊,所栽培的葡萄酿制的葡萄酒质量非常好,而且一般情况下产量也非常小,这时候就会产生垄断价格,垄断程度的高低取决于购买者的嗜酒程度和支付能力。这时候葡萄种植者就会赚取相当大的超额利润。这种由垄断价格产生的超额利润,由于土地所有者对这块具有独特性质的土地的所有权而转化为地租,并以这种形式落入土地所有者手中。这段文字虽然是对地租问题的分析,但是已经触及了无形资本的几个主要特征:独特性、垄断性和收益性。特殊土壤所栽培的葡萄酿制的葡萄酒具有独特性,对消费者容易产生独特的吸引力,马克思还特别分析了决定垄断价格的影响因素:购买者的嗜酒程度和支付能力。由于独特性和对土地所有权的占有,导致该种产品具有了垄断性,因此土地所有者也就具备了制定垄断价格的权利,也就是价格主导权。这种垄断价格最终转化成超额利润,给所有者带来了收益。这些都是无形资本的本质特征。但是马克思没有继续分析,如何利用这种特殊葡萄酒的独特性、垄断性和收益性去获取更多的收益,无形资本问题在这里没有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发展。

(二)对知识和经验等相关无形要素的论述

对于知识和经验这些无形要素马克思也有涉及。他说:“范围有限的知识和经验是同劳动本身直接联系在一起的,并没有发展成为同劳动相分离的独立的力量,因而整个说来从未超出制作方法的积累的范围,这种积累是一代代加以充实的,并且是很缓慢地、一点点地扩大的(凭经验掌握每一种手艺的秘密)。手和脑还没有相互分离。”[3]206-208在这里,马克思看到了知识和经验与劳动相分离的可能性,只是认为条件还不具备。而且马克思指出了知识与经验在制作方法的范围内积累的缓慢性和长期性,这也许就是它没有同劳动相分离而成为独立力量的原因。马克思所讲的独立的力量,是指知识与经验成为科学的力量。按照马克思的理解,近代自然科学只能是在生产实践的迫切需要中才能产生。虽然他不是把这些无形要素当作资本来论述,但是他的论述已经解释了这些无形要素成为资本的历史条件——必须因为生产实践的迫切需要而摆脱那种缓慢长期的积累方式,只有创造发明的周期和频率越来越快,专利和专有技术储备总量越来越多,水平越来越高,而且又为生产实践所迫切需要时,这些专利和专有技术才有可能成为资本。

(三)对人力资本相关问题的论述

马克思指出:“知识和技能的积累。社会智力的一般生产力的积累,就如同劳动相对立而被吸收在资本当中,从而表现为资本的属性,更明确些说,表现为固定资本的属性,只要后者是作为真正的生产资料加入生产过程。”[4]186-187在这里,马克思已经看到了知识和技能这种无形要素的资本属性,而且把它们看作是固定资本。这实际上是马克思非常朴素的人力资本观念,他看到了这种知识和能力的生产资料属性。“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从社会生产过程的条件本身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受到了一般智力的控制并按照这种智力得到改造。它表明,社会生产力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不仅以知识的形式,而且作为社会实践的直接器官被生产出来。”[4]198马克思已经关注到社会知识的重大作用,并指出了生产社会知识的智力劳动对社会生产过程本身的影响与控制,在这里,马克思已经把知识看作是生产力的一部分。“节约劳动时间等于增加自由时间,即增加使个人得到充分发展的时间,而个人的充分发展又作为最大的生产力反作用于劳动生产力。从直接生产过程的角度看,节约劳动时间,可以看作生产固定资本,这种固定资本就是人本身。”[5]225在这里,马克思已经很明确地把人看作是固定资本,这种看法已经非常接近现在的人力资本概念。他已经看到了人的素质和潜能作为资本的可能性。“发展经济,需要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以及大量的专业知识。”[6]487在这里,马克思认识到了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也认识到了专业知识这种无形要素的重要性。“培训是最好的途径。通过创建学校,传授专业知识,并指导他们在实践中应用,成为专门人才。”[7]200马克思也看到了获取人力资本的主要途径是培训,这和现代人力资本的观点基本上是一致的。现代人力资本观点认为,通过培训等投资方式可以增加人力资本的收益。马克思和现代人力资源观点不一致的地方,是立足点的不同。马克思更主要的是立足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出发点是宏观的;而现代人力资本观点,更多的是立足于个人或者是企业的发展。

(四)对科学技术的相关论述

马克思还关注到了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巨大作用。他指出:“自然科学被资本用作致富手段,从而科学本身也成为那些发展科学的人的致富手段,所以,搞科学的人为了探索科学的实际应用而互相竞争。”[8]572““科学技术既是财富的最可靠形式,是财富的产物,也是财富的生产者。”[5]35在这里,马克思看到了科学作为财富手段的功能,把科学与财富挂起钩来。马克思接着指出:“发明成了一种特殊的职业。”[8]572既然科学能够带来财富,因此发明成为一种特殊的职业也是必然的,指出了人们为了追求财富而进行科学研究的目的,同时也说明了随着新的社会分工的发展,发明已经成为一种职业。这是社会对科技发明的重视,也说明无形财富在这一历史时期已经被人们充分重视。“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扩展,科学因素第一次被有意识地和广泛地加以发展、应用并体现在生活中,其规模是以往的时代根本想象不到的。”[8]572在这里,马克思指出了一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马克思对科学技术的关注,是把它作为一种生产前提和外部因素,作为工具和手段来研究的,这与当时的时代局限有关。当时,知识产权法虽然已经产生,但是国际性的知识产权法还没有普遍出现。无形资本的作用还没有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重视,没有成为普遍现象。无形资本的数量和质量也都非常有限,与后来的历史发展相比较,专利和专有技术的发展也都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发明创造的频率和周期仍然是比较长的,专利和专有技术的储备总量也不够丰富。以英国为例,在《专利法修正案》①1852年7月通过,标志着现代专利制度的产生。随着该方案的实施,英国设立了专利局并规范了专利代理人职业。通过之前,根据技术史专家的统计,每年的专利申请数量仅有400件左右,专利授权数量为455件(1851年的数据)。[9]

(五)对土地所有权的相关论述

土地使用权在我国是无形资产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一些国家,由于土地私有,并不把土地使用权作为无形资产,但是土地所有权仍然是一种无形要素。土地是有形的,但是获得土地的权力是法律赋予的,无形的,而且具有排他的独占性特征。作为一种特殊的供给有限的资源,无论是土地所有权,还是土地使用权,都应该是无形资本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对于土地所有权早有论述。他说:“这个货币额,不管是为耕地、建筑地段、矿山、渔场、森林等等支付,统称为地租。这个货币额,在土地所有者按契约把土地租借给土地农场主的整个时期内,都要支付给土地所有者。因此,在这里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借以实现即增殖价值的形式。”[1]698显然,马克思把地租看作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一种货币表现,是土地所有权的货币价格。由此可见,马克思已经实质性地进入对土地所有权这种无形要素的分析中,并且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而土地所有权的前提是,一些人垄断地球的一定部分,把它作为排斥一切人的、只服从自己个人意志的领域。在这个前提下,问题就在于说明这种垄断在资本主义生产基础上的经济价值,即这种垄断在资本主义生产基础上的实现。”[1]693马克思已经清楚地看到了土地所有权的垄断特征,并且把这种垄断看作是具有经济价值的,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基础上存在的一种特殊现象,垄断本身是土地所有权价值的实现手段。由于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可以分离的,土地所有者就可以根据自己对土地所有权的垄断,将土地租赁给农场主经营并获得地租收入,这样,“土地所有权就取得了纯粹的经济形式”。[1]697,715,871-872

马克思还特别关注了建筑土地所有权的价值实现形式,也就是建筑地段的地租,主要是指房地产资本家和工商业资本家为了建筑厂房、商铺、居民楼等用途使用土地而必须支付的地租。“凡是自然力能被垄断并保证使用它的产业家得到超额利润的地方,不论瀑布、富饶的矿山、生产鱼类的水域,还是位置有利的建筑地段,那些因为对地球的一部分享有权利而成为这种自然物所有者的人,就会以地租形式,从执行职能的资本那里把这种超额利润夺走。”[1]871-872马克思看到了建筑地租是超额利润的一种形式,说明土地所有权可以为土地所有者带来超额利润。但是这种超额利润是从职能资本家那里夺走的,是一种利润再分配,它并没有实际的创造价值。马克思把地租分为绝对地租、级差地租和垄断地租。由于土地所有权而获得的地租是绝对地租,由于地理位置或者后续的投入而导致的土地的生产率的不同所获得的地租叫级差地租,由于自然条件比较特别的土地生产的产品十分稀缺而产生垄断价格所获得的地租叫垄断地租。对于建筑地租而言,这三种情况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土地所有权是明确的,属于国家或者个人所有(有些国家部分土地归私人所有),要想让所有者转让土地所有权或者是出让经营权,都需要支付价格。由于地理位置不同,尤其是离市中心的位置远近不一样,导致建筑用地获得级差地租I;由于持续的土地投入和环境改造所导致的地租收益上涨,是建筑用地所获得的级差地租II;有些特殊的地段,交通设施及其他配置比较好,地租价格会比较高,这是建筑用地的垄断地租。马克思关于建筑用地的地租理论,对于分析当今的房地产市场价格的不断上涨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三、对马克思无形资本思想的简要评价

马克思虽然没有明确地提出无形资本的概念,但是他在很多的著作中都已经不同程度地涉及了无形资本问题。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特点,也决定了马克思所关注的重点不会是无形资本,但是他的很多探索事实上已经肯定了无形资本理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马克思对无形要素在资本主义生产中所发挥的作用,已经从自己的角度有所探讨,他把这些要素看作是资本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这些要素本身的资本属性,是对无形资本理论的一种间接证明。马克思所处时代的主题与当今社会有很大不同,我们不能强求马克思在那个年代就能够对无形资本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历史局限,不可能超越历史,马克思也不例外。正如法国“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路易·阿尔都塞所指出的那样,马克思的《资本论》存在着概念空缺,空白并非偶然。[10]10-13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知识、技术、信息包括人力资本等无形要素还没有体现出它们的价值,经济的发展仍然主要依赖物质资源的消耗,物质财富是主要的财富形式,处于实物形态的物质资本是主要的资本形态,劳动与资本处于紧张对立的状态,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马克思显然不可能提出无形资本的概念。但是马克思的研究又是超前的,他关于无形要素的很多论述和探索已经非常接近现代的无形资本理论,对我们当今的无形资本理论研究也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所有权马克思资本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所有权概念有体性之超越及其体系效应——以析评Ginossar所有权理论为视角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国际上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制度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资本策局变
所有权保留制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