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大学生文化素养培育路径探索

2018-02-09 06:26朱春花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素养传统

朱春花

(徐州工程学院,江苏 徐州 221018)

由于社会阅历、知识结构、年龄段等特点的制约,大学生辨别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局限性,很容易在错综复杂的网络海量信息中迷失方向。基于此,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文化素养如何,不仅关乎大学生本身的健康成长,还关系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新媒体的传播优势表现在:传播与更新速度快,成本低;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低成本全球传播;检索便捷;多媒体传播;超文本和互动性,这些优势又恰恰容易被大学生接受。因此,新媒体的时代特征和传播优势,决定了与之相应的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培育特性。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大学生文化素养培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高校教育者应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运用新媒体进行文化素养培育的路径,以期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

1 新媒体对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影响

文化素养是“教化、示范、养成”的结晶,是人文精神在大学生身上的体现。因此,“它即非普通政治素质所能代替,也非一般专业素质所能囊括”[1],大学生受新媒体的影响很大,新媒体对于培育大学生文化素养有着重要的影响[2]。

1.1 积极影响

一方面新媒体平台是大学生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新媒体可以提供与他人进行实时交流的平台,对人生的思考、对学习的感悟、对生命的体验以及自己的生活态度、兴趣爱好等,都能在新媒体发布平台中展现。通过信息的交流与碰撞,能极大地促进思想的活跃,拓宽大学生的眼界,从而提升其文化素养。

另一方面新媒体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利用新媒体如微信公众号推送一些经典名著的文章,可以拓宽大学生认识中华文化传播的深度,使经典名著得以传承下去。中华文化还可以通过图片、动漫人物的方式在手机中呈现出来,这对提高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具有助推作用。

1.2 消极影响

一是鱼龙混杂的海量信息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新媒体如微信订阅号、手机APP等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源,文化交流、知识共享也变得日益密切。但网络的开放性也造成虚假知识、失真报道等众多信息垃圾无处不在,使大学生无法进行正确的甄别与判断,使游走在手机、网络中的大学生以商品拜物教和信息拜物教寻求精神寄托,对日常仪式和文化传统视而不见[3],这给大学生价值取向造成了冲击。

二是“快餐式”的文化传播导致大学生抵触传统的系统化教育。新媒体即时推送的既有主流完整的文化大餐,也有内容短小精悍的文化快餐。这种“快餐式”的文化传播恰好符合大学生快速阅读的心理,导致他们无法汲取经典名著的有益营养,与传统的系统化教育相冲突,不利于大学生文化素养的整体提高与改善。

三是网络道德失范和过度使用新媒体导致大学生综合素质低下。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的发布者不受约束,导致出现一些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对新媒体的过度使用又使大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减少了他们与外界面对面沟通的次数,削弱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不利于其综合素养尤其是文化素养的提升。

2 当前大学生文化素养现状

2.1 大学生具有极高的文化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4]当代大学生能够意识到自身命运与国家命运的密切关系,能够为实现“中国梦”贡献青春,具有较高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2.2 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高度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5]总体来看,大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具有较高的兴趣与学习意愿,能够广泛涉猎中国古代文化名著和典籍,对传统文化的价值表示认同。

2.3 大学生能客观、理性地看待西方文化

西方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特别是以影视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文化观、价值观具有不容小觑的冲击力。当前大学生总体上能够理性审视西方文化,能够辩证看待西方文化,既愿意吸收其优点长处,又能够警惕其价值渗透。

综上,面对大学生文化素养现状,应积极运用新媒体的优势,勇于创新、积极实践、久久为功[6],才能回应和弥合大学生文化素养低下的问题。

3 运用新媒体培育大学生文化素养的路径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7]如何利用新媒体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是当前必须进行的理性思考。

3.1 运用新媒体过滤、删选优秀文化,提高大学生对主流文化的认同

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思维方式的培养造成了多元化趋势,要避免大学生受负面文化的引导,误入歧途,就要做到以下几点:引导大学生运用新媒体的先进技术,从信息源头入手,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来源检验、逻辑检验和常识检验,学会过滤、筛选,提高识辨能力,将文化垃圾剔除掉;引导大学生进行统合,将自己筛选出的优秀文化纳入意识阂,加以内化,以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引导大学生用智慧求知,用好网络新媒体这把双刃剑;搭建网络平台,运用网络传播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来实现文化教育的覆盖面;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优点相结合,实现现实空间转向虚拟空间的文化对接,更好地传播优秀文化。这样才能通过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提高大学生对主流文化的认同。

3.2 利用新媒体技术扩大传统文化传播途径,培养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

首先,利用新媒体创作优秀文艺作品,增进大学生文化认同。具体来说,一是要引导大学生进行优秀文化的转化与创新,创作出一批适应大学生文化观形成和发展规律,符合大学生文化发展需要,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优秀文化作品;二是要引导大学生利用新媒体技术自编自导,制作短视频,分享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三是要引导大学生利用新媒体阅读和观看具有较高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文艺作品,提高自身传统文化素养。其次,教师要提高新媒体应用能力,向大学生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教师要掌握新媒体发布手段,通过新媒体平台对大学生的思想文化进行渗透、引导、指导和教育。最后,要注重利用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手段,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目前无论是网络文学、电视剧,还是微信、微博等各种新媒体中都能看到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因此,高校要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式,不断提高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

3.3 利用新媒体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提升大学生的文化修养

一是要利用新媒体的开放性和虚拟性传播校园文化,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要利用微博、论坛等新媒体,使大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信息,给大学生的自我修养提供更广泛的资源[1]。二是要利用新媒体宣传良好的校风、学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校园文化宣传站、各种网络社团积极宣传良好的校风、学风,从而唤起大学生高尚的、独立的人格追求和高尚的道德追求。三是通过网络文化平台提升校园文化的影响力,从而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要活化文化素养教育形式,拓宽文化素养培育路径,通过微信、微博、视频等传播校园文化,使大学生既乐于接受又终身受益。四是要利用新媒体搭建多元化阅读环境,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要指导大学生通过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光盘阅读、Pad阅读等多元化阅读方式阅读古今中外名著,以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只有合理地利用新媒体带来的优势,促进校园文化的良好发展,才能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8]。

文化素养的提升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有助于大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观念和情操;有助于发展大学生的智慧和创造才能。因此,运用新媒体培育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既是提高大学生思想境界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其继承、发展我国悠久的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素养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老传统当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