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产业的物流趣谈

2018-02-09 00:59王之泰
中国储运 2018年12期
关键词:进程田间商业

文/王之泰

不同产业对于物流的应用是有差异的。农业是大的产业,包含农、林、牧、副、渔五大领域,物流在这五大领域的应用及运作也有不同。从物流角度看,农业生产的主体是在那些田间、地头、山坡、河畔,到处都有广泛的分布,农业的物流则必须达及这广博的地区,人与设备依靠物流到达这些地区才能够完成相关的作业,哪怕是采取“飞播”方法播种也必须有飞行器飞经此地,都需要依靠物流支持农业操作,从种到收,从春到冬,物流一遍一遍地重复。虽然某些特种的农业是集中生产、也有集中的用户,因而形成大规模点对点的物流,但农业生产的主体却必须面对“广博的分布地区”这一现实,这也是农业物流所面对的现实。

不同类型农业的物流又各有特点。一般农业生产的是低附加值产品,产品生产、销售、使用都非常分散,所以对物流依赖程度较高,物流方面的投入自然会较高,再加上物流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损耗,因而低附加值类型的农业难以承担物流的费用,这是个难解的矛盾。如果农业企业生产的产品直接向社会销售就必须将产品运向四面八方,这必须依赖物流来实现,然而农业本身没有能力承担这么巨大的物流费用,所以就要依靠购买方来完成物流,购买方当然就要承担相应的费用。消费者常说,到田间地头去买农产品比在市场上购买“便宜得多”,为什么?因为是少花了一笔物流费用当然会便宜一些,但是这只是一种片面感受带来的认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少花费,如果算细账,到田间地头去买不但没有少花钱,相反却多出了消费者去田间地头往返的费用支出。

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农业则不同,由于产品价格高,物流的费用承担能力自然较强,但是高附加值产品也都有其局限与独特之处,物流也常需要有特殊的安排例如保鲜、隔离封装等,卖方或买方乐意承担相应的物流费用,而这笔支出在费用中的比重不一定很大,这样一来高附加值产品的农业对物流便有条件做比较好的安排,要求会很高。

工业领域的物流则是另一种状态。和发达国家不同,我国工业不是在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和建立起来的,而是做为革命的政治任务,“走工业化道路”走出来的,虽然仍然是一个进程,但却是“翻番”的加速进程,这是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常态,可以说是一种不同于许多发达国家的非常的发展道路。在这样状态下派生的物流主体是大批量的物流,采取集中、大量地流进原料,同样集中、大量地流出产品方式,原因是深层次的:做为政治方面的考虑可以说是不得己而为之,社会上的物流主体是官办的,由于资源短缺所以官气很大,难有服务意识,于是企业只能靠自己解决物流的问题,不得不采取这种方式;从经济角度考虑,是基于一个简单的道理:降低成本!为此,当时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往往靠本身的实力进行物流运作,长期养成的东西很难改变,直到现在,不少大型企业仍然恪守计划经济时期“大而全”的经营思路,延用自建物流体系的办法。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我国还出现了数量庞大的中、小型企业,甚至还有个人、家庭、作坊式的工业产品生产者,这又为物流带来大量新的需求,长期运行的旧物流体系与之难以合拍,应时而生的是庞大的中、小货运物流企业群,其经营理念及物流方式也出现不同于官办大型物流企业的变化,可以做到批量灵活、送达服务、送货上门等多种服务,快递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快递本来是源自邮政的一种服务方式,在市场经济进程中“市场说了算”只要能力允许,工业产品的物流服务自然也就成为快递的对象。

商业领域在经济体改革的进程中物流状态也发生了不小的改变,由于改革改变了商业“官办”的状态,逐渐回归了“服务”的本质,并且不断向纵深发展,物流便成为商业服务的重要选项,伴随商业交易的多种物流服务方式和物流服务的延伸己经成为商业领域经济体改革的组成部分。我国在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改革之后,商业是这一改革的前沿领域,发生了多方面的变化,我们所有人都是亲历者,尤其是商业领域物流的变革令我们感受深刻:从商家高坐店堂“等客上门”到“送货上门、货到付款”这种与物流相关的服务方式的改变便是又小又简单的直接表现。

猜你喜欢
进程田间商业
强降雨过后 田间自救指南来了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商业经济》征稿通知
田间地头“惠”果农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与展望
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国际收支统计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