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长风:我与北斗的十年

2018-02-08 22:58
北广人物 2017年41期
关键词:应答机北斗卫星

作为北斗的总设计师,他在说到自己与北斗的十年时,记忆最深刻、至今仍让他动情的是2007年接收到北斗二号第一颗卫星信号的时候。——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央视励志开讲可能大家觉得北斗离我们很远,实际上北斗跟我们很近。好多人今天过来,是不是骑了共享单车?这实际上就用了我们的北斗,它可以准确地告诉你们可以把车停在什么地方,它有一个电子围栏,如果不在指定地方存放的话,就有短信告诉你。我们的北斗,离你们其实很近。

现在的北斗,走入了千家万户

2008年汶川大地震,就用了北斗短报文的一个功能。地震以后,在地震灾区里面,所有的电力设备和通信设备全部瘫痪了,里面的信息传不出来,外面的信息传不进去,最后我们的救援队伍就带着我们的北斗终端,把当时灾区的情况实时地报告给我们的指挥中心。指挥中心知道情况以后,及时地进行了抢救,为我们灾区的人民打开了一条生命的通道。现在海上的渔民也用了我们的北斗,他把我们的北斗,说成了是救护神,把北斗叫作“海上妈祖”。他们到了远海,可以通过北斗跟家人报平安;同时,遇到困难的时候,他还跟我们的应急指挥中心求救。还有我们的交通部门,利用北斗形成了一个车辆监管系统,对一些危险品的运输车、长途客车、一些旅游客车,进行了实时的监管监控。现在跟原来同期相比,事故率和伤亡率已经下降了50%。它的作用就是这么厉害,现在的北斗,走入了千家万户。

“两弹一星”元勋孙家栋院士,他是我们航天的“卫星之父”,他为了整个北斗呕心沥血,现在他88岁高龄,还在为北斗系统摇旗呐喊。他说了这么一句话,我记忆犹新:“我们建设北斗关键还是在用。只有用得更加普及、更加深入,这才是赢家。”这个北斗系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系统?简单来说,在天上,它是由多颗卫星在多种轨道组成的一个星座,同时在地面,星罗棋布地设置了多种监测接收机,天上一个网,地下一个网,形成了我们的“天罗地网”,这就是我們的北斗系统。北斗人为了建设这样一个系统,经过20年的努力,走完了美国、俄罗斯40年的历程。在这条道路上,凝聚了成千上万的科研人员的心血。我在这儿透露一个数据,干我们北斗导航的人,八万多人,三百多个研制单位。我们齐心协力,同心同德,拧成一股绳,为我们中国自主的卫星导航探索出一个广阔的前景。

必须抢在2007年4月18日以前发射

我想起一个让我特别难忘的情景。我们有十多家研制的厂家,在一个大操场上面,把接收机摆成一线,等待着这样一个信号。2007年4月17日晚上8点,下发第一组信号的时候,我们十几个用户接收机同时接到了一个信号,这时,维个操场欢呼跳跃,同志们互相拥抱,来祝贺这次胜利。说句实在话,每当说到这个情节的时候,我都有点动情,除了胜利的喜悦以外,还有一种压力的释放。

卫星发射之前,必须要获得国际电联规定的频率资源和轨道位置,得不到这个东西,你发上去的卫星是不合法的。我们在2000年4月18目,向国际电联申报了这个位置,获得了批准,按照国际电联的规则,在获得批准以后,必须七年内发射卫星上去,然后把所需的频率信号发下来,才算你真正占有了这个频率资源。那就是必须要抢在2007年4月18日以前发射这个信号。

四月初的时候,卫星伴随着运载火箭到了我们的发射场,到了发射塔架上面,准备发射。但恰恰就在我们进行第三次总检查的时候,应答机出现了异常。应答机是天上和地下进行联系的一个传输工具。我们必须把它拿下来,当时面临着两大难点,第一大难点是要在六七十米的发射塔架上面把火箭的整流罩和卫星的舱板打开,把应答机拿出来;第二个难点是拿下来以后要归零,要把出现的问题找出来,然后解决,在这整个过程中,我们要进行大量的试验。试验必须要回到研制它的单位去,但是研制应答机的单位在上海。当时只给了三天时间,三天的时间往返于上海和西昌是不可能的,那就必须要到附近找一个具有这种试验能力的地方去做试验。

我们通过协调,在成都找了一个研究所,我们的同志就从卫星运载上面把应答机取下来,抱着这个应答机,坐着汽车,颠簸了5个多小时赶到了成都。整整3天没合眼,通过各种各样的试验,把问题找出来了,解决了。经过三天的在轨测试以后,在2007年4月17日晚上8点钟,在频率只有四个小时期限下,我们的卫星准确地发射了第一组信号。

关键器部件一定要100%国产化

我们的北斗系统,很重要的一个精神所在就是追求卓越,实际上是追求一种极致。2004年,北斗二号工程批准了以后,曾考虑了国际合作,想跟欧盟引进这个“星钟”。当时谈判进展还不错,但是到了最后签协议的时候,突然欧洲(公司)说,不能给我们提供了,那怎么办,这个北斗系统,不能没有这个星上的原子钟。

它实际上是我们整个北斗系统的一个核心。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我们怎么办,只能自己干。六七十年代,我们自己造出了原子弹,现在我们的北斗人,一定要造出我们的原子钟。就是在这种信念之下,我们组织了三支队伍,同时进行攻关。三支队伍你追我赶,最终通过两年多的时间,把这个星载的原子钟拿出来了。这个精度到底多高?通俗的指标是什么呢?星钟的精度,十万年只能差一秒,我们现在已经到了三百万年差一秒的精度。所以,从那以后,北斗上的关键器部件,一定要100%国产化,这些关键、核心的东西,一定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北斗终端第一批出来的时候,外国人马上把他们的芯片价格,由一千块钱降到五百块钱,我们的第二代终端出来以后,他们把五百块钱变成了两百块钱。就这样,我们的五年,生产出五个新的一代,他们的价格就从两百块钱、一百块钱、五十块钱、二十块钱,现在降到了一美元。这实际上就是我们北斗人,把我们自己的芯片,做到了一个极致。

我们的北斗,应该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现在随着“一带一路”的倡议,我们和东盟的一些国家,和阿拉伯一些国家,都积极开展了一些合作,无论在培训、应用,还是他们的城市规划、交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我们的北斗三号工程进一步实施,北斗服务全球的这样一个理念,一定会实现,这个美好的未来,也期待我们的年轻人,为它付之努力,我们的北斗系统,也欢迎你们。

李雪源据央视综合频道《开讲啦》节目整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答机北斗卫星
北斗和它的N种变身
北斗时钟盘
miniSAR遥感卫星
卫星测控应答机的接收机在轨性能评估方法
“北斗”离我们有多远
静止卫星派
飞机应答机的奥秘
航管应答机退敏和恢复的设计研究
Puma" suede shoes with a focus on the Product variables
中国的北斗 世界的北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