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宇航
摘要: 本研究在现有文献梳理总结的基础上,针对集群整体网络、集群内部主导企业、以及全球网络缺少各自价值主张的差异性研究不足,立足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发展实际,提出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主导企业网络、开放式全球网络之间的协同创新的研究思路,搭建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协同创新研究的基础性框架,并提供现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view of existing literatures, in view of the lack of research on the difference of the cluster overall network, the leading enterprises in the cluster and the global network, based on the actual development of the high-end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luster network in Liaoning Province, an idea of high-end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luster network, leading enterprise network and open global network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s proposed, to build the basic framework of Liaoning high-end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luster network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nd provide realistic policy advice.
關键词: 辽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协同创新
Key words: Liaoning high-end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cluster network;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07-0057-02
0 引言
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是指集中于特定区域内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积聚体,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作为技术密集性产业,是一个国家战略性产业和工业崛起的标志,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表现。当前,我国在高端装备制造方面取得了很多辉煌业绩,但一直以来协同创新不足的问题始终是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需要着重提升的重要方面。集群网络对高端装备制造业成长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同,虽然中国制造业集群的发展逐渐融入全球价值链,但却存在着大量“协同不足”和“结构离散化”的现象。作为国家重要战略性产业和支柱性产业,努力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的协同创新能力,对于实现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高水平快速发展,以及提升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呈现明显的区域特点,本文以重大装备成套为特色的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为例,探讨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在集群网络发展过程中的协同创新行为,并提出提升辽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协同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1 文献回顾和研究思路
产业集群网络形成机理的研究主要关注集群的形成要素、环境条件及集聚优势等层面,近年来,组织惯性、成员合作、信任和互利等企业行为对集群网络的生成愈发受到关注。从产业集群网络演化的研究范式来看,现有研究主要为实证研究。实证研究多以某一区域(产业)的集群为对象,从复杂网络、生命周期、资源流动等不同视角对其演化历程进行研究。产业集群网络内外交互作用研究多集中在集群内企业网络行为互动作用,或外部环境对集群网络影响的研究,但对集群网络的影响缺乏具体情景的支撑。制造业集群网络始终面临着系统嵌入性和系统独立性的嵌套式角色冲突问题,集群网络既要在开放式全球网络系统的愿景、目标和结构下发展,又需要保持充分的独立性和差异性。同样,企业个体网络作为集群网络的重要主体,在嵌入集群网络的同时,也具有改变乃至重构当前集群网络的能力,这种特性恰恰是集群网络演化的活力之源。
因此,有必要在扎根“辽宁情境”的基础上,将辽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置于集群内部企业个体网络和集群外部开放式全球网络的协同创新框架下进行研究,基于其各自发展特性,重点关注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在企业个体网络和全球网络交互作用过程中的协同创新行为和模式。为此,本研究沿着“形成发展→协同创新→政策建议”的逻辑思路,展开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研究,使研究能够“嵌入辽宁情境、体现辽宁情境”。
2 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形成演化研究框架
产业集群作为一个复杂的动态网络,其集群内部各个利益主体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基于社会关系和市场连接的各种复杂网络关系形成产业集群特有的网络结构,由此看见,集群网络中各个利益主体间的相互关系成为产业集群形成和演化的内在机制。为此,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形成和演化研究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一是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的生成要素研究主要从关系接近和地理接近两个维度识别集群网络的生成要素。其中,关系接近维度主要考察制度、社会和认知因素;地理接近维度主要对资源环境的相关内容进行识别分析。二是集群网络中主导企业网络构建研究从关系嵌入和结构嵌入维度探析不同类型主导企业网络的构建机制,以及不同类型企业网络间的作用机理。三是基于个体与整体的协同视角,通过对主导企业自我中心型网络构建行为的互动耦合研究,对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的生成要素进行识别,分析其形成机理,并对其形成模式进行提炼和总结。endprint
3 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协同创新研究框架
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政府主管部门、企业、技术支持机构(如大学或科研院所)、中介机构(包括金融机构)、用户、相关企业等。其中,政府部门多从政策和资金等方面提供较多扶持;作为创新产出者、应用者和需求者,企业位于集群协同创新系统的核心位置;高校、科研院所等技术支持者提供关键技术或前瞻性技术的支撑或协作;银行、信贷、财政等金融中介机构主要承担社会服务职能,为创新提供资金和经济支持。在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集群中,价值链、知识链和产业链是创新集群网络协同创新的三大核心纽带。基于集群网络的协同创新理论,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协同创新研究框架应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是针对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协同创新的动因展开研究,在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形成和成长研究的基础上,扎根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发展情境,探索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协同创新的内外部动因。二是针对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协同创新的二元嵌套性开展研究,识别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协同创新的二元嵌套性特征及其表现,探讨其作为异质独立性和系统依赖性的二元性身份在主导企业自我网络和开放式全球网络中对多重目标管理,以及内外部机会识别的影响。三是围绕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协同创新机制研究。一方面,从系统嵌入性和网络独立性维度探析辽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与集群内部主导企业网络的协同创新机制并析出核心要素;另一方面,从本地網络根植与外部网络嵌入维度探析辽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与开放式全球网络的协同创新机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个体网-集群网-全球网”整合的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模型,识别出提升和阻碍协同创新的关键要素。
4 促进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协同创新的政策体系研究
当前,我国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的产业集群得到了飞速发展,其产业集群网络已经初步形成,并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相对应,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政府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政策推动产业集群的重要性,因此,一些区域已经制定了相应的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及配套政策措施。但目前为止,辽宁省虽然出台了部分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但还缺乏一个系统和完善的区域性产业集群政策体系,同时辽宁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政策体系要结合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实际情况,把国家产业集群的相关政策和辽宁地方的集群政策有机的结合起来。
一是系统分析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协同创新的现状。根据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方向,从集群内主导企业、产业结构和布局、产业区位优势、科研和人才等方面对当前辽宁高端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总体现状进行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现实基础。从当前新常态背景下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基本运行情况入手,从集群网络协同创新的系统动力、资源障碍、信任冲突、激励和保障措施等方面对当前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协同创新总体性问题进行分析。
二是制定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协同创新的政策需求体系。探寻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协同创新的最新趋势,找出发达国家和地区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协同创新的政策变化趋势和启示,从“找点”即集群网络中的主导企业网络能力提升;“通线”即集群网络与全球网络的协同创新;“拓面”即政府部门的制度策略三个视角研究推动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协同创新的政策需求。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协同创新的政策建议。在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协同创新政策需求研究的基础上,从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集群网络中主导企业自我网络与开放式全球网络的动态适配,以及政府部门提供政策发展环境层面,提出促进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发展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池仁勇.区域中小企业创新网络形成,结构属性与功能提升:浙江省实证考察[J].管理世界,2005(10).
[2]胡大立.我国产业集群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战略风险及转型升级路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1).
[3]吴俊杰,戴勇.企业家社会网络、组织能力与集群企业成长绩效[J].管理学报,2013(10).
[4]张治河,黄海霞,谢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研究——以中国光谷为例[J].科学学研究,2014(1).
[5]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02.
[6]金仲,宋青瑾.辽宁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3(4).
[7]阮建青.危机与制造业产业集群的质量升级——基于浙江产业集群的研究[J].管理世界,2012(2).
[8]杨张博,高山行.生物技术产业集群技术网络演化研究——以波士顿和圣地亚哥为例[J].科学学研究,2017(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