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琪
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挟坚船利炮一步步打开了中国国门,将古老的农业中国强行拉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在列强的威逼下,清政府签署了形形色色的条约,我们从历史教科书中熟知的《南京条约》《天津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这些条约大多数为不平等条约,内容涉及经济、军事、政治、司法、行政、文化、宗教等诸多领域,堪称是全面反映晚清历史进程的一面镜子。
通过对晚清条约的梳理,我们能看到一个千年帝国的点滴变化,能看到一个古老文明面对新时代的迷茫与彷徨,能看到西方列强的贪婪与暴虐,能看到仁人志士对国家主权的维护与捍卫,更能看到中国从传统走向近代的艰难曲折。
一纸不平等的条约
1842年8月29日上午,在南京江面上的英军战舰“康华丽”号上,大清帝国的钦差大臣广州将军耆英、乍浦副都统伊里布终于被迫在《南京条约》上签字画押并盖上了自己的关防。英国人举行了盛大的仪式来庆祝自己的胜利,以此来高傲地向世人宣示——我们征服了中国。
耆英与伊里布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刚刚签订的条约将会把中国带入一个新时代,他们无意之间成为了历史的推动者。一纸条约,竟然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英国以进攻南京为要挟,逼迫清政府割让香港岛、同意五口通商、制定海关税则。英国人用刺刀给中国人送来了现代的公平贸易,用大炮轰开了中国封闭百年的国门,古老的中国开始与近代世界融合在一起。
一种奇怪的现象
《南京条约》是城下之盟,中国的司法主权、关税主权都遭受严重破坏。然而,当时的人却认为这没什么。
领事裁判权是中国人主动拱手相让的。中国的钦差大臣耆英对英国代表璞鼎查提出:“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案件,应即明定章程,英商归英商自理,内人由内地惩办,裨免衅端。”耆英想,如何处理好与夷人的纠纷矛盾、不再产生事端呢?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英国人来管英国人,把英国人的审判权给英国人。中英各管各的人,也就不会再有事端了。然而,耆英自以为得意的方法,后来却是事与愿违,领事裁判权成为洋人不断启衅开战的借口。
协定关税也是清政府万分愿意的,并视为外交的巨大成功。中英双方交涉通过了海关税则,将26类160余种货物的税率固定下来,新税率平均为5%。税则中还约定清政府不得单独改变税率。对于这一谈判结果,清政府高兴坏了。因为关税固定了,广州等地的官吏们就不会有上下其手的空间,就没办法勒索夷商、征收苛捐杂税了。这样一来,夷人就没有了闹事的理由,更不会以伸冤为名要求进京面圣了。更重要的是,5%的平均税率是要比原来的自主关税高一些的。例如,中方代表对于“棉花进口每担征银4钱,茶叶出口每担征银2.5两(均比原来有所增加)”很是得意,连忙上奏皇帝表功。道光帝则在奏折上批复“所办可嘉”。他们哪里知道,自己定了世界上最低的关税税率。他们所骄傲的成功,恰恰是巨大的失败。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当时的国人并不具备现代国际关系中的价值标准和平等观念。也就是说,当时中英双方对于什么是平等、什么是权益,有着完全不一样的认识。中英双方不同的思维,也就意味着双方活在不同的世界。
一场可耻的骗局
中国在签订《南京条约》以后,钦差大臣耆英秉承皇帝旨意,继续与英国人交涉,意图挽回一些权益,却被璞鼎查诱入陷阱。者英被璞鼎查骗得团团转,非但一点没有挽回,反而损失了更多。
中英《南京条约》的性质是和约。按照国际公法,和约一旦签订,两国关系即由战争状态转入和平状态,此后战胜国不得再提有关战争赔偿要求,提出的要求也必须要符合合约的基本精神;但是耆英根本不懂。
当耆英的外交照会出现在璞鼎查面前时,这个老道的骗子意识到机会来了。他诱骗者英商谈清朝可以自行决定的诸多问题,使英国获得了香港岛赔款,又获得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军舰停泊通商口岸等权益。璞鼎查毫不费力地使英国获取了如此多的权益。而他之所以能够得逞,是因为清廷有一群根本不懂外交的无知官员。
一位无知的官员
耆英就是这些官员的代表。他被璞鼎查欺骗,使中国损失了更多权益,用“愚昧颟顸”来形容他丝毫不为过。但以传统观念来看,耆英却不是一个蠢货。耆英为皇室宗親,先后担任过兵部侍郎、署理理藩院尚书、礼部尚书、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盛京将军等重要职务。因他能力出众,深得道光帝信任。鸦片战争爆发后,耆英调任广州将军。在《南京条约》签订以后,他还想着和夷人继续交涉,以求补救。然而,他却一手造成了不亚于军事失败的外交失败。
在者英的手中,中英签订了《虎门条约》及附件。耆英将关税主权、对英国人的司法权等拱手相让。《虎门条约》及附件是一项实实在在的不平等条约,它的损害更甚于《南京条约》。历史如此吊诡,这项不平等条约却是战后在双方友好协商的平等氛围中签订的。
耆英无知得令人愤慨。他为什么无知?他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为什么得到了上至皇帝、下至同僚的一致赞同呢?很明显,这并非者英一人之过。那个传统封闭的社会造就了能干又无知的耆英。完全不懂游戏规则的大清帝国和制定规则的殖民者进行谈判游戏,一开始就注定这会是一曲惨烈的悲歌。
中国人从屈辱苦难中开始了自己的现代外交历程,在一次次的博弈中,以国家利益为代价,不断地学习着外交。
[责任编辑]王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