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孙子兵法·虚实篇》看中医虚实病证

2018-02-08 18:34刘增秀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邪气兵力病证

王 彬 刘增秀

(广州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180)

孙子又称孙武,春秋时代著名的军事家,著名书籍《孙子兵法》由其撰写。书籍包含十三篇,其中第六篇《虚实篇》关于如何扰敌制胜和平衡敌我力量颇有研究价值。中医的虚实病证中,讲述邪气和正气如何斗争而产生虚和实的病证,以及两者具有迷惑性和同时存在的局面。对于中医的虚实病证,运用孙子的思想加以研究,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结合两者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医的虚实病证理论。

1 虚实病证的概念

正气是人体正常功能活动的总称,即人体正常功能及所产生的各种维护健康的能力,包括自我调节能力、适应环境能力、抗邪防病能力和康复自愈能力。正气的作用方式有三点:其一,自我调节,以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维持阴阳的协调平衡,保持和促进健康;其二,抗邪防病,或疾病发生后驱邪外出;自我康复,病后或虚弱时自我修复[1]。

实是指邪气盛而正气未虚,表现为邪气正盛,但正气尚足与之抗衡,临床表现为亢盛有余的状态。而虚是指正气不足,抗病能力减弱,表现为体质虚弱。虽然正气能抗邪,但力量不足,难以表现为较剧烈的病理反应。

2 虚实真假与探明实情

在疾病过程中,邪正进行斗争,所出现的现象与本质上不完全一致的真实假虚和真虚假实的病理变化,被称为虚实真假病证。在特殊情况下,在现象与本质不完全一致的情况下,临床往往出现与本质不符的假象。因此,必须全面占有临床资料,详细分析疾病现象,从而揭示疾病的本质。其中,真虚假实是指病理变化的本质,而实是表面现象,是假象。如脾虚病人,一方面可以看到纳呆食少、疲乏无力等正气虚弱的现象,同时又可看到腹满、腹胀、腹痛等一些类似“实”的症状。而真实假虚的病机本质为实,而虚则是表面现象,是假象。如热结肠胃,里热炽盛的病人,一方面看到大便秘结、腹满硬痛拒按等实证的表现,有时又可出现精神萎靡、不欲多言,但语声高亢气粗。孙子曰:“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孙子认为,用兵打仗要通过认真地策划筹算,来分析敌人作战计划的优劣和得失;要通过挑动敌人,来了解敌人的活动规律;要通过佯动示形于敌人,来试探敌人生死命脉所在;通过小规模交锋,来了解敌人兵力的虚实强弱。中医的虚实病证可以出现假象与本质不一致的情况,可能在临床上表现为真实假虚与真虚假实的状态。因此如孙子所言,应该全面把握敌人的情况,探明军情的真假,调配军队,而不是贸然出兵。若敌人只是佯攻,而我军却出兵,对于士气打击是巨大的,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对于虚实病证亦如此,应该全面调查清楚病人的症状,从而揭示本质。

3 实则驱邪与我专敌分

临床表现为实证,说明处于邪气正盛,而正气与之抗衡阶段,表现出激烈的斗争结果。此时,必须尽力驱赶邪气,以保证正气不会大伤,进而损伤身体器官。孙子曰:“出其所不驱,趋其所不意”[2]。故孙子的观点是,要出击敌人无法救援的地方,要突袭敌人未预料的地方。在邪气入侵人体后,要出其不意地对邪气逗留的器官进行用药,以驱赶邪气出人体。孙子又云:“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前进使敌人无法防御,是进攻敌人防守薄弱的地方。在出其不意地驱赶邪气的时候,还要首先对邪气还未产生太大影响的器官进行用药,攻击其薄弱的地方,然后再考虑分段驱邪。孙子又云:“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要使敌人暴露痕迹而我军不露痕迹,这样,我军兵力就可以集中而敌军兵力就不得不分散。我军兵力集中在一处,而敌人兵力分散在十处,这样我军便可以十倍兵力攻击敌人,从而形成敌寡我众的形势。能做到集中优势兵力攻击处于劣势的敌人,那么同我军交战的敌人就有限了。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完素,用防风、麻黄、薄荷、荆芥、桔梗、连翘,使邪热从肌表汗孔而散;而后用石膏、黄芩、栀子,使热毒从里而清;用大黄、芒硝使热结从下而排;又用滑石使邪热从小便而利。其中的思想就是分杀邪气,导邪外出,实现我专为一,而敌分为十的效果,做到以十倍力量击杀于敌人[3]。因此,对待驱赶邪气,不仅要做到出其不意,还要分邪制胜。

4 虚则扶正与守其不攻

人体若出现虚证,证明人体邪气入侵后,正气已经受到损伤,因此必须对正气进行协助,转攻为守。《孙子兵法》写道:“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所以,敌人防备前方,则后方兵力薄弱;敌人防备后方,则前方兵力薄弱;敌人防备左方,则右方兵力薄弱;敌人防备右方,则左方兵力薄弱;处处加以防备则导致兵力处处薄弱。因此,对付邪气就不能单单各处防备,而是要有重点地进行防备。孙子曰:“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故善于防御者,敌人不知道往哪里进攻。因此,在正气虚弱之时,就要在邪气不到的地方用药。以扶正气,使其防备在邪气未触及的地方,固守在那里,以致驱赶邪气出体为止。孙子又云:“守其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4]在孙子看来,防御而必能稳固,是因为扼守在敌人无力攻取的地方。故《金匮要略》写道:“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必先实其脾气。”因此,在邪气进入肝脏,引发疾病后,运用肝传脾的原理,在脾脏匡扶正气,守在邪气无力进攻的地方,做到守其所不攻,就能驱赶邪气出人体。

5 虚实错杂与灵活策略

虚实错杂是指疾病过程中,邪正斗争中包括虚中夹实和实中夹虚。邪正的消长,不仅可以产生单纯的虚或实的病理变化,而且由于疾病的失治或治疗不当,以致病邪久留,损伤人体的正气;或因正气本虚,无力驱赶邪气,而致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的凝结阻滞,往往可以形成虚实同时存在的虚中夹实、实中夹虚等虚实错杂的病理变化。其中,虚中夹实是指以虚为主,又兼夹实候的病理变化。如脾阳不振,运化无权,皆为虚候;水湿停聚,发为浮肿为实。而实中夹虚是指以实为主,兼见虚候。因邪热炽盛而见高热、汗出、便秘等的实证,又兼有口干舌燥、口渴引饮、尿短赤等邪热伤津耗气的症状[5]。因此,治疗虚实兼夹的症状不能运用固定思维和仅从某方面去思考,而是应该如流水一般,善于变化,动态的思维去解决。《孙子兵法》有云:“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在孙子的思想中,每一次取得胜利所用的方法,都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对待虚中夹实和实中夹虚的病证必须灵活对待,而不是一成不变地用药,应该如流水的规律一般,时刻调整用药的配方、剂量和方式。孙子又云:“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制胜者,谓之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位,日有短长,夜有死生。”[6]用兵的规律就犹如流水的规律一般,水的规律,避开高处流往低洼的地方;用兵的规律,就要避开敌人的主力而攻击敌人的弱点。水因地形的高低而决定其流向,作战则根据不同的敌情而制定取胜的策略。所以,用兵没有固定刻板的形态,水的流动也不会有一成不变的形态。能够根据敌情变化而灵活取胜的,可谓用兵如神。因此,五行当中相生相克没有固定的常势,四季轮流更替,没有哪个季节是永恒的,一年之中白天有长有短,一月之中有圆亦有缺。在中医的虚实证中,应如孙子所说,根据机体实际情况,制定灵活策略,有针对性地对待虚实错杂症候,从而做到药到病除的效果,平衡邪正力量,使人体达到健康状态。

6 总结

虚实病证的产生是由于邪气与正气在人体斗争的结果,对于虚实病证,首先要如孙子所言,通过佯动来探明敌军的动静和实力,探明病情的虚实,不可被假象所迷惑,而要看清本质。对于人体邪气旺盛的情况下,需要运用“我专为一,敌分为十”的策略和出其不意的战略来驱邪外出,以保证正气不会受到太大损伤。然而,对于正气已然受损的情况下,必须采用转守为攻,匡扶正气的战略转变,要做到“守而必固,守其所不攻”的状态,使正气在邪气入侵之前的地方恢复并加强,以迫使邪气撤退。因此,策略的制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行如流水一般的灵活,特别对于虚实错杂的病证,就不能顽固地使用单一方法,而是适时变化。中医的智慧博大精深,同样孙子的思想也具有相似的特点,因此结合两者进行研究具有无限潜在的学术价值。

参考文献

猜你喜欢
邪气兵力病证
《神农本草经》对“邪气”的认识
基于病证结合的脾胃病湿热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基于太阳阳明经病证探讨颈椎病的防治规律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研究进展
幸福来自感动
从病证结合角度探析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
别轻易拔罐刮痧
中央红军长征初期兵力损失考
官渡之战中曹军兵力考
百团大战参战兵力究竟有多少?——与袁旭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