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主旋律的旗帜高高飘扬
——从宣城日报社“精品塑造工程”谈起

2018-02-08 14:45
中国地市报人 2018年10期
关键词:宣城办报日报社

(宣城日报社,安徽 宣城242000)

从2015年开始,安徽宣城日报社充分发挥党报优势,开展“精品塑造工程”,强力推进重点策划,让党的新闻舆论的旗帜高高飘扬。

经过近三年的“精品塑造工程”实践,《宣城日报》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得到不断提高,报业产品质量得到全面提升。最直观的成绩,就是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反响的好新闻。2015年,报社推荐参评的作品《王健民情日记上的“红手印”》获得安徽新闻奖一等奖,实现了报社连续四年省级新闻奖一等奖零的突破,近20件新闻作品受到了省委宣传部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批示表扬。此后,2016年的作品《三万次走访和三万张照片》和2017年的作品《走出大山天地宽》相继荣获安徽新闻奖一等奖。

能获得重要新闻奖项的作品,一般都是新闻精品,这就需要新闻从业人员在采写、编辑、校对工作中树立精品意识,用工匠精神打造新闻精品。笔者以《宣城日报》“精品塑造工程”为例,浅谈地市级党报如何做好主旋律的新闻报道。

强力推进大型策划

回望三年来的“精品塑造工程”,宣城日报社每年都会举全报社之力开展到基层一线的大型新闻主题策划,在不断“创新”和“深化”上下功夫,弘扬时代主旋律。

好新闻来自基层,好素材来自现场,好典型来自一线。从2015年,报社打造“高铁·宣城志”精品策划开始,我们就建立了由报社领导牵头的重大题材报道组到一线采访,并一直延续至今,刊登了一批有感情、有温度的报道,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4月报社策划推出“宣城大地党旗红”系列主题报道,献礼党的十九大。报社党组书记、总编辑和分管常务副总编辑带领由党员记者组成的专题报道组,用4个多月的时间踏访宣城市七县(市)区。每到一地,报道组开座谈会、听党课、看现场、谈体会,深入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社区山区、村支部党小组……专访了7位县(市)区委书记,对各地镇、村干部,扶贫、创建、征迁、招商等重点工作一线干部以及普通党员、群众累计120多人,进行了采访,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基层党建工作素材。

每一地采访结束后,报道组都及时召开碰稿会,对采写素材进行梳理,明确主题、搭建框架、选择事例……对采访薄弱的地方制定计划重新补充采访。

“下基层、接地气”是途径,真正的目的还是要“改文风、出精品”。我们几易其稿,用绣花的功夫逐字逐句推敲,力求讲好宣城党建故事、传播党建好声音。

正是秉持着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2017年9月4日起,才浓墨重彩推出了“宣城大地党旗红”十期报道。这组报道有高度、接地气、见深度,既有对宣城市党建五年征程的全面回顾,也有对各地党建特色经验、品牌的集中展示,创下了《宣城日报》采访规模最大、采访时间最长、报道分量最重三项之最。

宣城市委书记对《宣城日报》专题策划作出批示:宣城的发展进入新时代,报社组织的几场战役很漂亮,发出了强声音,汇聚了正能量,体现了大作为。

拓展深化“开门办报”

“开门办报”是宣城日报社特色品牌。近年来,宣城日报社以“精品塑造工程”为引领,不仅将“开门办报”延伸到了基层,还将“开门办报”开拓到宣城市外,与沪苏浙对接,集中精兵强将“接地气、改文风、出精品”。

首先,拓展“开门办报”的外延。报社先后在泾县、郎溪设立驻县记者站;采取“住校”与“走读”相结合的方式,每个县、每个市直部门都确定了一名联系记者,分县分口包干,真正做到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群众。

接着,不断丰富“开门办报”的内容。我们组织成立了日报特约评论员和特约摄影记者两支队伍,借助外力弥补新闻评论和新闻图片两个“短板”,已初见成效。

不仅如此,宣城日报社创新“开门办报”形式,“走出去”组织大型主题采访,打好主动仗、唱响主旋律。

2016年3月,宣城市党政代表团赴浙江学习考察特色小镇建设。4月12日起,报社负责人分别率4个采访组先后赴浙江省湖州市、杭州市、嘉兴市、以及安徽省黄山市,组织实施“特色小镇·系列行”专题策划。在湖州,我们了解了《“特色小镇”的“特色生长”》;在杭州,我们见证了《特色小镇的“聚合效应”》;在嘉兴,我们发现了《特色小镇的“创新奥秘”》;在黄山,我们看到了《创业小镇的“向上空间”》……我们带着问题去,带着感受和思考回来。2016年4月21日至5月5日,在《宣城日报》头版推出了四个整版。

2016年11月底,报社派出重大题材报道组参加宣城市委宣传部组织的“学习对接苏浙沪宣城媒体湖州行”主题采访,连续推出了《怎样走出科技创新之路?——湖州市南太湖科创中心样本解析》《速度与激情——探秘妙西全域旅游发展》《高颜值如何蜕变高气质?——看安吉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三篇重头报道,宣传发达地区先进经验,积极发挥了舆论引导力。

这一系列精心策划的“开门办报”,不仅是一次次的新闻宣传,更是一场场的发展引领。时任宣城市长对本报2016年专题精品策划作出批示:闻风而动,精雕细作,达到了宣传效果,值得肯定!记者夜以继日、呕心沥血、奉献佳作,应受表扬!

精品塑造的几点思考

精品塑造的关键在人,只有调动起新闻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达到不断改进报道质量、提高办报水平的目的。

三年来,宣城日报社以新闻精品策划为龙头,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创新加强队伍建设,以新闻人的“能力提升”,促进“精品塑造”。

——“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

在体制改革上,进一步调整优化采编校流程和报业经营结构,促进报业健康平稳发展。同时,尝试以更加灵活的办法选人用人,调动员工积极性。在制度建设上,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新闻策划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走转改”突出“三为主”的实施意见》《新闻采编人员“三项要求”》《关于设立“总编辑奖”的意见》等十余项编务制度。以机制为导向,激励与惩戒并举,倡导在报社内部形成“比奉献、拼实绩”的好风气,激发全员干事创业的活力。

——“能力提升”培养业务尖兵

通过完善学习制度、创新学习载体,以打造学习型报社为目标,强化队伍建设,提升全员素质。创新采编业务培训方式,与发达地区报业集团合作,不定期在新闻类大学联合举办新闻业务培训班,选派年轻编辑记者赴上级媒体和高校培训。注重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教育,建立“记者书屋”,持续开展“读好书、荐好书、写心得”活动,利用好“宣口干部上讲台”“记者讲坛”“道德讲堂”等载体,促进全员自觉学习传统文化、业务知识。

——“大型策划”提升新闻水平

报社制定了《宣城日报改进新闻报道的意见》,深入开展“学讲话、谈体会、改文风”大讨论活动,激发了编辑记者的斗志,释放了新闻采编的活力。2015年“合福高铁·宣城志”、2016年“特色小镇·系列行”、2017年“宣城大地党旗红”……一年一个年度大型专题策划,全面反映了宣城党建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一大批鲜、活、新的报道跃然纸上,改进新闻报道的成果凸显。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还将继续深化“精品塑造工程”活动,到基层去、到一线去。与党和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共进步。持之以恒接地气、持之以恒改文风、持之以恒出精品!

猜你喜欢
宣城办报日报社
司尔特宣城公司举行消防演练
“政治家办报”概念的百年演化与话语创新
安徽省宣城地区南漪湖湿地植物调查
《宣城小镇》
2019年de第一场雪
梦幻老君山
“新春走基层”研讨会嘉宾分享
“分众化、配餐式”办报:萧山日报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宣城以外看宣城
从西藏日报六十年的办报实践看履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