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科技期刊开放出版进程 助力期刊出版创新发展

2018-02-08 14:40张玲
中国传媒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论文期刊

文/张玲

(作者单位:《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前言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将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定为我国“十三五”期间重要的发展方向。科技期刊出版作为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创新引领行业发展,推动期刊的数字化转型及开放出版进程,增强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及国际影响力,实现开放共享,迎接挑战,成为重要的时代命题。

1.开放出版的重要意义

1.1 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从传统纸质版期刊到数字化出版,再到开放出版,科技信息的传播形式及载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呈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更好地契合了互联网时代特征及开放共享、创新发展的时代精神,是学术出版的必然趋势。[1-2]有研究预计,2017~2021年,开放出版论文将占全部论文的50%;2020~2025年,将达到90%[3]。2014年,图书馆员和其他工业方面的专家评估后认为,在未来十年内,以开放出版形式发表的论文的比例将从目前的15%增长到50%。[4]

1.2 促进期刊影响力提升

不同于传统期刊收费阅读的局限性,开放出版期刊中的论文传播更便利而广泛,对于提升期刊影响力有着积极的作用。The Open Citation Project针对开放出版期刊及其论文的影响评价进行了大量研究,包括开放访问与影响的关系、开放与引用的关系、与文献计量学指标间的关系等,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网络评价、数据库统计评价、比较研究等,得出的基本结论一致,即开放出版期刊有利于增加论文的显示度、引用次数和影响力[4]。Mccabe与Snyder研究也发现,从订阅期刊转向开放出版期刊可使文章的引用率平均提高8%,获益主要集中于顶级期刊。

2.国内外开放出版发展历程及现状

2.1 国际形势

自2010年开始,科技期刊中的三大巨头Nature、Science、Cell相继投入到开放出版的大潮中。Nature出版集团陆续推出Nature Communications(2010年)、Scientific Reports(2011年)、Scientific Data(2014年)3本开放出版期刊,Cell出版社于2012年推出Cell Reports,Science出版方于2015年推出在线开放出版期刊Science Advanced。不仅如此,一批学术质量高、影响力不断提升的开放出版期刊不断涌现,如美国PLoS系列开放出版期刊影响因子最高已达13.5,被SCI收录的开放出版期刊总量也已经超过1000种。[5]海外科研机构及人员对开放出版期刊的认知、接受程度大幅提高。

2.2 国内情况

以中国科协所属科技期刊为例,2007年,科协所属的898种期刊中共有开放出版期刊140种(15.6%);2011年所属1050种期刊中共有开放出版期刊308种,占29.3%,其中,分布前3的学科依次是工业技术(82种)、医学/卫生(68种)和数理科学/化学(47种),占总量的64.0%。[6]我国开放出版期刊总量不够,且尚未出现高影响力的核心期刊,被主流科研机构、职称评定机构认可度低。传统优秀期刊实现开放出版转型的数量较少,绝大部分期刊采取延时免费的形式发布全文,距离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出版尚有较大的差距。

3.加速开放出版进程的思路与对策

3.1 加强重视程度,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构建开放出版体系是一种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创新形式,符合新时代背景下科研交流和发展的要求,对于促进我国科研成果展示,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工作和有效途径。[7]期刊出版主管部门及相关从业人员都必须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强化开放、共享精神,并且将理顺关系、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协调发展等落实到具体工作环节中,将工作纳入到国家新闻出版体制改革中去整体考虑,统筹布局。

3.2 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依据开放存取出版研究报告和开放存取目录(OAD)整理的模型,现阶段国际开放出版期刊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商业模式[8]:(1)发表费模型。即开放期刊出版者通过向作者方收取论文处理费的形式维持商业运转。(2)双重复合模式。即开放出版期刊出版者既收取开放出版论文的处理费,又收取期刊的订阅费,实际上是一种双重收费。(3)机构、基金资助期刊模型。这是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一种支持开放出版的模型。针对整个期刊业而言,依靠资助办刊始终不是最佳选择,持续性也较差。开放出版要实现长期、纵深发展,还是必须依靠自身服务实现创收。兼顾作者承受能力与期刊社经营效益,实现二者的平衡,是加速开放出版进程的一个有效方法。现阶段,国际知名出版机构普遍为论文作者提供了开放出版选择服务,即作者在论文发表的时候可以选择是否以开放出版形式发表,如是,则需缴纳相对较高的发表费用,以支持随后的免费获取;如选择否,则发表费用较低,但后续的读者获取将付费。不少作者基于加强科研成果传播与交流的考虑,或者已得到充足的科研基金资助,愿意选择开放出版;反之,则可以传统形式发表。开放出版选择兼顾不同作者的实际需求及期刊社运营需求,非常人性化,值得国内传统期刊社积极尝试、不断完善。国际四大出版商中Springer集团有1500多种传统期刊提供开放出版选择;Elsevier集团有1600多种期刊提供开放出版选择;Wiley集团1300多种期刊提供开放出版选择;Taylor&Francis集团1900多种期刊提供开放出版选择。[7]国内知名传统科技期刊暂未见提供该选择。

3.3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近年来,国家对于科技事业的投入不断加大,科研条件日益优化,杰出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但相关论文却呈现出逐渐外流趋势,国内期刊作为科技成果报道主体及传播平台的意义有所弱化。打造精品期刊,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势在必行。因此,建议对于有特色、有条件的期刊,尤其是英文期刊,国家给予经费和政策支持,进行重点扶持(如中国科协正在实施的“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登峰行动计划”等),对其开放出版费用实行全额买单,以有效促进学术成果的无障碍流通,助力我国期刊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此外,有研究认为,现阶段也可尝试通过政府投入运营补贴,实现万方医学网、中国知网、维普咨询、龙源网这4大数据库的公益化转型,在保证其收益的前提下,引导其向广大公众提供公益性的知识服务。[8]

与此同时,政府教育部门、职称评定委员会等机构可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协助高校等科研机构转变职称评级、事业评级机制,提高对优秀开放出版期刊的认可度,从政策层面支持科研成果在开放出版期刊中的展示,打消科研人员向开放出版期刊投稿的顾虑,为开放出版期刊吸引优质稿源创造条件。

3.4 着力提升学术影响力

任何时候,稿件质量都是科技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开放出版期刊要想更好地发挥科技信息传递的平台作用,增强国际显示度,必须建立起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提高收录门槛,同时提高时效性。以全球权威的开放出版期刊目录系统——DOAJ为例,其明确规定,收录期刊发表的论文必须经过同行评议或编辑审核,同时考察文字引用次数等文献计量学指标,以保证收录期刊的学术质量。不论是新创办的开放出版期刊,还是转型的开放出版期刊,都必须严守录用标准及稿件质量这两根红线,杜绝因大幅扩张而导致论文质量下降现象。同时,加强论文发表的时效性,改善现阶段普遍存在的延期开放出版现象,尽早实现实时出版。在当今信息迅速更新的大环境下,只有发表周期短、时效性强的期刊才更容易吸引读者阅读、引用,也更容易吸引优秀的作者积极投稿。

国内开放出版期刊应具备国际化视野,积极加入国际检索系统,利用国际化平台吸引与整合国际化资源。例如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开放出版期刊 Plos One,即被Pubmed、 MEDLINE、 Scopus、Web of Science、 Google Scholar、 EMBASE等十余家检索系统收录。[10]通过权威的国际检索系统,全球读者可以快速、便捷地阅读期刊信息资源,在增加期刊国际显示度之余,还可吸引更多学者、专家投入到期刊的作者队伍甚至办刊人员队伍之中。

此外,开放出版期刊还应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计量评价体系。开放出版期刊建立在数字出版与网络传播基础上,除具备传统期刊刊载论文的重要功能外,还可提供精准知识推送服务、开放评审与评论功能及与社交媒体互相融合的特点,这些服务方式与特点是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即时因子等传统文献计量学指标所不能考评的,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作为期刊定位与服务能力的重要考核指标,故有必要探索一系列新的评价指标与机制,以促进新形势下期刊的评定与发展,如同行评议流程透明度、论文转载量、期刊开放程度,以及开放出版期刊网站数字化水平、多元服务能力建设等。

3.5 全面加强技术支撑能力建设

开放出版期刊建立在网络基础之上,期刊网站的适用性、友好性,内容的丰富度及搜索功能的便捷程度直接影响到开放出版期刊读者的使用感受,甚至是利用率。国际上成熟的开放出版期刊网站建设普遍已较完善,能满足使用者的各项要求。如PLOS ONE网站除具有强大的信息发布功能外,还提供每一篇参考文献的全文链接或来源,以及面向Twitter, LinkedIn, Facebook等社交媒体的推送服务。而国内翁淳光等[12]对国内外生物医学类开放出版期刊网站可用性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国内开放出版期刊网站平均可达性错误较多,比国外多25%,且链接速度比国外慢,说明国内开放出版期刊网站建设还不够规范,需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进行开发和维护;或外包专业团队进行管理,及时更新内容,维护网页,保障各项功能的正常使用。不仅如此,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移动终端的访问数量不断增长,开放出版期刊的APP建设、微信公众号建设等服务模式都急需迅速发展,以满足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

总之,近年来开放出版发展迅速,已成为学术出版的大趋势,世界各国均较重视,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开放出版发展的政策及措施。近年我国开放出版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出现了国家级的大型知识库(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等)和少量高质量开放出版期刊,但总体发展水平仍欠佳,从业人员及作者、读者开放共享意识还不够强,未能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模式。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出版体系,在后续发展中迎头赶上,将挑战变为机遇,充分发挥创新及共享精神,将有效推进出版事业迈上新的台阶,为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论文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期刊问答
科技期刊的分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