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诗春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福建厦门361006)
PPP模式的定义是社会资本和政府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建立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种新模式,PPP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协议签订双方共同合作的长期性,协议签订的甲乙方分别是政府部门与社会资本。这其中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即政府希望企业自身得到不太高的收益利润并且担当一定的风险获得项目特许权,而社会资本却要求得到不菲的投资利益,而且更希望政府承担更多的风险责任[1]。所以,这种存在于合作双方之间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重要的是如何在矛盾的基础上互相理解,达成相互信任的合作,各社会资本通过良性竞争性机制提供高效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有利于推进企业建设项目施工进度和基础建设长久发展。
PPP项目通常都是以社会资本和政府之间成立项目公司进行投资建设和运营,社会资本作为主体投资人,在项目公司中基本处于控股地位。施工企业作为主体投资人也大量参与PPP项目中,包括市政基础设施、城市综合体、城市轨道交通等项目。其完成PPP项目建设主要资金来源为资本金和融资贷款,因此在项目实施阶段对造价的控制至关重要,甚至会影响到运营期的生产效益。
该论文以漳州芗城区的纵四线、联十四线两条线的部分公路段为例,分析其项目招标、融资、施工等一系列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需要重视的是项目公司在项目施工阶段的造价的调控手段。
PPP项目的资金来源多样化,但是主要的资金来自于企业本金与政府融资贷款。在发达国家中,PPP项目资金的来源不仅来自于开创人的股份金,还能够由发行证券、理财等方法来筹备。除此之外,经济方面的贷款也是非常重要的资金来源,政府还为个别项目提供长期的无息贷款。想要保证项目正常实施,就要严格控制资本投资额的最高界限,一般政府项目开发都是全部打包给企业,总目标就是在保证项目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承包成本,最终实现项目利润最大化。
2.2.1 招标阶段的造价控制
参与PPP项目运作的企业分为两种企业,一种是直接施工企业,另一种的项目综合运作企业,包括资金融资企业、项目招标企业等。估算项目总成本与项目总承包额是不直接参与项目施工的企业的主要功能,准确的预算项目成本有利于未来整个项目的施工流程[2]。政府的PPP项目承包主要通过招标方式承包给相关项目施工企业,多家企业竞争必然导致项目主动权集中在政府里,政府完全可以通过市场规律压低项目成本,进而形成资源最大化的局面。
①合理划分标段
标段的划分应该优先整体划分,整体施工有利于快速推进项目施工进度,一般工程项目都可以看成系统工程,项目承包部应该根据项目施工过程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给出完善的解决方案,项目承包合同应该尽量保证一份。一份合同有利于所有项目运作单位协同合作进而减少施工成本,施工过程的人材机成本等全部成本应该估算在一个合同内。
这种模式需注意的问题:第一,是否有充足的竞争投标人;第二,设计图纸的功能实现应该限制在工程要求范围之内,因为项目施工图纸计算会涉及部分专业计算,比如道路绿化设计,不同路段的绿化程度不一样,每个路段的成本非常不均等,分配到项目总成本报价范围内,项目施工预算就会改变。
假如项目招标企业有强大的施工技术,或者计算精准度非常高,准确度高到可以一次完成项目,施工路段就可以被拆分成几部分然后被多家技术公司承包,术业有专攻,每家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技术特长承包相应的工程。其次,分散的合同有利于推进项目进度,也方便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但招标发包的数量多少要适当,图纸太多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每个项目都会有不同的特点,确定合同内容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标段的独立性。项目施工阶段,很多企业同时在现场施工,采用总承包合同可能会造成多家施工单位混合施工,不利于提高施工效率,有效的监管和完善的施工流程可以避免这种不必要的麻烦。主要方法就是保证施工企业独立工作、协同合作,例如,可以安排不同施工人员在不同时间段进行施工,时间和空间的完美衔接可以有效地避免施工混乱现象的发生,而且在施工权限上一定要明确责任,出现不合格的路段之后可以即时准确的明确项目责任方。
二是标段的大小。不同资质的施工单位对应不同大小的合同,每个企业的技术能力、资金能力、施工能力都有所不同,所以不同项目应该化成不同大小,超额或者缺额都不利于节省成本。
②招标文件的编制
招标文件是招标单位与投标单位的合作法律依据,文件具有法律效应,文件内容包括施工进度预算、成本预算、售后等等,内容应该具有可操作性、真实性。
③注重工程量清单的编制
工程量清单主要是方便施工单位了解整个项目未来的施工状态、可能出现的施工问题、施工总成本等信息,根据相关施工数据来规划施工流程有利于整体项目的推进。
④设立、公布最高限价
因为不同项目的成本不一样,就算是同样的项目也会因为不同地点有不同的施工成本,因此限制施工成本最高价格和最低价格可以方便投标企业了解项目的大致情况。最高价、最低价的设立结合了多种因素,包括市场因素、项目施工环境、社会同类项目成本的平均水平[3]。
⑤严格设定项目施工标准和审查标准
招标人应该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核对企业资质,严格审查施工单位历史施工行为、项目施工技术、能力,为以后和施工单位合作做准备。
⑥合同的合理签订
项目合同内容是项目施工单位进行工程造价的重要依据,完美的控制体系有利于精准的控制项目成本。a合同类型:确认工程量清单内容时,选择合适的合同类型有利于降低项目成本、平摊风险。不同的PPP投资项目适合不同类型的合同,比如,规模巨大、技术复杂的大型施工工程理论上应该是采用单价合同。反之可以采用总价合同。b合同条款的约定:在确认合同内容条例时,重点关注项目工程计算方法、项目总成本以及责任认定方案。
2.2.2 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PPP模式是第一种造价控制结构形式由政府投资形式转变为项目施工企业与政府共同控制。面对技术复杂的大型工程项目,政府可以凭借其行政资源、自身技术能力、政策标准制定以及管理优势等独自控制造价尚显吃力,因此多方协调控制施工成本有利于形成效益最大化,需要注意的是以下几点:①加强合同管理,明确事故方责任,严格按照合同标准验收项目工程进度,对于不负责任的违约方采取法律起诉行为向目标企业进行索赔。②严控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实行投资控制分级责任制。③增强项目成本平衡力。因为我国正在处于改革攻坚期阶段,政策法规容易发生变化,而且因为与PPP项目相关的法律不多,容易导致在项目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产生争论。
2.2.3 竣工决算阶段的造价控制
工程竣工决算阶段招标企业会验收整个项目施工质量,此阶段应该注意以下问题:①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竣工决算的依据材料:审查施工质量单子、施工过程内已经改变的计划书面材料、最终成本报告单,招标单位应该严格审查资料的真实性。②提取依据性材料中的有用信息,仔细审查工程量、造价依据,必要时,可以现场检查项目实际参数。
2.2.4 项目涉及的风险控制
因为PPP项目实施的特殊性,若要让对于风险的经管能够成功,那么首先的一步或是重要的一步便是对风险的认知。目前,政府、个体经营商、大型投资公司和证券集团等变成了组成风险本体的主要方面。国家方面有关于PPP模式和工程造价整合的制度法规正在加紧修缮,预估工作者正在对国家的制度进行评估,用来避免以后项目公司项目实施阶段造价的各个过程中,因为国家制度的改变而带来的经济损失。
总而言之,PPP项目在实施阶段的造价的控制与管理工作是一项同时兼具整体性、系统性与科学性的工作内容,并且由最初的投资决策、设计、施工,直到工程项目在竣工以后的结算工作,造价控制作为其中的一项核心工作始终存在于全程之中。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只有加强在各阶段严格的控制与管理措施,施工企业作为PPP项目的主体投资人才可以取得较好的投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