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宣言》的背景与由来
为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学文化的交流,加强沿线国家自然科学博物馆之间的合作,由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主办、中国科技馆和上海科技馆承办的首届“一带一路”科普场馆发展国际研讨会,于2017年11月27-28日在北京召开,有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2个国家的24家科普场馆和机构确认参会。
在与参会人员的联络过程中,有部分代表提出,期望本次研讨会成为“一带一路”沿线自然科学博物馆开展深度合作的一个良好开端,重要的是形成长效合作机制,在人文交流、教育合作、科技发展等多个方面互通有无,共商合作、共建平台、共享成果,以此推动社会进步和全人类的共同发展。
进而部分参会代表向大会主席建议,应在研讨会正式举办之前共同探讨如何巩固和丰富研讨会成果,提议形成大会宣言,以彰显合作共识、固化研讨成果,扩大会议影响,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基调。此建议得到了大会主席的充分肯定与支持。
因此,来自12个“一带一路”沿线不同国家科普场馆的参会人员组成了《北京宣言》核心起草小组,成员来自自然、天文、地学和综合科技等不同类型科普场馆。经过小组成员的多次讨论、修改,共同研讨了未来合作与发展的愿景,形成《北京宣言》草案。后经首届“一带一路”科普场馆发展国际研讨会圆桌会议讨论定稿,大会正式发布《北京宣言》。
《北京宣言》正文
当前,世界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各国都在追求和平、发展与合作。中国在2017年5月15日成功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动力。
我们,出席2017“一带一路”科普场馆发展国际研讨会的全体代表,于2017年11月27-28日汇聚中国北京,秉承“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宗旨,围绕“协同共享、场馆互惠、共建科学传播丝绸之路”主题,思考科普场馆如何在促进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展深入而细致的讨论,共商合作、共建平台、共享成果,并最终形成以下宣言,成为《北京宣言》:
1. 我们认为,在信息爆炸、跨界融合的时代,“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科普场馆之间的合作交流是未来博物馆领域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要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普场馆之间不断加强的合作与交流,能够真正实现各国家之间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文化互通、民心相通,使“一带一路”沿线各场馆的教育、展示、收藏和研究成果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进行相互交流,更好地推进科技发展与创新,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共同进步。
2. 我们认为,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普场馆之间的信任体系,能够发挥值得信赖的纽带和极具价值的传播者的作用,鼓励宽容和批判性思维。共建互信是共享科学的基础,而共享科学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科学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将通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普场馆的多元合作,形成科学传播“新丝路”,打破科学知识传播的壁垒,共同构筑科学、文化与精神传递的命运共同体。
3. 我们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不仅需要科学知识和科学文化,还需要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科普场馆则是开展科学传播不可或缺的力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普场馆应寻求多种合作与交流方式,将基于宣扬的传统展示手段与最新科技相结合,促进公众参与科学。
为此:
4. 我们愿意,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更广泛的科学传播联盟,开展展览的巡展与交流,博物馆教育资源合作开发,人员定期互换交流与考察,定期举办科普场馆人员培训班,开展博物馆研究与藏品征集合作,合作举办科技节、青少年科学竞赛等,为推动创新与发展,促进资源的贡献与场馆间的互惠共赢,促进彼此的交流,提升科学传播的能力做出积极贡献。
5. 我们应当,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普场馆的重要资源,构建积极有效的沟通交流平台,搭建机制性合作框架,建立协作网络,促进更广泛而深入的文化与科技交流,共同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6. 我们建议,依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普场馆交流的机会,积极推动学术性非盈利组织“新丝路科普场馆学会”的成立,以此更好地促进各场馆之间互通有无,增进了解,促进创新,谋求共同进步。
7. 我们建议,以此次“一带一路”科普场馆发展国际研讨会为契机,积极推动成立“一带一路”科普场馆合作发展基金会,并定期推送科普场馆的最新信息,以此支持和促进各馆之间合作交流的持续开展和进行。由于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并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因此我们建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普场馆论坛每两年举办一次,该活动将秉承“平等、自愿、互惠”的原则,在合作与共商、共享、共赢的基础上举行,以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深度合作。
8. 本着开放、包容的精神,我们欢迎认同《北京宣言》目标的其他国家的机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