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

2018-02-08 04:43孟广文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2018年10期
关键词:通达自由贸易区主权

建立中国自由贸易区的政治地理学理论基础及模式选择

孟广文

摘要:目的:2013—2017年中国共建立了11个自由贸易实验区,然而,作为经济特区2.0版的中国自由贸易实验区和国际上典型的自由贸易区的本质区别是没有实行“境内关外”的海关监管政策。由于在中国理论界和管理界存在着把建立典型自贸区看做为丧权辱国的“新租界”的理论恐惧,因此,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理论依据及模式选择还缺少深入研究与探讨。本文依据分级主权治理和政策空间分异理论分析中国分级主权治理和政策空间分异的现状,阐述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理论基础,提出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结构和区位模式,并分析论证天津自由贸易区和自由港城的规划与建设模式和路径。方法:首先建立特区—自由经济区—自由贸易区3级分类体系与各自演化规律分析框架,总结与归纳世界自由贸易区不同类型以及其发展与演化模式;其次,应用权分级治理与政策空间分异理论,结合世界其他地区,特别是中国案例经验,拓展与完善分级主权治理(政策空间分异)理论的内涵;再次,应用拓展完善后的分级主权治理理论从经济、政治和军事等层面分析中国国内外主权分级治理历史与现状,为中国建立“境内关外”型自贸区提供理论与现实依据;最后得出建立中国自由贸易区模式与路径选择以及地域分布方案。结果:中国国内分级主权治理现状:(1)政治层面包括民族自治政策,香港和澳门实施特别行政区政策,处于和大陆分裂状态的台湾还拥有独立的军队,南海、东海部分岛屿主权以及中印边境还在受到挑战;(2)经济层面包括中国自改革开放之日起实施的差异化空间经济政策,如点-轴空间理论、空间梯度理论、沿海开放战略以及建立经济特区、开发区、保税区、边境自由贸易区等空间战略措施;(3)军事层面包括中国根据国家战略需要建立的不同级别的军事特区。跨国分级主权管理现状:(1)政治层面包括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20国集团成员参与世界政治事务的原则与政策制定,还有在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组织等参与规则制定、解决地区政治经济事务;(2)经济层面包括参与WTO、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中国—东盟自贸区谈判;图们江、大湄公河流域区域开发合作区,中国和邻国边境合作区以及在世界五大洲部分国家建立的具有经济和行政管理特权的各类型海外经济特区;(3)军事层面包括积极推进海洋战略,在印度洋等区域建立海外军事基地等。结论:从理论层面,中国本来实施的就是分级主权治理政策,而事实上也存在分级主权治理的各类型特区及自由经济区,因此,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建立“境内关外”型自由贸易区只不过是中国分级主权治理政策在经济领域内的新发展和新探索。为应对全球化的竞争与挑战,中国自由贸易区在不同的区域及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模式和发展路径。中国贸易型自由经济区应包括保税区、边境贸易区、自由贸易区、自由港、自由市或自由城;应以“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为重点,逐渐向边境口岸和内部节点地区扩展,分阶段有选择的建立自由贸易区,以促进区域经济中心和世界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环渤海区域天津自由贸易实验区具有综合竞争优势。天津自由贸易实验区未来发展采取3步走的发展路径:第1步实现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的转化;第2步建设综合复合型自由贸易区;第3步拓展空间与功能,建立天津自由港城。

来源出版物:地理科学, 2015, 35(6): 876-884

入选年份:2015

基于交通、人口和经济的中国城市群识别

张倩,胡云锋,刘纪远,等

摘要:目的:城市群是一个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发展到较高阶段的自然产物,是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新型地域单元。当前,研究人员对城市群的识别尚没有一个统一、快速的技术体系,国内外研究人员对于中国城市群的准确识别和区域界定也不统一。方法:分为城市群边界的初步识别和城市群的遴选两个步骤。第1步,城市群的初步识别。(1)从基础地理数据库中提取城镇点要素。将全国城镇分为I级城市(即副省级以上城市)、II级城市(即地级市、或地区、盟、州)、III级城市(即县、县级市、旗等)3个等级。(2)从基础地理数据库中提取铁路、公路要素,并结合1 km DEM数据,综合考虑公路铁路的行车等级、地形起伏和地貌特点、各种交通工具的行车速度以及步行速度等多种因素,计算研究区内任意点到上述城市节点的时间成本。(3)根据通达时间最短原则将研究区内任意一点划入到相应的城市节点,由此实现对各级城市的通达区域的划分。在确定城市通达时间阈值时,综合考虑全国固定通达时间与区域平均通达时间,通过取两者之间的最大值方法,实现时间阈值的自适应调整。(4)按照自上而下、逐级归并方法,依次确定I级节点城市包裹的II级、III级城市节点及其区域,II级节点城市包裹的III级城市节点及其区域。经过上述过程,最终可以得到若干个以一个或者多个I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集群。第2步,城市群的遴选。以城市集群的经济社会等属性为判据,将城市群规模性、层次性、首位性以及先进性等4方面要求进一步分解为8项具体的、可操作的遴选准则,对初步识别出的城市集群结果进行遴选,得到最终的城市群。结果:基于交通通达性初步识别出2000年中国有19个城市集群。在城市集群初步识别的基础上,依据城市群判别的8项准则,对上述城市集群的经济社会等8个属性进行了空间统计,继而对上述空间统计成果通过判别准则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得到最终的城市群遴选结果。结果显示,2000年中国大陆地区存在2个成熟的城市群和7个发展中的城市群。2个成熟的城市群分别是长江下游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7个发展中的城市群分别为:东北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关中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讨论:优点:(1)以地理信息技术为支撑,基于1∶25万基础地理要素数据和DEM数据开展的交通通达度分析充分考虑了现实的交通网络以及中国地形地貌特点,由此得到的时间成本距离要比其它相关研究人员基于简单的几何距离、或者是不考虑地形地貌特点的交通网络距离要更为科学、准确。(2)以交通通达程度为指标,得到初步的城市集群及其空间范围;而后依据城市集群的经济和社会等属性,开展城市群的遴选。技术流程清晰且易于根据理论研究以及实践工作的需要进行调整,可扩展性强。(3)方法和技术流程的通用性强,且已程序化、系统化。在数据收集齐备的情况下,可快速进行城市群判定和识别,并在此基础上开展针对城市群内部属性的深入分析,有利于理解城市群的发展轨迹。缺点:(1)在评价城市群内部交通联系时主要考虑了陆面交通网络,即铁路交通和公路交通。航空网络及互联网、金融交换等虚拟的联系网络暂时难以将它们纳入识别模型。(2)暂未刻画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文化联系(如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生活习惯,历史上的渊源等)。结论:将地球信息技术及经济地理学有关城市群的基本理论方法相结合,提出了在地理信息技术支持下,以空间通达性的定量测算为基础,初步识别出空间上集结的城市集群;而后以上述城市集群的经济社会等属性为判据进行遴选,得到城市群空间分布及其区划界线的一整套的、理论相对完备、实践中可操作的、大区域城市群识别解决方案。依据上述理论和解决方案,作者使用基础地理数据、DEM数据、空间化的经济社会数据,应用ArcInfo Macro Language编程技术对中国城市群进行了识别,确定了中国2000年城市群的数量、空间分布以及发展阶段。与国内外既有研究成果及方法的对比分析表明,本研究所确定的技术路线简单、明晰;所得的中国城市群区划成果准确,具有可参比性。

来源出版物:地理学报, 2011, 66(6): 761-770

入选年份:2015

猜你喜欢
通达自由贸易区主权
RCEP生效!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
“神子”如何通达藏地——论格绒追美的长篇小说《隐蔽的脸》
通达青岛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家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实施意见青政[2017]2号
贵阳首发白皮书:五年建成主权区块链应用示范区
博物洽闻,通达古今——记奉节县博物馆群
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实现的路径分析
达业速度为则通达
关于自由贸易区
数十国扎堆宣示海洋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