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瑜
(江西省食品检验检测研究院,南昌 330001)
技术标准作为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重要部分,是检验工作开展的依据和判定结果的工具,《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检验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中都对技术标准的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自国务院启动大部制改革以来,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进行了重大调整,食品检验的职能大部分划到原药品检验机构。而食品技术标准的复杂性不同于药品,标准的管理难度较大,若不能及时、充分且有效地对食品技术标准进行收集、更新和方法确认,将严重影响食品监督检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检验等工作的顺利开展。基于此,为提高食品检测机构的技术标准管理工作水平,确保食品检验工作的稳定性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本文针对当前技术标准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食品安全越来越复杂,食品标准的更新换代的速度也不断加快,食品检验机构在标准管理上存在诸多难题。
(1)执行标准数量多
以省级综合食品检验机构为例,收集使用的技术标准达几千项,既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也有企业标准。标准涉及部门多,如行业标准的归口单位就包括农业部、轻工部、粮食局、商务部、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供销合作社等;有的实验室还执行来自省质量技术监督机关的地方标准、各部门的公告、补充检验方法等,且部分标准还存在补充说明。可见,食品技术标准复杂程度非常高,发布的渠道不一,发布范围也有所不同。特别是执行企业标准时,存在索取困难、种类繁多、更新较快等难点[1]。
(2)标准更新速度快
随着社会的发展,食品检测机构的技术标准处在不断的变化当中,包括:出现新的替代标准、标准直接作废、强制性标准转为推荐性标准、发布新的标准、整合几个标准为一个标准等,大部分检验检测机构做不到指定专人只负责标准的管理工作,往往出现收集遗漏和更新滞后的情况。
(3)标准确认工作慢
食品领域新标准的公告出现后,由于标准文本往往出版的较晚,不能及时购买,导致检验检测机构拿到标准文本时,标准已经实施或即将实施,留给检验检测机构做标准确认的时间非常短。而标准确认需要做新上项目确认,甚至申报扩项,致使检验检测机构在标准确认完成之前,只能暂停该项目的检验工作。
(4)标准管理人员知识缺乏
部分检验检测机构负责标准管理的工作人员,管理意识淡薄、管理能力欠缺,对标准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了解较少,以致出现管理不力、效率低下、质量较差等问题,比如标准合订本以整本的形式受控,出现部分标准更新时未及时识别,作废标准未及时收回销毁的情况;又如查新的频次较低,查新面窄,导致信息收集不及时;再如部分检验检测机构采用Excel表手工统计汇总技术标准,更新时往往出现遗漏或者误用作废标准等。
(1)指定专人负责
技术标准管理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专业、繁杂、耗费精力,且至关重要。应指定专人负责技术标准的管理,做好岗前培训,明确职责和工作要求,强化责任意识,提升履职能力。
标准变更后,应及时收集、登记、受控、发放并追踪标准确认工作。标准变更未涉及性质变化,可办理简单的变更手续,一般于新标准实施前一个月办理,经有关部门审批后方可使用;发生性质变化,可按照扩项申报管理要求进行申报,一般在新标准方法满足条件后,向认证机构申请,此类变更所需时间较长,应提前安排,避免影响检验工作的开展。
纸质标准的归档可按照归口部门,如卫计委、农业部、轻工部、粮食局、商务部、出入境、供销合作社等,一个部门对应一个或多个连续的文档盒,对应各部门细化标准编号规则,避免使用大流水号管理所有的标准,此举有助于及时比对标准发布部门的公告,查找、检索和更新本单位标准。
(2)加强培训教育
检验检测机构应定期组织技术标准管理的培训和考核,使标准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都认识到标准工作的重要性。技术标准管理人员应加强自身检验业务知识、体系管理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提高对标准的敏感度,广泛了解食品行业产品及所用标准,积极学习其他单位的标准管理工作经验[2]。加强对技术标准管理的重视,建立并完善技术标准管理的考核制度,及时指导监督技术标准管理人员的工作,采用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查看实验室现场有无作废标准,核查出具的检验报告所引用的标准,确保标准的有效性。
(3)培养超前意识
技术标准管理人员需具有超前意识,尽早做好全年的新上项目计划,提前收集即将发布实施的标准,避免标准公布实施后手忙脚乱。强化超前意识,重点是要拓宽标准收集的渠道,通过对接标准查新机构(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研究院),加入标准化协会并参与相关事宜,加强与同类检验检测机构和检验人员、标准制定部门、食品龙头企业的沟通联系,参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标准起草和管理及归口单位等组织的各类研讨会、审查会[3],订购标准化专业杂志(如《中国标准化》《中国标准导报》),浏览国家标准发布机构网站(如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各类综合性食品网站(如工标网、食品伙伴网),关注标准发布部门的标准征求意见稿等方式,收集标准的各类动态公告,提前获取标准制修订信息。
(4)鼓励互相监督
由检验室指定专人负责技术标准的管理,实验室检测人员则按照专业领域和工作经历分为不同的小组,如理化、液相、气相等。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全体技术人员的体系文件和标准的管理培训,对于经常用的标准,无论是标准管理人员还是检测人员,都应时时关注其更新状况和最新动态,并互相监督。标准使用人员发现有作废标准或非受控标准的使用,应及时报告标准管理人员和部门主管领导;报告审核人员应及时发现标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保证检验结果的有效性。
检验检测机构可搭建标准管理数据库,包括标准的名称、受控编号、状态、发布日期、实施日期、发布部门、代替标准、取得认定认可状态、发放时间、回收时间、销毁时间等[4]。数据库设置统计分析功能,既可按照国家、行业、地方、企业标准分类检索统计,也可按参数或产品检索,并列出该参数或产品目前受控的所有标准。在有关部门的协助下,尽可能与标准情报机构建立标准直供关系,以确保数据库中标准的准确性、完整性、可靠性和及时性。标准管理数据库可与检验检测报告系统关联,在出具检验报告时直接勾选所用标准,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便于再次核对检验报告的标准和检验的项目[1]。推广计算机、光盘、移动硬盘管理文本技术,将检验检测机构的技术标准以可读的形式共享在检验检测机构内部网络,便于检验人员按指定权限及时查阅,也便于及时将作废的标准撤回更换,降低纸质文本的使用量和管理人员的发放回收工作量,以提高单位标准文本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社会[5]。
针对当前我国标准体系不够合理、标准交叉重复矛盾的情形,建议标准制订、归口和管理等相关部门根据《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要求,尽快加快标准的整合修订工作,降低重复标准的数量,以便于检验检测机构和其他标准使用单位更好地完成技术标准管理工作。建议标准出版相关部门加强线上平台建设,实现网络电子文本与纸质文本同步发布,以提高发行效率,使检验检测机构能第一时间获得最新标准。建议标准管理相关部门建立专业化的标准综合查询平台,如“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查询系统”,通过设置合理的食品分类、多重的检索条件,及时融入新发布的公告规定内容等措施,可极大减轻食品检验机构的标准收集、使用的工作量。
食品技术标准复杂多样,做好标准的管理和应用工作,是检验检测机构体系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检验检测机构的基本要求。通过提高技术标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技术,实现标准的快速更新、实时共享、方便查阅、确保受控,对检验检测机构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王震红,张仔志,杨永刚,等.食品药品检验机构标准文本的电子化管理[J].中国药业,2013,(08):2-3.
[2] 庄稼.浅谈综合性检验机构标准有效性控制与管理[J].商品与质量,2013,(12):248.
[3] 罗立刚.检验机构的标准管理工作探讨[J].上海标准化,2006,(02):22-24.
[4] 徐勤瑜,唐立平.检验机构标准技术文件的有效管理[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16,(02):56-57.
[5] 李良平.提高标准文本管理水平的思考[J].冶金标准化与质量,1995,(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