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轶凡++++王玲++++赵向旭
摘要
我国各种羽绒羽毛及其制品标准的不统一,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内羽绒制品行业的混乱。本文对羽绒羽毛及其制品所涉及的标准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标准内容不统一的现状,并对未来的羽绒羽毛及其制品行业的标准化改革方向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羽绒羽毛;标准概况;标准化工作;蓬松度
1 前言
我国是羽绒羽毛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也是国际上最大的羽绒羽毛及其制品的生产和出口国,羽绒羽毛及其制品的进出口贸易份额占全球70%以上[1]。虽然中国在国际羽绒原料界拥有话语权,但是在羽绒制品领域却缺乏主导权。这是由于我国羽绒制品生产企业目前仍处于小、散、低、乱的现状,整体开发力度和能力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导致市场竞争加剧、产品同质化严重、创新力度跟不上消费需求、以次充好等问题屡屡出现。随着近年来国内消费者对羽绒羽毛制品的喜爱度越来越高,此类产品的质量问题更加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羽绒羽毛制品的标准化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2 标准现状
一直以来,我国羽绒羽毛及其制品行业中,既有国家标准、纺织行业标准,又有轻工行业标准,造成了实际应用的不便;各类羽绒制品采用的标准不同且内容不统一,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内羽绒制品行业的混乱[2]。
近两年在国家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的背景下,这种情况得到一定改善。FZ/T 80001—2002《水洗羽绒羽毛检验方法》和FZ/T 81002—2002《水洗羽绒羽毛》两个标准废止,使得羽绒羽毛的检验方法标准和原料标准在国家和行业层面得到了统一。
但羽绒羽毛制品的相关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目前在检测方法上仍不统一,详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国家标准GB/T 14272—2011《羽绒服装》、纺织行业标准FZ/T 73053—2015《针织羽绒服装》、4个轻工行业标准以及中国羽绒行业团体标准TB/T CFDIA 001—2016《羽绒分级标准》对羽绒羽毛制品的检测方法要求各不相同。
以蓬松度为例,可以说不同领域标准的测试方法各不相同。从表2中可以发现,原料领域的GB/T 17685—2016,服装领域的GB/T 14272—2011和家纺领域的QB/T 1193—2012的蓬松度测试方法相差甚远:GB/T 17685—2016所用的蓬松度仪与另两个标准完全不同,结果也完全没有可比性;GB/T 14272—2011与 QB/T 1193—2012所使用的蓬松度仪比较接近,但一个用烘箱还原法还原,一个用蒸汽还原法还原,结果也不具有可比性。
這里只是举了蓬松度为例,在耗氧量、清洁度、水分率、微生物和防钻绒性等项目上,各标准间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统一。这种原料标准与制品标准不统一的产生有其历史原因,但这种不统一已使标准的可执行性大打折扣,也极大地制约了羽绒行业的健康发展。
3 发展前景及思考
近几年在国家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的背景下,部分不适合目前行业发展的标准已经被废止,一些相对滞后老化的标准已经重新修订。例如新修订的GB/T 10288—2016《羽绒羽毛检验方法》和GB/T 17685—2016《羽绒羽毛》,这两个标准基本接轨了国际通用做法,靠拢了欧、美、日、韩的标准,在内容上也进行了改进和简化,为中国羽绒羽毛标准确立了一个科学合理的标杆。可以预见的是,羽绒服装标准GB/T 14272及羽绒寝具QB系列的标准在后续的修订中,也将向着GB/T 10288和GB/T 17685靠拢,最终达成国内羽绒羽毛原料及制品不同标准的统一。
2016年8月发布的中国羽绒行业团体标准TB/T CFDIA 001—2016《羽绒分级标准》则不仅建立在GB/T 10288和GB/T 17685基础之上,而且还对羽绒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羽绒羽毛及制品的品质和价值挂钩,为不同层次消费者选购不同档次的羽绒制品提供依据,对引导市场健康发展,保护行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标准的完善和支持。GB/T 10288—2016《羽绒羽毛检验方法》和GB/T 17685—2016《羽绒羽毛》的实施已经为羽绒行业标准体系的愈发完善起了一个好头,相信随着羽绒行业标准化工作改革的不断进行,必将加速推动我国羽绒行业大踏步地迈进质量时代。
参考文献:
[1]曹爱玲,沈立,鲁婕,等. 出口羽绒及其制品的技术措施及应对策略[J].中国动物检疫,2017,34(09):76-78.
[2]万旺军. 我国羽绒行业标准化问题探讨[J]. 中国标准化,2011(07):49-52.
[作者单位: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中纺联检(上海)检验技术服务有限公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