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畴镛
数字经济(与信息经济有着相同内涵)发展及其对经济辐射带动作用正在呈现爆发增长态势。G20杭州峰会将数字经济作为“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四大行动之一,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拓展经济增长新空间的共识。发展数字经济,助推实体经济与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使命和关键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离不开大数据发展和应用。我们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统筹实施质量提升大行动,把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来抓,深化数字浙江建设,联动实施培育发展新动能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行动计划”。省十三届人大会议上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力发展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近年来,浙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建设全国首个“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和信息经济示范区,成功举办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已成为浙江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数字经济是浙江聚焦聚力高质量、聚焦聚力竞争力、聚焦聚力现代化的驱动力,是全面实施富民强省十大行动计划的重要抓手。
数字经济是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的驱动力。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进入加速发展和跨界融合的爆发期,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导力量,数字经济既包括软件、网络、终端,又包括各行业、领域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应用与服务。2017年,作为浙江着力打造的“八大万亿”产业之首,数字经济(信息经济)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全省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4853亿元,比上年增长16.7%(现价),比全省GDP增幅(现价)高7.1个百分点,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9.4%,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2.8%,利润总额增长18.4%,成为经济创新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引擎。
数字经济是融合发展实体经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驱动力。数字经济是融合性经济,能够降低实体经济生产经营成本、提升效率、促进供需精准匹配,对实体经济的发展思维、组织模式、行业规则带来颠覆性的变革。工业互联网、农业物联网、互联网金融等新模式新业态成为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动力。浙江以智能制造为核心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机器换人、装备智能化开发、绿色安全制造、电商换市等“两化”融合专项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十万企业上云”带动企业生产经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势头良好。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等一批企业,引领浙江成为我国互联网从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拓展、打造新实体经济的示范区。
数字经济是撬动社会数字化转型和政府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力。伴随着数字技术加速各行业数字化转型与升级,数字经济正在驱动社会数字化转型。面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一个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社会也正在快速到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创新社会治理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载体和有效路径,如杭州互联网法院和乌镇互联网医院就是浙江智慧治理和智慧健康的典型代表。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十大行动计划”中,其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行动计划”和“政府自身建设行动计划”,都与数字经济有着密切关系。互联网、大数据是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的关键路径。经济数字化转型和社会数字化转型对政府数字化转型形成倒逼机制,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对政府治理和监管不断提出新任务新挑战,要求政府部门加快打破信息孤岛、推进数据共享。要加快推进公共数据资源的统一汇聚和集中有序向社会开放,优先推动民生保障服务等相关领域的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让数据“跑”起来,实现“最多跑一次”。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必须抢占产业制高点。浙江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上具有国内领先优势,部分领域已处于国际领跑地位,要进一步打造数据强省、云上浙江。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集中优势资源突破大数据核心技术,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大数据产业链、价值链和生态系统。要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统筹规划政务数据资源和社会数据资源,完善基础信息资源和重要领域信息资源建设,形成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地一体的网络空间。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数字经济。要把握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量子通讯等新兴技术在数字经济发展中日益发挥巨大作用、对“未来已来”产生重大影响的趋势,大力发展一批重量级未来产业。尤其要紧紧抓住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加快城市大脑、人脑芯片、仿生计算机及计算机视觉和智能语音处理等人工智能新兴产业培育,同时大力发展有良好基础的智能家居、智能汽车、智能安防、智能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等重点领域智能产品。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必须深度融合实体经济。要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研发生产流通领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连接,深度融合制造、农业、商业、物流、金融、医疗等行业发展,全面提升实体经济发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水平,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当前,特别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系统推进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建设。以阿里云、中控、新华三等骨干企业为依托,加快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带动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工业互联网应用为导向,培育一批龙头试点示范企业,大力发展个性化定制、智能化生产和服务型制造,打造一批基于工业互联网双创平台;进一步提升工业信息供给侧的服务支撑能力,培育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必须打好“三大攻坚战”。以发展数字经济防范化解不良贷款和地方政府债务等重大风险,新金融增大了金融的新风险,同时也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增进了新手段新途径。如积极稳妥地发展“人工智能+信贷/财富管理”,包括智能风控、智能顾投、智能风投在内的各类产品,改变金融行业内现有的资源配置并提高效率,降低金融风险。以发展数字经济促进低收入百姓增收,积极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网上网下互动的帮扶工作新模式,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通过大数据分析系统,精准确定低收入百姓情况,创新帮扶方式,实现精准帮扶,增强低收入百姓自我发展能力。以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污染防治,通过大数据、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完善污染物监测及信息发布系统,实现横向打通、分级管理、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让污染监测、污染治理、环境管理、环境执法更加有效、更加准确,为污染防治提供全方位的智慧管理与服务支持,实现对污染防治测得准、说得清、看得见、管得住。
创新协调推进机制。突出各地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形成把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来抓的良好局面。推进政府、市场、企业、个人在数字经济新形态新模式规范发展上的协同治理,明确权责,促进治理机制灵活、规则共创、流程透明。加快建立“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工作推进机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需要优化配置各类要素资源,以适应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跨界融合应用产生的新业态、新业务发展及服务监管需要。
强化重大项目组织实施。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重点突破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积极布局,分步推进,共同推进实施大数据、新一代人工智能、5G网络等数字经济新增长点重大项目的引进、落地、实施。调动企业、高校院所、政府部门和社会各方力量,加快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等高端研发机构的建设发展,增加数字经济技术创新的源头供给。支持企业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开发一批战略产品。谋划和建设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形成千亿级的投资规模。
创新政策支持方式。在数字经济新领域招投标、首购首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率先突破一批制度障碍,支持新成果首用先试。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出台政府采购支持政策,鼓励创新产品首试先用。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专网降费用、提速率。鼓励和支持保险公司创新险种开发,结合数字经济新产品、新服务的应用推广,开发新险种,降低产品使用风险。进一步加强与国家和省级有关部门的对接,争取数字经济新领域的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及重大项目落地。盘活现有资源,加强对数字经济基础前沿研究、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和开放平台建设、创新应用示范等的支持。发挥政府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的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数字经济重大项目实施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平台。以杭州、宁波、温州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契机和载体,打造成为数字经济创新创业生态优化示范区、对外开放合作先导区、产业创新升级引领区。加快人工智能小镇、机器人小镇等特色平台建设,构建产城融合、创新创业、人才集聚的产业发展生态。大力发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建设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创客空间、极客空间、虚拟孵化器、创业社区等新型孵化器和小企业创业基地。以浙江大学、阿里巴巴等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为重点,鼓励和引导大型企业开放创新,实现创新资源对外赋能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