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遂,辛红志,常琰
(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宝鸡721002)
基层单位安全监督工作不仅要解决好当前面临的问题,确保生产安全运行,还要攻克长期存在的难点,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推动企业早日进入自主管理乃至于团队管理阶段。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要素[1],我们必须对基层单位安全监督工作面临的人的问题、难点有一个正确认识,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笔者以所在的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宝石机械公司”)精密加工厂为例,结合工作实践,谈一些粗浅认识。
宝石机械公司精密加工厂主要从事钻机、泥浆泵齿轮链轮加工和螺纹量规制造,拥有各类设备152台(套),员工164人,其中143人作业在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处于严格监督阶段。安全监督中,常遇到员工存在以下问题:
“三违”现象在一些员工身上屡见不鲜、屡教不改,究其原因,是心存侥幸,嫌“规定动作”麻烦,图“自选动作”省事。这种现象在老员工身上更为明显,只注重赶工时,不在乎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一些员工之所以看上去遵守安全规章制度,潜意识里还是出于对安全监督的畏惧,很难做到有检查和无检查一个样,对于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缺乏主动。
一些员工误认为安全监督就是来“找茬的”,一旦受到批评或处罚,就认为是跟自己“过不去”,或消极躲避检查,或顶撞安全监督人员,甚至诋毁安全监督人员人格等等。
一是知识不足。一些员工出现“三违”现象而不自知,原因是对相关的作业文件、规章制度学习不够,是非难辨。再就是技能不足,我们曾开展过应对现场突发火灾的仿真演练,当毫无准备的员工被告知假定其身旁设备漏油着火时,其反应是慌乱而无序的。
当前基层单位的安全氛围,主要依靠由上而下推动形成,尚没实现全体员工相互之间习惯性探讨安全生产并相互提醒相互监督、积极主动参与安全管理、随时提建议、出点子来推进安全管理。
上述问题之所以长期抓长期存在,是因为有以下三个躲不过、绕不开的难点。
意识决定行为,员工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深层原因在于安全意识的养成还浮在面上,没有将“有意识”转化为“下意识”、“潜意识”。有人说,世上最难的事是意识观念的改变,安全监督工作就面临着这一大难点。
人的习惯具有刚性特征,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一些员工尤其是老员工,长期以来不合规的行为积久成习难以更改,制约着全员相互监督、相互提醒行为习惯的养成,也制约着由下而上促安全的浓厚氛围的形成。
基层单位员工学习的时间有限,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有限,而近年来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文件制度又层出不穷,很难对其认真系统的学习和记忆。安全技能是实践性很强的一种能力,培训应以实践练习为主,但实际多是宣讲灌输,因而效果有限。
基层安全监督存在人手紧、管理范围广、工作事务杂、独立工作性强等特点[2],队伍建设必须抓好以下6个方面。
①提高企业安全管理者的执行能力。a良好的沟通能力。在日常的安全管理交流上,领导者要通过语言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员工能辨别危险并学会避免危险的产生。由此看来,领导者的沟通能力对安全意识的强调,有至关重要的作用。b严格推行安全事故问责机制。有违规现象出现时,应当让违规者承担相应的责任,给予一定的惩罚,会给以后的行为一种警告,必须要求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一系列活动。c安全管理中设立奖罚制度。对有极其突出安全意识超强的员工奖励的制度,这样会增加遵守安全的积极性,并且在员工中,起到榜样的作用,有利于增强每个员工的安全意识。②业务要精。安全监督人员要努力成为专家型人才,当好领导的得力助手、员工的咨询顾问。这就要求其精通安全管理业务,熟知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文件,掌握本单位的安全现状、生产特点、风险隐患,能够很好地贯彻落实相关要求,能为员工提供专业而又接地气的培训指导。③工作要勤。要腿勤,勤跑现场,掌握情况,解决问题。要眼勤,善于观察,敏于发现问题,未患先防。要口勤,善于表达,善于沟通,多讲多说多指导。要脑勤,善于思考问题,分析深层原因。要手勤,认真填写相关记录,做好工作笔记,及时归纳总结,发现规律,提高工作针对性。④执法要严。“严格监督”阶段的安全监督工作要“严”字当头,面对安全问题要敢于坚持原则,维护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处理问题要对事不对人,一把尺子量到底,让员工感到公平公正。⑤心地要善。安全监督是为了保一方平安、万家幸福,是一项积德行善的工作。安全监督人员一定要手握戒尺心存善念,从保障员工安康幸福的角度出发开展工作,使员工体会到安全监督是为了自己好,从而能自觉接受、积极配合。⑥方法要活。安全监督工作是直接和人打交道,对待不同的人要采用不同的工作方法,也就是工作方法要灵活。比如,对于自尊心强的人,就要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批评;对于缺乏安全作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就要及时补课。
①参与面要广。尽可能让每一名一线员工都有机会参与安全监督工作,引导大家换位思考。我厂维修班推出了“周安全员”制度,安排班组员工逐周轮流担任班组安全员。半年下来,员工安全作业的知识增长了,技能提高了,对安全监督工作更理解、更配合了。②参与度要深。不能仅停留在提醒和纠正身边“三违”现象等较浅层次上,而要在修订HSE作业文件、制定现场管理规定、对身边同事进行安全生产宣讲培训、对企业安全管理提出意见建议等方面深层介入,这有利于员工深度理解相关要求,提高安全生产能力,营造浓厚安全生产氛围。③参与要真实。一线员工兼职安全监督,往往会担心影响完成生产任务而有应付、走过场的心态,这会导致工作不实、成效不佳。针对这一问题,我厂从工作任务安排上为其腾出时间,从绩效考核上将其兼职安全监督工作纳入考核范畴,免除了其后顾之忧。④参与要有效。一线员工参与安全监督,除了要发现问题、纠正“三违”、提出建议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其自身安全生产意识和能力、改变各种行为陋习。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为其量身订制预期目标,并跟踪指导、检查考核。⑤参与要长期。在管理效应中有一种“21天效应”,说的是新习惯、新理念的形成如同鸡蛋孵化小鸡一样需要21天[3],若能坚持90天,就会成为下意识的行为或心理。意识养成、陋习改变、能力提高这三个安全监督的难点,都需要长抓不懈、久久为功。因此,让一线员工参与安全监督,不但要有短期目标,还要制定长期计划,建立长效机制。
①化繁为简。本着用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我厂实施岗位需求矩阵培训,为每位员工精准制订学习计划,避免了员工在安全知识的学习上做无用功。我们还为每台设备制定了检查表,员工无需死记硬背,只需每天对照表格进行检查,就可有效排除设备的不安全因素,久而久之,便养成了规范检查设备的良好习惯。②仿真演练。以往的消防演练,是提前安排好参演人员的位置和角色,假定失火后人们只是“演”,而没有实际意义上的“练”,效果如何,前文已有交代。去年以来,我们先后就突发火灾、机械伤害、现场吊运等进行了仿真演练,演练过程中先让员工点评、再由专业人员点评。通过仿真演练,一些员工对自己应急能力不足有了切身体会,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并要求多次参加演练。③激发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增强安全教育效果的关键,在于激发员工兴趣。比如,让员工笼统学习安全生产知识,就没有让其集中精力学习未掌握知识更能激发其兴趣;单纯填鸭式宣讲教育,就没有让员工先自学而后再组织知识竞答更有趣味;一味地领导要求就没有引入员工安全经验分享更有效。④与时俱进。现代人看手机的时间越来越多,我们利用这一特点,建立工作微信群,将安全教育延伸到八小时之外,发动员工分享安全知识。一个时期下来,很多员工养成了利用微信分享安全知识的习惯,微信群也成了员工讨论安全生产的阵地。⑤工作协调。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要主动加强与其他部门的联系,要进一步明确综合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方式、手段,提高综合监管部门的地位和权威,赋予综合监管部门对其他监管部门的督查权、问责权、追究权。要全面、清晰地界定综合监管部门与其他监管部门的职责、权限,并让其法制化,避免“踢皮球”现象。
人的因素是企业安全管理中一个关键性因素。严格监督阶段,基层单位的安全监督工作如果能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和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推动员工安全意识养成、行为陋习改变和安全能力提高,就能有效解决诸如心理侥幸等问题,也就能顺利完成其确保生产安全运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艰巨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