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葛 锐 武慧颖
大数据、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是近几年最为热门的新兴信息技术名词,引起了全社会范围的广泛关注。从资产评估行业视角来看,新兴信息技术能够受到如此重视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们引发了价值发现和实现的思维方式变革。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已对这些技术表现出浓厚兴趣,并探讨它们在资产评估行业中的应用。这同历史上资产评估行业初次面对信息化时的情况非常相似。
根据信息技术发展的几个关键节点,资产评估行业信息化的演进路径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概括为三个“I”,即:初始化阶段(Initialization)、互联网阶段(Internet)和智能化阶段(Intelligence)。考虑到技术的继承与更替,每个阶段之间难免存在着交叉,因而这种划分并不是确定性的,本文尽量避免因过分强调这一点而影响问题的讨论。
这一阶段的显著标志是信息技术前所未有地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每个行业都开始谈论信息技术在本行业的应用问题。资产评估行业也不例外,进入了信息技术从无到有的初始阶段(Initialization)。这与我们今天讨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资产评估行业中的应用是非常相似的。此时的资产评估行业,已经有很多人意识到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甚至走得比较靠前。例如:1995年11月,原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资产评估中心和信息中心共同开发建设了全国资产评估信息系统投入使用。这一阶段,有以下四个关键事件影响或加速了资产评估行业的信息化。
首先,硬件价格降低。1996年底,英特尔公司发布了带有多媒体扩展指令集(Multimedia Extensions,简称MMX)的奔腾MMX中央处理器,以更好地支持计算机在多媒体和3D图形处理方面的应用能力,开始大规模地商业化。同年,联想集团在中国市场第一次战胜康柏和IBM等知名国际计算机厂商,成为中国市场第一,民族计算机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计算机价格迅速降至万元以内,商业化普及开始加速。硬件成本的下降迅速推动了计算机在资产评估行业的初步普及。这种普及具体表现为评估师从一开始的简单“换笔”,到越来越多地通过计算机完成整理工作底稿、数据处理和计算、撰写评估报告、整理归档等。
其次,图形用户界面(GUI)推出。1995年下半年,微软公司推出了视窗95操作系统(Windows 95)。尽管存在很多缺陷,但它仍然在发行后一两年内,成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操作系统。视窗 95操作系统以更实用、更强大的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简称 GUI),结束了图形用户界面操作系统的市场竞争。与GUI相对应的概念是CUI(Character User Interface,字符用户界面)或者 CLI(Command-Line Interface,命令行界面),这是在图形用户界面普及之前最广泛的人机交互界面,那时计算机更像是专业技术人员使用的专业工具:用户需要通过键盘输入各种指令,计算机接收到指令后予以执行。视窗95操作系统成功的意义在于,它极大地方便了非专业技术用户使用。普通用户意识到计算机不再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专用工具,他们可以通过移动鼠标、选择菜单、点击按键等方式来操作。计算机从此真正地走出了实验室,揭掉了专业化标签,走向技术大众化。特别是系列办公软件Office Word、Excel、PowerPoint等极大地方便了评估师工作,也有评估师开始使用统计分析软件,利用计算方式更复杂、计算量更大的模型给出评估结论,例如用MATLAB做蒙特卡洛模拟。这既是因为资产评估观念和思想发生了转变,也是因为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持。
再次,移动办公普及。“移动”是资产评估行业最显著的工作特征之一。计算机固然大大提高了资产评估工作效率,但是很难想象评估师背着沉重的台式机出现场。因此,在感受到信息化带来极大便利之后,资产评估行业将目光转向了移动办公。然而受制于技术等原因,早期的笔记本市场被IBM、东芝、索尼等国外厂商垄断,价格高昂,难以大范围普及。20世纪末,国内计算机厂商开始进入笔记本电脑行业,打破了国外笔记本厂商的市场垄断。计算机价格战从普通桌面电脑蔓延至笔记本电脑,便携的笔记本电脑开始逐渐成为评估师的标准配置,极大地促进了行业信息化普及。
最后,互联网兴起。以合适的成本获取恰当的信息,是资产评估行业的基本工作需求。2000年前后,互联网已经开始渗透到几乎每个商业领域。2000 年初,中国资产评估协会自己的网站开始接入互联网运行,成为评估行业管理和信息交流的平台以及对外宣传的窗口。越来越多的资产评估机构也开始建立自己的网站,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和沟通作用。越来越多的评估师通过电子邮件、借助即时通讯工具等与客户沟通交流、获取信息资料。虽然网络上充斥着大量无用信息,但总体来看,互联网还是大大降低了信息获取成本。尤其是专业性和特殊性资产领域,有很多专业化网站往往可以提供更快捷、更全面、更多样的信息,有助于评估师选择更合适的评估模型、计算更精准的估计参数以及更好地撰写评估说明。
总体来看,这一阶段是资产评估行业信息化的初始化阶段,迈出了从无到有的第一步。1996年,也是我国第一批注册资产评估师开始执业的时候。此时,不但资产评估行业是全新的、蓬勃向上的,行业从业人员也是年轻有活力的,容易接受新观点、新技术、新事物。资产评估行业信息化几乎不存在思想和认识上的障碍。不过,行业整体信息化水平仍非常初级,评估行业接受过专业计算机教育的人很少,相应的应用软件和数据平台也不多。对此,行业协会有清醒认识,例如在《中国资产评估协会2005年工作要点》提及:“要为行业提供多方面的信息网络服务,努力构建行业需要的信息平台;组织有关机构启动行业评估数据库,对行业内已有的数据平台要充分利用,实现资源充分利用;继续开发各种专业和管理软件,为评估师提供统一的、快捷的、方便的服务与交流平台。”
这一阶段的显著标志是网络、特别是互联网(Internet)进入“狂欢”时代。在经历了2000年前后的投资“寒冬”之后,互联网开始复苏,相关技术也更加成熟。移动办公因为互联网的兴起,由“孤岛”转向了互联。这一阶段后期智能手机的出现,把移动办公和互联网结合得更为紧密,进一步提高了整个行业的信息化水平。这一阶段对资产评估行业信息化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事件包括:
首先,中小服务器和网络带宽租用价格持续降低,很多评估机构可以较低成本架设自己的数据中心。同时,数据库技术蓬勃发展,数据访问模式和技术不断更新。在上一个阶段,企业的数据管理应用已经逐渐从单机桌面数据库逐渐过渡到网络数据库。这期间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数据库系统,如ORACLE,Sybase,DB2,Informix,SQL Server等等。很多企业都开发了基于C/S(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管理信息系统。这些系统应用大量集成了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数据,能够方便高效地为评估师提供信息和数据。而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数据访问模式开始慢慢成为主流。特别是2005年之后,很多企业的数据应用基本上是B/S模式在“唱主角”了。评估师在任何一台装有浏览器的电脑上获得授权后,都可以访问企业特定数据,而不再需要安装特定客户端、导出特定格式转发或者拷贝。这进一步方便了评估师访问、整理和分析企业的信息和数据。
其次,互联网技术发展迅猛。如果说数据库及其访问技术的变革促进了企业的信息化、进而方便了评估师收集和使用来自资产占有方的内部信息,那么,互联网的发展则主要为评估师收集来自资产占有方外部的信息拓宽了渠道。这些渠道包括门户网站、企业网站、电商平台、政府网站以及各种第三方专业数据平台(如Wind资讯),使得信息和数据的收集更快捷、更准确、更高效、更广泛、更充分。互联网的商业化在经历了互联网泡沫后变得更加理性,在这一阶段,互联网进入了“社会价值凸显期”,互联网获得了主流媒体地位(陈建功和李晓东,2014)。这不但方便了评估师收集和使用与资产评估相关的定量信息,也方便了评估师收集和使用有关于资产的定性信息。与此同时,也对评估师甄别什么是有用的信息提出了更高要求。
再次,大数据技术席卷而来。2006年8月9日,Google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首次提出了“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概念。此后,与这一概念紧密相关的“大数据”席卷而来。资产评估机构和人员面临的数据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结构化数据——比如来自被评估单位管理信息系统的财务和业务等关系型数据,还包括来自于互联网上产生的图像、文字、视频、音频等各种非结构化数据,由此形成了5“V”特征(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低价值密度、Veracity真实性)的大数据。传统上,资产评估在定量研究方面是依赖于统计学的,统计学则依赖于样本统计,样本是按照一定的概率从总体中抽取并作为总体代表的集合体(朱建平,2016)。大数据处理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它强调的是全体数据,而不是根据分布理论进行统计推断。维克托·迈尔(2012)认为大数据不采用随机分析法(抽样调查)这样的捷径,而是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因此,大数据思维对于资产评估行业的影响可以说是“革命性”的。然而,既有的资产评估模式和技术架构,无法处理如此海量的数据,大数据时代对资产评估机构和人员的数据架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杨璐、李丽,2015)。这引起了资产评估行业的关注以及相关学者的研究兴趣(袁煌、潘宇,2014;刘云波、李廷伟,2015;王文华、吴莉,2017;等)。
最后,移动智能终端技术发展。宽泛而言,笔记本、平板电脑、手机等都可算作移动终端或者移动通信终端。不过,大部分情况下是指集成多种应用功能的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移动通信技术突飞猛进,苹果公司前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于2007年1月9日发布了第一代iPhone,此后移动终端的处理能力越来越强大,由过去单一的通话工具转变成为一个综合信息处理平台。笔记本电脑解决了评估师移动办公的问题,智能手机则是把移动办公的评估师“互联”到了一起:信息传递、视频会议等等变得更加方便、成本更低。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各种手机应用APP也为评估师提供了更多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解决方案。
总的来说,这一阶段的前半程,相对于资产评估行业的快速成长,行业信息化稍显滞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2008年之前资产评估行业确立社会地位和整体发展是主线,这一时期行业在推进法制建设、完善准则体系、宣传评估行业、拓展业务领域、提高社会声望等各方面可圈可点,相比之下行业信息化工作着力较弱、不免“黯然”;其次,行业信息化仍然存在着人才和技术两大瓶颈。虽然评估专业人员可以提出业务需求,但与信息技术整合要靠计算机专业人员和评估专业人员深度沟通才能实现。这一时期也涌现了为数不少的评估业务软件,但可用性和普及率较低,技术上不比Excel等办公软件有非常突出的优势;第三,资产评估行业项目不固定、办公地分散的执业状态也使得资产评估业务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需求既不稳定、也不强烈。中国资产评估协会2009年度研究课题“评估行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问题研究”调查结果表明,行业信息化现状不乐观(杨志明,施超,2010)。该状况在这一阶段后半程有所改观。2008 年,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专门印发了《中国资产评估行业信息化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将更多注意力转向了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以专业数据库开发为依托,实施信息化基础建设的战略。在此推动下,行业内的部分大机构此时也开始试着建立自己的数据库和开发信息化项目。
这一阶段的显著标志是智能(Intelligence)时代的开启。2015年10月,谷歌公司旗下DeepMind公司开发的AlphaGo以5∶0完胜欧洲围棋冠军。由于某些特殊原因,这一事件当时并未报道。但此后,人工智能(Arti fi cial Intelligence,英文简称AI)逐渐引起了全社会广泛关注。2017年5月,德勤率先推出了财务机器人,毕马威、普华永道、安永也随之相继推出各自的财务机器人或解决方案。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同年12月8日,“人工智能”入选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平面媒体中心发布的“201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
Garnter Group公司(2017)发布的2017年度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揭示了未来5-10年内的三个方面技术趋势,其中之一就是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相关的8种新兴技术:5G、通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深度强化学习(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数字孪生(Digital Twin)、边缘计算(Edge Computing)、无服务器 PaaS(Serverless PaaS)和认知计算(Cognitive Computing),都将在2-5年内到达成熟期的顶点,除此之外,其他技术比如物联网、区块链、数字化平台等技术也逐渐成熟,这些都将给资产评估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带来巨大影响。例如,传统上在评估中需要通过综合评分法、模糊评价方法、显示性偏好方法等来确定的一些不可量化指标,未来都可以通过机器学习更好地解决。由此更进一步思考:是否可以通过深度学习形成一套新的价值评估途径呢?如果有大数据、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支撑,从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到评估智能 AI(Appraisal Intelligence)应该并不只是一个美好愿景。
在实践中,关于这个美好愿景的一些基础性工作,已经有评估公司在做了。比如中联评估集团的智慧评估云平台,其产品目前包括报告作业平台、现场调查APP(“摩估云”)等等。这项产品能提高评估工作效率,但更重要的是,由此形成的大量数据,在未来是可以用于做深度学习的。再比如,广东东莞第一法院与京东合作,试点对执行案件中涉案房产进行网络大数据评估,引入了国际计算机协会(ACM)、斯坦福人工智能实验室(SAIL)等算法专家团队对项目进行支持(龙成柳,2018)。
这一阶段虽然处于刚刚起步状态,但已经产生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业伦理问题,即:人工智能是能代替评估师?其实这个问题和答案目前都还是模糊的。社会发展进程中,一项事物被替代,一定是因为出现了更好的事物,而不是因为出现了更新的事物。就资产评估行业而言,现在的人工智能尚属于后者。此时纠结于评估师和人工智能孰强孰弱并没有意义,因为人工智能处理信息(特别是数据)的数量和质量都明显优于人类。尤其是很好地解决了非结构化数据处理之后,人工智能的优势更加明显。然而,目前或者未来一段时期内人工智能还无法完全代替评估师。严格来讲,现在的人工智能尚未完成从科学到技术、从专业到大众的演化,技术成本太高且不成熟。因而,制度许可设计时机不成熟,并且人工智能也解决不了伦理问题。不过,借助人工智能辅助显著提高资产评估工作效率还是很现实的目标。人工智能的实现是有加速度的,它自身能够加快某些算法、设计及其实现。因此,这一阶段资产评估行业的变化一定会超出很多从业者的想象与适应能力。
回顾发现,信息技术的推进路径一直是先从实验室到企业应用、再到资产评估行业应用。可见,资产评估行业信息化是滞后的。以硬件更替为例,从台式机到笔记本,从有线局域网到移动互联网,从中心服务器到智能客户端,基本都遵循这一路径完成了行业普及。这是因为从理论逻辑上讲,评估师可以去主动地收集和索取信息,但是从事实逻辑上来看,评估师总是被动地接收来自资产占有方内部和外部的信息。只有与资产相关的数据产生了,评估师才能获取有针对性的数据。评估师无法、也不能“主动”地凭空制造或者编造出数据来,所以信息化需求必然是被动的。而客户提供的数据格式多样,经常需要自己再手工整理。过去将的近二十多年间,客户群体(以企业为主)也在逐步完成数据标准化的进程。一方面,技术进步推动了企业信息的标准化、交换实时化,另一方面信息标准化、交换实时化反过来也加速了技术进步。客户群体的数据化标准化进程较为成熟了,评估师收集数据和资料的技术手段也就慢慢跟上来。不过,在资产评估行业信息化有了较大进展、迈入大数据和智能化时代之后,资产评估行业与客户之间的滞后差距逐渐缩短,很多方面的应用已经并行。而且已经有评估机构和评估师开始基于现有技术主动提出需求,寻求技术解决方案。
从前述分析还可以看出,当一项技术逐渐从“专业化”走向“大众化”时,也就能在资产评估行业内普及性应用了。导致这一现象不是因为信息技术在资产评估行业内具有较低的接受度,而是因为资产评估行业非集中式的工作特点,使得很多依赖于硬件的信息技术,在一开始受制于价格昂贵而无法在行业内大规模普及。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单位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的价格不断降低、性能越来越好,以及网络传输技术不断进步,这种情况就会逐渐变化。软件方面的资金需求也同样如此。
另外一个约束要素是技术。通常而言,软件技术进步会对硬件性能提出更高要求。同样,未来资产评估行业信息化的状态更依赖于软件技术的发展情况。从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计算机硬件技术呈加速发展、价格也持续降低,然而评估师处理数据的手段基本没有太大变化。一个明显事实就是:虽然客户群体和很多数据源的数据访问技术一直在不断更新换代,但是对于大多数评估师而言,采用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手段不过是从Excel2003到Excel2016的版本变化而已。在智能化时代,这种情况预计会有改善,评估师收集、分析信息和数据的能力在智能化程度更高的技术辅助下会显著提高,也更具主动性。
最重要的约束要素仍然是人才,这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回顾历史可以看到,资产评估行业的初始化阶段,要先解决人的思想认识问题;互联网阶段,要依靠人的思维方式转变。进入智能化阶段,面对新时代的新问题,评估执业需求如何与信息技术整合,将资产评估行业信息化推向深入?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领域越来越深,资产评估行业信息化必然需要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协同,而不仅仅是靠评估师完成。资产评估行业需要吸纳一大批年轻、思维活跃、特别是跨专业领域的综合性人才持续加入。同时,评估师也应不断加强学习,寻找和尝试有利于自身以及行业成长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