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美丽乡村可持续建设的对策研究
——基于浙江省平湖市、永嘉县的比较*

2018-02-07 10:17曾现锋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永嘉县平湖市美丽

曾现锋

(中共浙江省平湖市委党校 浙江 平湖 314200)

浙江省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先行者,早在2003年开始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2010年已将美丽乡村建设上升为全省性战略。此后,相继出台《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年)》、《美丽乡村建设规范》等政策法规。多年的探索使浙江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然而,随着2016年《浙江省深化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出台,浙江省明确提出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这意味着美丽乡村建设进入“扩面、提质、深化”的新阶段,浙江也率先碰到“成长的烦恼”,即美丽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难题,它解决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美丽乡村建设成效的巩固和后续发展。因此,当前在浙江省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的关键时期,如何解决美丽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成为亟待破解的难题。本文在分析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价值和意义基础上,以浙江省平湖市和永嘉县为例,总结归纳两县(市)的经验做法,分析建设的异同,研究存在的共性难题及原因,提出破解美丽乡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新时代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十九大报告作出的一个重大政治判断。在这个新的历史阶段,美丽乡村建设对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美丽乡村建设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表明,从村民的需求角度看,仅讲“物质文化需要”已经难以全面真实反映他们的愿望和需求,村民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们在温饱问题已经解决,总体小康已经达到的基础上,追求和期盼的是“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1]美丽乡村建设以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它追求的是特色产业的发展、自然环境的美化、公共服务的改善、文化内涵的提升、生活质量的改善和幸福指数的提高。由此可见,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必然要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二)美丽乡村建设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体现

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其中,从现在到2020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更重要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2]从覆盖区域看,全面小康是城乡区域共同的小康。这里的小康即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更包含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和农村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的缩小。美丽乡村建设以城乡统筹发展为指导原则,村庄的美必然体现在城乡融合发展中。第二个百年目标的第一阶段要求显著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基本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生态环境获得根本好转,基本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第二个百年目标的第二阶段建设的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由此可见,第二个百年目标的两个阶段都突出了美丽中国的建设,它必然包含乡村的美丽。

(三)美丽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三农”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它体现的是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和社会的“五位一体”的全面发展,追求的是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全面实现。应注意的是,战略作为一种总体规划,仍停留在思想意识层面,它虽然为新时代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乡村发展的新思路,但还需要具体的载体落实。美丽乡村以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为建设目标,践行的是生产发展、生态良好和生活富裕的农村发展之路,体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由此可见,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

二、美丽乡村建设的个案研究

(一)平湖市

1. 基本情况

平湖市位于杭嘉湖平原东北部,是江南有名的鱼米之乡、富饶之地,素有“金平湖”之美誉。平湖市以“金平湖”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题,制定出台《关于推进“金平湖·美丽乡村”(2016-2018年)的实施意见》,在已形成的“一环、四线、八区”的建设格局之下,重点以新社区(中心村)、农家乐(休闲观光园)、现代农业园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农业龙头企业为节点,积极落实建设项目和配套资金,推动规划实施,塑造精品亮点,串点成线,着力打造东西南北5条各具特色的精品线,获得省首批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殊荣。

2. 经验和做法

一是集聚发展,优化美丽乡村建设空间布局。开展新一轮村庄布点规划调整完善工作,形成布点合理、群众接受、操作可行的村庄建设规划点。结合“多规合一”试点对土地规划进行了修编,安排土地保证全市未来3-5年农民建房的用地需求。下放农房审批权限,减少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加快推进农户集聚,形成一批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生活舒适、文明和谐的城乡一体新社区。狠抓社区管理,积极推进组织创新,加快提升城乡一体新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全市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实行实现全覆盖。

二是系统施策,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综合水平。坚持以规划为纲,编制“十三五”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市级美丽乡村风景线规划、镇域美丽乡村规划以及村庄规划,明确美丽乡村升级版的基本目标和建设项目,深入挖掘平湖乡村的特色亮点和文化内涵,着力彰显平湖地域特色和人文特点。优化美丽乡村风景线布局,梳理出5条美丽乡村风景线,根据线路走向,通过项目带动,全面提升点、线、面综合建设水平。围绕“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平原绿化”等中心工作和重大专项,深入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环境面貌。积极引导美丽乡村建设相关成员单位的工作和服务向农村延伸,整合部门资源、创新建设载体,统筹各类涉农项目和配套政策向美丽乡村创建村集聚。综合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先进镇、“村村争五星”、“优美庭院”示范村、“美丽村组”、“星级文明户”等创建活动,构建市、镇、村、户美丽乡村四级联创格局。

三是产业为要,增强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后劲。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形成生态高效、特色精品农业发展格局。深入推进省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整县试点工作,实施“强村计划”工程推进股权质押的扩面增量,强化规范股权流转、股权收益分红行为。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整村整组连片集中长期流转,不断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深化“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建设,创新发展“新仓经验”,有效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为农服务水平,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推进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2014年,平湖市被列入农业部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县市。

四是统筹兼顾,丰富美丽乡村建设内涵外延。加快基本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设立就业社保、审批办证、农技推广等服务站点,全市“五位一体”村级综合服务社实现全覆盖;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积极推广种养结合、设施农业等先进实用技术和模式,使现代农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加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明确功能定位,提升建设内涵,通过抓好规划、投入、星级动态管理三大环节,努力办好农村文化礼堂。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培育形成省级农家乐特色村(点)8个,省级五星级农家乐经营点2个,四星级农家乐经营点2个。

(二)永嘉县

1. 基本情况

浙江省永嘉县位于浙江省东南部,面积2674.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6.95万人,是全国第一个小商品市场,享有“中国泵阀之乡”、“中国乌牛早茶之乡”、“东方钮扣之都”的美誉。永嘉县属中国东南沿海丘陵地形区,境内有山地丘陵2308.5平方千米,占全县面积的86.32%,平原265.0平方千米,占全县面积的9.91%,河流湖泊100.8平方千米,占全县面积的3.77%,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2013年以来,永嘉县结合县情通过开展以“环境综合整治、产业转型升级、文化旅游开发、机制体制创新”为主要内容的美丽乡村建设,形成村点出彩、沿线美丽、面上洁净的美丽乡村格局,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创成岩头镇、大若岩镇2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建成46个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2016年获评温州市唯一一个浙江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

2. 经验和做法

一是推进环境综合整治,美化农村环境。永嘉县通过实施卫生改厕、污水和垃圾处理、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广告牌治理、田园风光打造、高速路口景观提升、墙体立面改造等工程,全力推进“三改一拆”、青山白化治理、“四边三化”、“双清”等专项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明显。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营造特色产业。永嘉县以都市农业理念为引领,利用对接温州都市经济圈的机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效益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等“六次产业”,积极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土地要素的确权流转,实现农业功能多元化和规模化经营。同时,凭借特色鲜明的古村落和“中国长寿之乡”品牌等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休闲旅游服务业和养生保健产业,通过对区域内古村落的梳理和分散村农民进行农房集聚、新社区建设等举措,引导农户保护景区和利用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民宿业,丰富旅游产品,强化旅游服务,提升旅游产业品质,实现旅游产业链的延伸。

三是注重文化资源挖掘,传承瓯越特色。永嘉县是瓯越文化的发源地,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永嘉学派、永嘉四灵和悠悠三百里融天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楠溪江,体现的是永嘉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永嘉县通过筹备年申报世界双遗产和打造集古村落保护、非物质文化资源传承、二代产业创意研究等为一体的楠溪江文化创意园等举措,将永嘉得天独厚的山水古韵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将楠溪江的文化内涵外化为“美丽乡村”之形,传承了永嘉良好的文化和旅游基因。

四是突出体制机制创新,提供建设保障。永嘉县成立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亲自担任组长,建立由县四套班子挂钩联系的“九联系”制度,分解各项指标任务,落实到各责任县领导、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形成分工落实的工作格局。通过把“四边”区域环境整治点放入目标任务库,实行动态管理和完成销号制度等形式创新实行了“身份证”式管理;通过回收破旧和闲置厂房改造提升为民宿酒店和文化展馆等举措创新了土地利用机制。通过鼓动社会人士捐资、村民投工投劳和积极争取中央省市的支持等举措创新了融资机制,所有这些,为美丽乡村建设长效永续发展提供土地、资金和管理保障。

(三)平湖市、永嘉县美丽乡村建设的异同

由于平湖市和永嘉县美丽乡村建设理念、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业优势以及城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形成了风格各异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平湖市作为典型的平原河网地区,它的优势为丰富的农业资源、江南韵味的水乡文化和优越的区位优势,由此,平湖市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打造农业产业集聚区;形成以三叉河村、姚浜村、野马村、钟埭村为代表的一批具有江南水乡特色文化、优美田园风光和良好生态环境的省级特色精品村落;对接上海市金山区廊下旅游度假区,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打造“环沪乡村游第一目的地”等举措成功走出一条平原型美丽乡村建设之路。永嘉县作为典型的沿海丘陵地区,它的优势是优美的自然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厚重的人文资源。永嘉县正是通过对坐落在山上的200多个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保护和改造开发,积极促进环境与民生、生态与产业、互动并进,传统文化资源、人口和土地要素的最优化配置和利用,实现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得益彰、与产业转型升级相互促进、与建设富裕城市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

平湖市和永嘉县同为浙江省所辖的两个县(市),在省美丽乡村建设统筹规划的指导下,又存在着以下共同的特点:

一是以政府主导带动社会参与。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主要体现在组织发动、部门协调、规划引领、财政引导上,形成整体联动、资源整合、社会共同参与的建设格局。”[3]政府主导并不意味着政府包办一切,而是要形成美丽乡村建设的多元参与机制。平湖市和永嘉县都成立了由县(市)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相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美丽乡村建设的组织协调和指导考核工作,并构建了县(市)、乡(镇)、村、户美丽乡村四级联创格局。其中,农经局(农办)作为牵头部门与其它相关部门单位按照责任分工,协调配合的原则抓好落实推进;同时,充分整合部门资源,推动各类政策、项目向农村倾斜配置。乡(镇)级政府负责做好整乡的统筹协调和资金、技术支持保障工作,推进村与村之间的衔接区域统一的规划设计;建制村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具体负责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等工作。充分发挥挂钩联系部门(单位)、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农村工作指导员和村民小组长队伍的作用,帮助村级组织理清发展思路,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和长效运维管护。鼓励企业家和地方乡贤通过投资、捐助、认购等形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二是以规划引领推进项目建设。规划设计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前提和先导,只有注重科学规划,才能实现长效持续发展。平湖市和永嘉县一个重要的共同特点是突出规划引领,并通过项目建设为载体来推进。两县(市)编制美丽乡村规划时坚持以“统筹兼顾、城乡一体化”的理念为指导,做到规划因地制宜、尊重群众意愿,注重规划的可操作性,综合考虑农村发展现状、旅游开发、人文历史和山水肌理等因素,结合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做到“城乡一套图、整体一盘棋”。同时,注重把规划内容分解成定性定量的具体内容,转化成年度行动计划,细化为具体的实施项目。以项目化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行项目化申报、项目化审核、项目化实施、项目化验收、项目化审计。涉及美丽乡村建设内容的项目都参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按程序申报立项,建立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绩效评价。

三是以乡村经营保障产业支撑。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要给村庄一个美丽的外表,更要加速向美丽经济转化,增强美丽乡村发展的后劲,而这离不开产业的支撑。平湖市和永嘉县在保障美丽乡村的产业发展中都体现了乡村经营的理念和意识。一方面,两县(市)立足资源禀赋、生态条件和产业基础,通过深化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体系,推动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等举措,精心培育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和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优化整合农业社会化、信息化服务平台,构建了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另一方面,两县(市)注重结合本地农业景观资源、山水地质遗迹资源或传统乡土文化资源优势,通过空间改造、资源整合、人文开发等举措,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或乡村休闲旅游,积极培育养老养生、运动健康、景观产业、文化创意等新兴业态,延伸农业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美丽乡村建设的共性难题及对策建议

平湖市和永嘉县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先行者,取得的成效显著,但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的推进,一些深层次的共性难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突出表现为如何保持美丽乡村建设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该问题的存在,既受两县(市)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外来流动人口多,环境管理压力大因素的影响,更与村民参与度不高,资金投入保障后续不足,管理维护机制不完善有关。要更好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处理好“主导”与“主体”、“外力”与“内生”、“建设”与“管理”的关系。

(一)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增强村民参与动力

美丽乡村建设既需要组织者,也需要参与者,它解决的是“谁组织、谁建设”的问题。政府作为组织者,它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通过提供政策支持、资金保障、统筹协调、组织领导等公共产品发挥着主导作用。美丽乡村为村民而建,靠村民建,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最终需要村民的参与,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平湖市和永嘉县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通过成立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构建县(市)、乡(镇)、村、户美丽乡村四级联创格局,加大资金投入等举措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但受计划经济思维等因素的影响,倾向“自上而下”开展工作,忽略了村民的实际利益和真正需求,出现村民对美丽乡村建设不理解,甚至反感抵制。再加上受习惯性思维等因素的影响,村民将美丽乡村建设看作是政府的事,与己无关,或者认为政府在做“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主体意识不强,导致美丽乡村“为谁而建、由谁来建”的宗旨没有真正落实,房前屋后“乱搭建、乱种植、乱堆放”等现象多发频发,村民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参与度不高。所有这些表明,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应在保持政府主导作用的前提下,重点解决村民主体作用的发挥问题。

1. 提高村民参与意识。参与意识的增强需要宣传教育和激励机制配套实施。宣传教育方面,应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有关知识、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营造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激励机制方面,应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如农村垃圾和污水治理制定激励机制。笔者调研中发现,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让村民感受到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体验到当家作主的地位,对于村民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平湖市某村为破解村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难题,建立考核制度,对评选为“最美垃圾收集员”与“最美垃圾分类示范户”给予分发橘子树的奖励。机制出台后,村民的参与热情明显高涨。最后,还应以“美丽村组”“美丽庭院”创建为载体,充分调动村民小组长、党员骨干的积极性,树典型、做示范,建立一个看得见、摸得着、可操作的标准,从而引导村民不等、不靠、不要,积极参与自家庭院改造,切实改变“干部做、群众看”的局面。

2. 促进村民增收致富。美丽乡村建设的目的是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增收作为获得感的重要部分,又是推动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动力所在。促进村民增收可采取如下举措:一是联系有关企业举办村民招聘会,帮助一些就业难的村民解决就业问题;对一些农村大龄妇女可以联系一些来料加工的服装企业帮助她们提供一些手工活补贴家用。二是组织一些农民开展食用菌、草莓、生姜等农技培训,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增加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积极探索招商引资与自筹资金相结合,鼓励多种形式的合作。如:农民户办、多家联办、城乡居民合办、城市居民承包独办、旅行社承包创办、业主成片租赁承包开发或与农户股份合作开发等多种形式的融资模式做强做大特色产业。也可以鼓励采取“村支两委+村民”、“公司+旅行社+农民旅游协会”、“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公司+农户民宿”等模式发展乡村旅游或民宿经济、特色农业,增强责任心和主人翁意识,形成合作双嬴的良好态势,推进美丽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正确处理“外力”与“内生”的关系,夯实资金要素保障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宏大复杂的工程,它即涉及到环境卫生整治、村庄道路、公共设施、绿化美化等“看得见”的硬环境建设,也涉及到乡土文化、乡村文明等“看不见”的软环境建设,所有这些都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撑作保障。当前,美丽乡村建设主要依靠县、乡(镇)两级政府财政拨款。平湖市出台了《平湖市深化“金平湖·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6-2018))》,明确提出三年总投入建设资金10亿元左右,并对示范镇、精品村和重点村提出具体的奖励标准。永嘉县2013年投入1.6亿建设美丽乡村。虽然两县(市)政府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资金上作了充分保障,成效显著,但应看到的是,美丽乡村建设的落脚点在村,政府的投入仅能满足前期建设的需要,它提供的是外力保障。美丽乡村的后续运行和维持,最终要靠村集体经济这个内生力量支撑。据调查,少数村集体通过土地流转、资产租赁及联建项目等渠道收益,集体经济发达,一定程度上能满足美丽乡村的后续建设。对于多数村集体尤其纯农业村或地理位置偏僻村由于收益渠道单一,集体经济整体较为薄弱,难以支撑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这意味着,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应在保证政府投入的前提下,重点解决村集体经济尤其是经济薄弱村的发展壮大问题。

1. 拓宽收益渠道。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需要深入挖掘、探索各种途径和方式。一是探索农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对于农业发展为主的村,在开展土地流转的背景下,公开招聘农业职业经理人,由职业经理人来进行划片,转包、生产和经营,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降低流转风险,实现收益最大化。对生产经营获得的利润采取分红方式,可以按照村、经理人、村民1:2:7进行分配。二是盘活存量资源。在产权明晰的前提下,村集体可以采取灵活的方式,盘活水利、土地资源和固定设备等各类资产。如平湖市采取“飞地抱团”方式整合使用各村存量土地、资金等,与银行、邮政、移动、电信等国有企业合作,将房产出租给这些单位收取租金,实现稳定收益。这种模式作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可以借鉴和推进。三是村集体资产租赁专项整治。开展村级集体资产租赁专项整治行动,梳理租赁协议三年以上的村集体资产,在合法条件下,对租赁时间长、效益差的资产,制定相关措施,由政府统一回购,并统一进入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拍租,提高租金收益。

2.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还需引入社会资本,形成多元投入机制,成为集体经济投入的有益补充。由于预期收益低、社会风险大,政府在税收、用地、用水等方面优惠政策的不完善,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等因素的存在,企业与社会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动力不足。基于此,应坚持市场化运作原则,按照“谁投入、谁经营、谁受益”等原则,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金融资本投资捐款,“积极鼓励村企共同合作开发,以独资、合资、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参与农村环境整治建设和经济项目开发,引导企业等市场主体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4]考虑到乡贤在乡村社会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建议打造几个“乡贤回归”示范村,每个示范村确定1-2个主导产业或若干个建设项目,出台扶持政策,吸引乡贤投资。

(三)正确处理“建设”与“管理”的关系,完善长效管护机制

“三分建,七分管。”美丽乡村既要建,更要管,没有管理的建设只能是昙花一现。笔者调研中发现,美丽乡村建设中“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突出,出现一些已经完成整治的村庄和创建成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市级“优美庭院”的村庄,一时很整洁、很漂亮,但过一段时间后,出现反弹现象,“脏乱差”依旧存在,有的村甚至陷入了“年年建、年年还是老样子”的怪圈。究其原因,即与村民保洁意识不强,房前屋后乱搭建、乱种植、乱堆放等生产生活中的陋习难以较快改变有关,更是规章制度不完善的结果。表现为多数村庄没有制定专门的美丽乡村管理办法,作为现存的村规民约,一方面由于时效的滞后性,未能将美丽乡村建设最新精神和要求体现出来;另一方面,由于内容的笼统性,通常是明确了“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但没有规定“违反后怎么办”,条款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这表明,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应在加强建设的前提下,重点解决村美丽乡村的管理维护机制完善问题。

1. 健全管理机制。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是通过“制订美丽乡村物业管理办法,设立‘美丽乡村长效物业管理基金’,建立‘乡镇物业中心’,”[5]实现了从规划建设到管理经营的转变,探索了一套美丽乡村物业长效管理机制。在物业管理机制建设方面,两县(市)可以借鉴安吉的做法。同时,针对“河长制”在治水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建议美丽乡村建设可以参照“河长制”做法,对村庄主要道路、农村新社区和自然村落保留点等实行“组长制”“路长制”“片长制”等制度,落实人员,明确责任。

2. 完善村规民约。村规民约作为村民结合本村实际制定的约束规范自身行为的一种规章制度,应及时修订将“环境保洁、村庄绿化、“三改一拆”、垃圾分类处理”等有关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和精神纳入村规民约,具体内容撰写上做到清晰细致,有奖有罚,突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约束和引导村民在生活习惯方面转观念、改陋习、树新风,逐步建立“奖惩分明、村民自治、相互监督、责任到位”的村民小组自治体系。有条件的农村新社区可以借鉴安吉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制定美丽乡村物业管理办法,设立美丽乡村长效物业管理基金,推行市场化和专业化的物业管理,引入社工组织、志愿服务来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7-7-28.

[2]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7.10.

[3]吴理财、吴孔凡.美丽乡村建设四种模式及比较—基于安吉、永嘉、高淳、江宁四地的调查[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4]付东震.美丽乡村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武夷学院学报,2016,(7).

[5]吴理财、吴孔凡.美丽乡村建设四种模式及比较—基于安吉、永嘉、高淳、江宁四地的调查[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猜你喜欢
永嘉县平湖市美丽
快乐
【文学社巡礼】浙江省永嘉县上塘城关中学鹅浦文学社
浙江省永嘉县旅游融合发展思考
浙江省永嘉县旅游融合发展思考
平湖市中小学美术教师绘画作品选登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
平湖市美术教师新作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