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摩擦中的技术转移

2018-02-07 09:57本刊编辑部
中国科技论坛 2018年5期
关键词:优势贸易

本刊编辑部

2017年8月,美国政府启动了针对中国的301调查。2018年3月22日,301调查报告正式出台,报告的总体结论是在技术转移、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中国政府的政策和措施对美国的贸易利益存在不合理的歧视或损害。于是,美国政府宣布向中国价值500亿美元的商品增加关税,并同时在某些领域实施投资限制。面对美国发起的贸易摩擦,中国政府采取相应增加美国出口中国商品的关税的措施以积极回应。

在美国的增税清单中,中国出口产品集中在制造业上,其目的在于提高价格,使得中国制造业商品在美国缺乏市场竞争力,一是直接保护美国本土的同类产品,二是间接抑制美国较中国更先进的技术在中国的投资和转移。

美国301调查报告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技术转移政策颇多指责。讨论国家间技术转移的成效,涉及三个重要制约因素:市场容量、技术周期和持续优势。

技术转移本身就是一种市场行为,不是一方的一厢情愿,更不是政府能说了算的。转让方通过转让技术,可以获得一次性的转让费,也可以通过共同生产商品或者投资企业获得市场利润,是因为中国市场容量足够大,技术拥有方才更愿意向中国“技术换市场”;承接方通过干中学(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吸收),逐渐掌握技术秘密和诀窍乃至进行技术创新,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这样水涨船高,一些原本在中国是先进的技术,不再具有市场优势,技术转让方需要提供或者与承接方共同研发出更为先进的技术,才能在中国有立足之地。

技术具有生命周期,会经历起步、成长、成熟和衰退阶段。美国扩散到中国的技术,往往是那些在美国过了成熟期以后、处于衰退期的技术,依靠这样的技术生产出的产品在美国已经不具有竞争力,因此向不发达国家转让成熟技术不过是因为这些国家具有制造成本低的比较优势。中国企业不再考虑技术风险对市场方向和定位的约束,集中力量扩大产能。美国向中国转让和投资这类技术,也延长了这类技术的生命周期。不过,企业盲目生产过多的衰退期技术产品会造成产能过剩,甚至牺牲环境成本和人力成本,这也是中国政府不愿意看到的,才有了去产能的产业转型政策,才有创新驱动发展的产业升级政策。

更为重要的是,原本在美国有绝对优势的技术(比如芯片、大飞机等),随着未来中国科技的发展,美国的优势会逐渐减少,这是美国对中国技术转移的潜在危机。多年来中美贸易的顺差主要来自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来自高技术产业的贸易顺差有限(如果基于附加值统计而不是贸易额统计的话),但从发展趋势来看中国对美国高技术产业领域的贸易顺差可能会增加,这可能是美国恐慌的原因之一。美国通过增加对中国制造产品的关税,来阻挠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其实质是要长期保持对中国技术转移的优势和渠道,从而持续获得更多的利润。

此消彼长,当两国的科技水平逐渐接近时,涉及技术转移的贸易问题会更多彰显出来,值得学者关注和研究。

猜你喜欢
优势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矮的优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中美贸易磋商再起波澜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画与话
发扬优势 有所作为
贸易统计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