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彤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河北 廊坊 065000)
警卫学属于法学学科门类、公安学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是全国唯一培养警卫专业人才的学科。按照《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版)》开展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取得了较好效果,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也显现出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些不足。结合从事多年教育管理工作经验,对教学实践进行总结,探索与创新警卫学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加强警卫学学科建设和培养高素质公安警卫人才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1.学科发展定位、研究方向还需要进一步论证凝练。发展定位是学科健康向上发展的航标,应结合警卫学学科发展实际,准确把握警卫学学科定位,确定今后发展方向和目标,进而提出重点发展研究方向。就目前来讲,警卫学学科发展定位还有进一步凝练提升的空间,特别是公安警卫部队退出现役,为警卫学科拓展新的内涵和外延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学科发展定位的凝练提升必然带来研究方向的增加和拓宽,需根据学科发展、社会实践和用人单位实际需求,重新梳理警卫领域研究方向,使研究方向与研究生的自身特点、职业规划更加契合。
2.培养目标和核心能力设计与本科教育区分度不显著。警卫学学科的培养目标和核心能力设计是警卫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和核心能力设计的延续和提升,由于警卫学学科开办时间较短,培养目标和核心能力设计有待进一步提升与本科教育的区分度。
3.警卫学学科梯队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科梯队成员的能力素质在警卫学学科建设发展中起到关键性作用,不断优化完善导师队伍结构,提升导师队伍能力素质,将对警卫学学科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警卫学学科导师队伍人数偏少,导师承担研究生、本科教学日常工作量大;具有正高级技术职称和博士学位的教师偏少。兼职导师成员以各省区市警卫部门高级领导为主,虽然为研究生开展调研工作带来便利条件,但是兼职导师日常公务繁忙,来院开展讲座、授课机会不多,双导师制落实效果不明显。因此,导师队伍需要进一步优化,还需聘请警卫一线业务骨干加入到兼职导师队伍中。
4.学科梯队成员学术科研成果等级不高,学科点在学术科研方面影响力不足。由于导师人数较少,日常工作量大,导师开展学术研究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不多,更没有专职的科研人员开展学术研究工作。投入时间少,造成调查研究不够深入,科研项目凝练准确度有待提高,所以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申报成功率不高,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也相对较少。校局合作体现不足,与各省区市警卫局专家合作开展学术研究较少,大多是学科梯队内部自行研究,研究成果向警卫一线转化效果不明显,提供智力支持和咨询服务能力有待加强。
5.毕业生在体能技能方面还不能完全满足第一任职需要。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体能技能训练的延续和提高。军事技能体能方面的课时量较少,除了学员自主开展体能技能训练以外,并没有其他训练途径和动力,只是在近几年才开设了研究生毕业前的任职培训,但强度不足。从警卫部门反馈毕业生情况以及赴各省区市警卫局调研、座谈情况来看,个别毕业生在长跑、射击、搏击等体能技能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这与人才培养的目标存在一定偏差。
1.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明确了改进警卫形式的总要求,给警卫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日益开放的警卫工作环境背景下,既要保证警卫目标绝对安全,又要不断提升勤务规范化、管理正规化和信息一体化,协调公安各警种之间密切协作。随着我国国际地位日益提升,领导人出访、互访频率增加,警卫人员在处理日常警卫工作的基础上,还要兼顾各警种之间协调配合、文明执勤、合理处理与群众之间的关系、熟练使用高精尖仪器设备等,这就要求警卫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2.全国各省区市警卫部门越来越重视警卫人员能力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公安部警卫局连续几年开展“全国公安警卫大比武”活动,结合警卫任务实际,设置各项比武科目,在体能技能等多个方面提升警卫人员综合素质。各省区市警卫部门都在警卫任务间歇期开展警卫业务培训、集训和练兵活动。
1.当前警卫学学科点的研究生毕业后定向分配到各省区市警卫部门,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对口性强,能够很快进入角色开展各项工作。公安警卫部队退出现役后,警卫学学科点的毕业生不仅仅是分配到警卫部门,也可能分配到公安系统的其他领域或部门,这就要求更加注重公安警种通修知识、技能的培养和提高,人才培养也要适当增加公安警种通修课程。
2.公安警卫部队退出现役后,警卫学学科研究的领域、涉及的范围将更加广泛,研究探讨增设学科、增加学科研究方向,都是在众多公安学科中提升竞争力、做大做强的必要条件。固定的人才培养模式必定不能满足即将呈现的多层次、多领域的人才培养需求,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势在必行。
优化原有“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凝练学科发展定位和研究方向,强化学科梯队建设,深化校局合作平台,导师与兼职导师共同承担人才培养任务,进一步解放和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努力将研究生向实用型、专家型方向培养。
1.加强警卫学学科理论和学科体系的建设,开展增设其他相关学科论证工作。警卫学学科是学校的独有学科,建立警卫学学科专业体系应该站在国家学科专业建设的角度,站在公安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高度来加强学科体系的建设和理论研究。要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来创新理论研究,做好学科体系的搭建工作。要把警卫工作的方针、原则变成理论和原则,要勇于创新、敢于创新理论,要从实践中把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原则。目前,经过前期调研和可行性分析以及相关专家学者论证,拟增设大型活动安保、涉外安保和无人机三个学科专业,以适应国家大型活动安全保卫任务快速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和高科技产品在安全保卫工作中越来越重要的现实需要,为政府机关、公安部门、企事业单位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2.加强学科梯队建设,打造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进一步优化导师队伍结构,通过引进高学历高素质人才,选拔、培养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加入到导师、助理导师队伍等方式,不断扩充壮大导师队伍。积极鼓励教师考研读博,为其提升自身学历和个人修养创造机会和条件;为教师最大限度争取外出学习、考察调研、参加学术交流研讨的机会,适时组织导师召开交流研讨活动,真正实现学习调研交流成果共享,不断提升导师队伍的能力水平。借助学校聘请教官政策,增加来自一线的业务骨干担任兼职导师的数量,进一步明确兼职导师的责权利,改进兼职导师聘任、考评机制,优先聘任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专业能力的兼职导师。
3.优化课程体系。结合警卫一线发展需要,不断优化研究生课程体系。打造警卫学重点核心课程,凝练学科点发展引领性、核心性理论思想,牵引、带动其他课程的系统性发展。进一步区分研究生课程和本科生课程,以培养创新思想为目的,以重点核心课程为基础,确保为研究生提供高质量、有深度、启发性强的课程资源。
4.完善教材体系。教材是课程的纲领,学科点必须有符合学科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教材体系。组织学科梯队成员对学科发展进行梳理,进一步明确和优化人才培养目标,打造符合警卫学学科人才培养特点的教材体系,用来拓宽理论知识的深度与广度。目前,依据警卫学学科发展趋势,结合当前公安警卫实际需要,警卫学学科点已经完成研究生教材编写的前期论证、调研工作,下一步将组建研究生教材编写组开展教材编写工作。
5.创新教学方法。一是推进研讨式、启发式教学。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推动案例式、专题式授课模式;创新性推出换位授课方法,让研究生站上讲台,对某一专题进行分析讲解,其他研究生提出问题和建议,大家共同讨论,导师最后进行点评,不断提升研究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警务硕士一线工作经验较为丰富的便利条件,尽可能安排学术性研究生和警务硕士合并上课,促进研究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二是打破师带徒传统观念,如果某一专题导师研究的不够深入,可以邀请警卫一线业务骨干或地方院校权威专家来院讲授,研究生能够获得最前沿的观点、最先进的理论知识,导师也能在丰富授课内容、挖掘理论研究深度方面获得帮助。三是组织学员参加警卫任务实践。以参加实战的方式开展教学,深入警卫一线工作岗位,以战代练,尤其是大型活动警卫工作,是绝佳的学习锻炼机会,将研究生安排到警卫工作的各个岗位,向身边的领导、师长学习本领、请教问题,进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
6.加强学术科研工作。导师队伍在学术科研工作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总体而言,学术成果的影响力不足,成果转化的效益不高,学术研究的深度不够。因此,需要着眼警卫一线工作实际,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警卫学学科前沿问题以及警卫工作中的重大争论,进一步凝练学术科研选题,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依托科研团队开展各项学术研究工作,可根据研究类别组建长期科研团队,如“大型活动安保科研团队”“反恐怖斗争科研团队”“突发事件处置科研团队”等,也可根据临时性任务组建临时性科研团队,如“冬奥会安保科研团队”“‘9·3’安保科研团队”“金砖领导人会晤安保科研团队”等。组建科研团队,可以更好地分配和利用资源,也便于团队之间分工协作,为凝练课题、冲击高级别科研立项奠定基础。积极鼓励研究生开展科技创新工作,支持和推广导师围绕警卫一线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性研讨,鼓励研究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协助导师开展科学研究,以此培养研究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7.加强学科基地建设,为学科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从目前警卫学学科基地功能发挥的情况看,其在服务教学实验、实践教学、科研立项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开展课题研究合作、科学研究选题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还不明显。研究生到研究生工作站真正进行科学研究的工作时间较少,而且研究生工作站的数量有限,不能完全覆盖我国公安警卫工作的多种情况。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科基地建设,使学科基地真正成为研究生开展学术研究的平台,不断推动警卫科研工作创新发展。
8.注重培养研究生调查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调研,通过社会调研、课程调研、论文调研等方式,安排研究生到警卫一线、公安机关、地方高校开展有针对性的调研工作,并通过提交调研报告、召开调研经验交流会等形式不断巩固调研成果。目前警卫学学科点已经着手开展此项工作,例如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为食品安全方面,学科点就协助其联系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前往调研食品安全相关工作模式、流程,特别是当前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在研究生通过调研获得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撰写的学位论文论点突出、论据详实、创新性强,对当前食品安全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受到了相关领导和论文答辩专家的好评。
9.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建立研究生实习实践长效机制,安排研究生到北戴河、海南两个实践教学基地参加警卫工作,根据警卫任务数量、特点以及举行大型活动频率,适时与其他省区市警卫局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以满足研究生实习实践需要。近年来,警卫学学科点安排导师带领研究生参加G20峰会、APEC会议、“9·3”安保等大型活动警卫工作,研究生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效果明显,学员反映良好。
10.培养研究生撰写论文的能力。论文既是进行学术研究、阐明个人观点的一种手段,又是阐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是对研究生调查研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的综合考察。警卫学学科点研究生论文大体可分为课程论文、会议论文和学位论文。课程论文,是课程考核方式的一种,学期初导师即可布置课程论文,要求研究生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和认识,针对某一事件、某一观点或者某一问题撰写论文,这种考核模式贯穿整个学期,锻炼研究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人才培养要求。会议论文,是利用学校与公安部警卫局联合举办全国公安警卫研讨会的机会,组织研究生撰写学术论文,并评选出优秀论文在研讨会上交流。学位论文,是研究生三年学业的高度总结,也是研究生三年学业的成果展示。警卫学学科点在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答辩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学科点结合研究生选题方向,为其量身定制调研单位,使研究生在调研过程中获得国内警卫工作方面最新、最全的资料,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当前一线警卫工作流程和工作模式,确保研究生学位论文题目紧跟当前热点难点问题,内容紧贴警卫实际,为一线警卫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一是警卫学学科点优势突出、特色明显,在公安学科中竞争力强。作为全国唯一开展警卫学历教育的学科,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警卫学学科点要有力把握学科优势,根据公安警卫发展趋势,调整优化学科结构,在原有学科方向的基础上培育重点、特色学科方向,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在众多公安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是导师梯队结构合理,导师能力素质强。导师人数不断增加,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呈正态分布,导师队伍研究领域划分明显,研究方向明确。导师有更多时间投入到学术研究中,学术科研水平高,学术成果丰硕,成果向教学转化效果明显,用人单位认可度高。
三是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毕业生对人才培养模式评价好。该模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创新意识强,成长空间大,满足毕业后第一任职需要,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高。
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学科建设成功与否的必要条件,也是高等院校教育发展的根本所在。在人才需求呈现多元化的今天,只有善于总结,勇于创新,在学科建设持续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而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才能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