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攀枝花市民政局蹄疾步稳加强地名管理,助推城市文明更上新台阶。
一是管好“增量”。协调发改、住建等部门,共同商议在项目立项审批环节加强对攀枝花市建筑名称的审核把关,避免新增“大”“洋”“怪”“重”等4类问题地名;积极向市人大争取,将《攀枝花市地名管理办法》纳入地方立法5年规划,为攀枝花市新增地名规范化管理提供法制 保障。
二是整治“存量”。在保持地名相对稳定前提下,逐步清理已有不规范地名。截至目前,清理出不规范地名 53 条,已从“音”“形”“意”“位”“类”等5方面对其中21条不规范地名完成标准化处理,有力延续了攀枝花三线建设历史地名“文脉”。
三是挖掘“底蕴”。在地名命名工作中统筹考虑地理风貌、民俗风情、历史典故等因素,发动民间力量参与命名,使新地名具有更深厚的攀枝花文化底蕴。如:对攀枝花市仁和区大河流域主城区段12座新桥命名工作中,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桥梁名称,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命名方案50余个,经筛选、论证等程序后,12座新桥均完成正式命名,有了独一无二的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