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延春,王可心
(郑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交往实践理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明确指出人类的存在方式是由人类的实践活动形式所决定的,即“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1]。交往实践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有的存在方式,是人类社会生产的基本前提。人是“现实中的个人”[2],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决定了人的物质交往实践和精神交往实践的变化发展。物质交往是精神交往的基础,是交往主体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形态。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更是物质交往实践中的人,网络交往已经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的物质交往方式,改变着人的精神交往实践,对网络交往实践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那些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3]。网络交往的出现是一种客观的物质交往实践的发展,对当代人们的交往实践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网络交往的虚拟性、广泛性和依赖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物质交往实践的发展变化。“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变革的实践”[4]。
1.网络交往的虚拟性。网络交往通过虚拟的交往平台完成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这种交往活动不同于传统的交往方式,把各种交往信息数字化,在虚拟环境中完成交往实践。第一,网络交往主体身份虚拟化。在网络交往过程中,交往主体没有必要把自己的身份完全公之于众,甚至可以在网络中虚拟出完全不同于真实自我的形象和身份。这种主体身份的数字化使网络交往无限延伸至独立的个体,个体所拥有的各种特征、所心仪的社会活动和所偏向的价值观都可以通过交往主体身份数字化的方式在网络平台上找到聚集地。网络交往主体身份的虚拟性弱化了对交往活动的真实性的要求,在交往实践中会导致不良信息和虚假信息的流入,影响网络交往的健康发展。第二,网络交往空间的虚拟性。网络空间是以数字化方式重塑的新的社会交往环境和社会生活空间,网络交往是以虚拟平台为载体,个人对各种不同的内容进行自主选择,按照个人喜好来选择能够满足自己的交往需求的活动方式。这种虚拟性为个人自主意识的建立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条件。网络交往的虚拟性对人的交往实践的影响越来越大。
已有研究表明,不同的微胶囊包裹工艺方法对微胶囊的性质会有较大的影响。朱红梅等人比较了4种物理方法对制备香草兰精油微胶囊的影响[6]; 贺龙通过制备3种甜橙微胶囊,研究不同工艺步骤对微胶囊的性能的影响[7]; Zasypkin等人研究了不同的改性淀粉用于挤压糖玻璃化包埋风味物质的影响[8]; Tackenberg等人采用麦芽糊精、蔗糖和水的混合物对风味油进行包埋,研究各组分对胶囊固体性质影响[9]。目前,虽然有较多论文研究了不同的微胶囊制备工艺对微胶囊的影响,但是针对挤压法的工艺研究较少。
2.网络交往的广泛性。马克思、恩格斯的交往实践理论体现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个人彼此间的交往”“和他人交往”“内部和外部的交往”“普遍交往”“世界交往”“广泛的国际交往”等类别。其中所涉及的客体,既有个人彼此的沟通交流,又有国家之间的外交活动;所涉及的范围既有个人意见的发表,又有政策的发布;所涉及的领域,既有个人生活,又有宇宙探索。这极大地显示了网络交往的广泛性。第一,网络交往范围广泛。网络交往平台不受地域、时间、语言、行业等限制,只要交往主体需要,就能够根据要求适当拓宽自身的交往范围。第二,网络交往影响广泛。网络交往的范围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展,种类不断增加,其产生的影响也不断扩大。网络信息传播发展迅猛,但我国对于网络交往的管理没有完全跟上其发展的步伐,网络交友、网络交易、网络教学、网络宣传等内容充斥网络交往实践中,威胁着网络交往的安全。
3.网络舆论环境的变化。网络是一个开放的舆论环境,网络情景形式丰富,内容混杂,因而网络交往很有可能隐藏一些负面的、有损社会公德和国家安全的信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种社会思潮涌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舆论环境不断发生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网络主流文化、发挥先进文化在网络交往实践中的积极作用的过程中受到了挑战。
1.培养正确的理论认知。加强网络交往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青年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价值观的必由之路。当个体在网络时代进行交往实践时,开放的环境会使个体根据自身的接受能力对理论进行有选择性的认知和接受。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常常偏重于说教式的理论教育,忽略了交往实践的变化发展,忽视了受教育者的接受能力和认知特点。因此,网络交往中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建立理论学习平台,发挥受教育者的主动权,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理论认知。教育者要引导青年大学生在网络交往和海量信息中保持警惕,学会辨别信息的目的性和真实性。要正确处理网络平台利用与推动交往实践发展的关系,充分吸收网络中的知识养分,抵制网络交往中不良价值观的影响和传播。
2.3.5采收一般采收期10月下旬,采收时分出萌麻、米麻,分别装箱,记录,并注意轻拿轻放,不造成机械损伤。
2.网络交往规则不明确。网络交往中信息筛选和内容审查环节薄弱,无论网络交往主体学识水平高低、个人能力强弱、社会地位高低,只要交往主体有网络交往的意愿,就能够成为网络交往中的一员。网络交往主体的多元化导致了网络交往内容的复杂性。目前,我国没有完善的网络交往规则对此予以规范,以至于在网络交往中出现一些不良现象,从而威胁着现实社会人与人之间信任关系的建立。网络交往为人们提供了自由表达的平台,但这并不意味着言论自由是没有法规和道德限制的。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的青年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所接触的大多是碎片化信息,而一些网络信息为博眼球而夸大事实、模糊是非界限,导致青年大学生丧失批判性的思维和逻辑思考能力,从而对自我认识和社会认知不足,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3.网络交往的依赖性。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强调,“只要分工还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然形成的,那么人本身的活动对于人来说就成为一种异己的、同他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压迫着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5]。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交往形态要经历从“人的依赖关系”到“物的依赖关系”再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由于网络交往信息数字化的特点,网络交往主体借助于数字化的信息对其真实身份、性别等进行虚拟,交往方式更加简化,人们对网络交往的依赖性逐渐增强。网络的大量信息使人们产生了越来越大的依赖感,人们很容易陷入信息选择困惑中,从而失去选择能力。
运河通航现实条件允许的最大理论尺度(总长、总宽)远高于《办法》修订尺度,说明理论尺度仅能作为上限原则,主尺度全面放宽尚不具备现实土壤。
从“现实的个人”出发,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交往实践中的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6]。网络交往的发展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1.网络交往带来精神交往实践的新变化。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了“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概念。“人们是自己的观念、思想等等的生产者,但这里所说的人们是现实的、从事活动的人们,他们受着自己的生产力的一定发展以及与这种发展相适应的交往(直到它的最遥远的形式)的制约。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7]。网络交往的发展带来了人们的物质交往实践的变化,而物质交往的变化也必然导致精神交往实践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作为“现实的个人”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因此,网络交往中精神交往实践的新变化是影响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因素。
4.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身份相互转变。网络交往提供的是一种互动式平台,网络交往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身份界限更加灵活。在网络信息平台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教育者不能完全了解受教育者的知识背景、道德水平以及个人需求,因而教育的针对性不强。同时,受教育者在网络平台中接受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后又会成为他人的教育者,从而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范围。
2.优化网络交往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8]。网络交往主体众多,交往形式多样,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9]。因此,网络交往背景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打造有利于青年大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平台。这不仅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而且要建立以法律制度为保障、以技术控制为支撑、以道德自律为内容的网络监管机制。针对网络交往话语偏向生活,网络交往中使用的方言、俚语等生活化取向,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仅要理解和适当运用内涵积极的网络语言,而且要在网络交往平台上采用简洁、凝练的语言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从而有助于青年大学生主动浏览和自觉接受。同时,教育者要不断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创造有利于实践的机会,使网络环境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通过网络交往促进人的发展。2016年12月7日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城市居民的公民性指的是他们参与社区或各种政治事务的意愿和倾向,一般来说居民的公民性越强,就越具有社会责任感,就越会关注较低层人民的生活,包括外来迁移人口,由此也就越容易接受外来迁移人口而不排斥他们。
3.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利用网络载体的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者是“现实中的个人”,也会受到网络交往带来的物质交往实践和精神交往实践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结合实际,合理地判断、分析和使用网络信息。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善于捕捉广大青年大学生关注的网络信息,充分考虑网络时代青年大学生的个体差异,用简洁易懂的语言解读理论原理、分析问题。针对青年大学生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充分利用网络文化产品和相关服务,创新青年大学生乐于参与讨论的文化产品。加强网络文化产品研发基地建设,发挥优秀网络文化产品的引领作用。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的优势,广泛争取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支持,开展网络阅读、网络课堂、网络公益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传递真善美,弘扬正能量。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使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网络交往实践,更好地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6.
[2] [3][5][7]德意志意识形态[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19,19,27,19.
[4]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9,92.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15.
[9]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