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长河下的个体变迁

2018-02-06 08:59王显韬
牡丹 2018年35期
关键词:巧巧樟柯江湖

王显韬

贾樟柯的电影从来不会带给观众生涩的感觉,他是中国第六代导演中以时代来诉说故事的典型之一。娓娓道来是贾樟柯一贯的表现手法,电影中丝毫看不到导演对于生活的急躁,因为他始终是在描述着自己记忆中的时代和城市的样子,同时将时间带给他思维上的变化融入梦境中的个体中,似乎他所表现的每一个人都伤痕累累,而这种伤痕便是时代赋予他们的。

笔者始终都不认为第六代导演的影片应该在电影院这样的氛围内进行观看,虽然黑暗的环境可以让观众集中注意力于电影之中,但对于贾樟柯导演的电影来讲,笔者更愿意一遍一遍地对其进行温故,更愿意将自己沉浸在他所提供给观者的时代氛围内,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笔者对导演的尊重。《江湖儿女》并不是一部很难理解的电影,娓娓道来的情节与故事,一如贾樟柯过往的拍摄方式,将整部影片切分成了几个独立的叙事模块,但这一次贾樟柯没有用到类似《山河故人》《三峡好人》中的小标题进行串联,而是以更多的时代元素为连接点。几乎每一位观众都可以发现贾樟柯的这一部电影已经不再迎合观众或是迎合影评人对其以往的定位,影片中并没有出现很多可以供解读的符号,有的只是代表着特定时代的时间符号。而在去掉符号的同时,他在试图将之前的影片进行串联。这样的串联并不单单是影片内容的串联,同时也将中国的大片有着故事的土地串联起来,可以看出导演对西部地区有着一种特别的情怀。

影片中的女性“巧巧”是一个绝对中心的人物,而贾樟柯也同样将表现的重点放在巧巧这个人物随着时代的变迁一次又一次的重生故事之上。如果將影片以“巧巧”这个人物形象分成几个阶段,那便是“往事”“重生”与“未来”。巧巧在影片的最开始并没有具有江湖的属性,只是以江湖大哥“斌哥”女朋友的身份出现于观众面前。直到皇冠车被砸,斌哥被打得奄奄一息之时,巧巧对天鸣枪三声,这三声枪响救了斌哥。而枪的位置转化也象征着身份的转化,从此之后“巧巧”的身上便有了江湖儿女的属性。如果以“枪”这个符号作为巧巧身份以及情感的转折点,拿“枪”之前的巧巧只是作为一个恋爱中的女人形象,而在这之后,江湖义女的形象便附着在她的身上,这个时候贾樟柯才真正地将“江湖儿女”的含义融入到整部电影中。

在影片的第二个阶段,导演将影片的全部重心都放在“巧巧”身上,五年的牢狱生活中,巧巧并没有看到“斌哥”一次,但有情有义的她始终没有轻言放弃,她需要的并不是像以前一样的生活,而是一个当面的告别。斌哥最后还是与巧巧完成了见面,而这之后,二人又一次分别。对于巧巧来说,这一次的分别是对前五年的告别。告别的是那个曾经执着的自己,告别的是那个她并不曾参与其中的时代,最重要的是,她决定自己的路,要自己一个人走下去。

影片的第三个阶段依然回到了影片最开始的山西大同,对于导演来说,回到大同并不仅仅是回到了影片最开始的地方,大同代表着江湖,代表着巧巧与斌哥的回忆。安排二人在这里完成一次身份上的转化便再合适不过了。再次回到大同的斌哥成了一个残疾人,而巧巧成为江湖中人。巧巧对斌哥说:“你不在江湖了,江湖的事,你不懂。”这个时候,她早已放下了对于斌哥的感情,却承担着对于斌哥的“义”。无情却有“义”便是这个阶段对于巧巧最合理的表述。自此,两人的身份也完成了互换,这也意味着二人即将分道扬镳。

整部影片带有着强烈的女性主义倾向,或许这是贾樟柯作为导演想要表达的内容,或许这是贾樟柯作为丈夫对于朝夕相处的妻子的一些理解。总之,导演对于这个女性角色付出了很多,也真正地从客观角度向观者展示了江湖儿女中的情与义。用导演的话说便是,所谓江湖就是人与人之间处理事情的方法,怎么为人处世,是江湖的基本规则。或者说,用江湖道义为人处事的人才算是江湖儿女,一旦抛弃,也就不在江湖了。同样,将他自己心中的江湖呈现在他最钟情的荧幕之上。

以贾樟柯等人为代表的中国第六代导演为中国电影打开了新的探索道路,他们不同于革命年代的左翼电影运动题材,更不同于第五代导演所讲述的宏大历史题材,而是将摄像机的焦点放在中国最小城市中的最小人物身上。或许他们缺少了第五代导演的忧国忧民意识,但他们将自己的情怀附着在小人物身上,也是从他们开始,中国人民的“神秘”生活慢慢在世界人民面前上掀开了面纱。通过他们的摄像机,观者了解到了最为朴素、最为真实的生命。当城市的形象、城市中的人、城市中的故事被空前放大时,中国社会发展的形态便一览无余地呈现在观众的视野中。中国第六代导演在思维意识层面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有着一定程度的相似。导演在进行影片拍摄的同时,力求在影片中做到自我消除,以类似上帝的视角,将所发生的一切事情以最平淡的方式展现出来,在最朴素的镜头中把画面的张力全部展现出来。贾樟柯导演的影片中,有小偷,有暴徒,有骗子,有妓女,有种种人们可以想象到的身处社会边缘的人物,难能可贵的是他可以既不带鄙夷也不带同情地去看待他们。就像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所主张的,以最平凡的人物为中心,发现他们生活中最不平凡的故事。

《江湖儿女》这部影片,更像是贾樟柯对于自己前几十年生活的一个总结,也像是他对妻子的一份告白,高度的个人化表达便是这部电影的一个中心词语。用时代中的人讲述时代中的故事,用时代中的故事演绎出导演心目中的江湖。导演有着文人似的高雅情趣,不去迎合任何一位观众,仅仅是跟随自己的心愿。

猜你喜欢
巧巧樟柯江湖
落汤鸡
凶爸爸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爱的江湖
贾樟柯电影的叙事美学
贾樟柯:走西方
相忘于江湖
相忘于江湖
贾樟柯:我的电影基因
流行歌曲——贾樟柯的银幕“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