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文化之都”对我国“城市群”形象推广的借鉴与启示

2018-02-06 18:52张治军
关键词:推广城市群启示

张治军

【摘 要】 "欧洲文化之都"是盛行的一种"文化城市"战略,是以文化带动城市发展,保持欧洲文化多元化与丰富性。城市群是城市发展的成熟阶段,是区域经济交互发展的产物,本质是多城市化、都市化和一体化。城市群与周边城市开展多边性文化活动,可以借鉴"欧洲文化之都",以文化为核心运用历史文化遗产,规划城市文化空间,塑造城市文化品格,从而提升城市形象,推广城市品牌。

【Abstract】The “European Capital of Culture” is a popular strategy of “cultural city”, which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with culture, and maintains the diversity and richness of the European culture. Urban agglomeration is a mature stage of urban development, which is the product of the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the essence is multi-urban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integration. When urban agglomeration and surrounding cities carry out multilateral cultural activities, the "capital of European culture"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Therefore, taking culture as the core, using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planning the urban cultural space and shaping the urban cultural character, so as to enhance the city image and promote the urban brand.

【关键词】欧洲文化之都;城市群;推广;启示

【Keywords】ECC; urban agglomeration; development; revelation

【中图分类号】F299.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8)01-0115-02

1 “欧洲文化之都”的内涵以及功能

“欧洲文化之都”①是每年从欧盟加盟国中选取两座城市②作为文化首都,依据自身特色拟定主题,开展为期一年全民参与的艺术文化活动。ECC的创办旨在助推其文化、社会和经济发展,实现转型和复兴,在提升当地城市形象,吸引国际社会关注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如1990年苏格兰老工业城市拉斯哥遵循“文化牵引经济”的理念,整顿原有城建设施,开发观光资源,开展“城市再生”工程,以“新兴文化城市”的姿态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2中国“城市群”的提起与发展

城市群是以区域网络为纽带,由若干个密集分布的不同等级的城市通过空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城市—区域系统,是生产力发展、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的产物。

2012年由学者方创琳编写的《2010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称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跻身于6大世界级城市群。③2015年世界银行发布报告,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超越日本东京,成为世界人口和面积最大的城市群。④至2017年3月底,国务院共先后批复了6个国家级城市群⑤。

3 中国“城市群”的影响因素

城市群内部具有各自的功能分工,相互间影响和联系,呈现出相对的独立性,核心在于城市间的紧密联系和协同互动。适度的空间范围和城市数量对于城市群内部分工和功能完善具有重要作用。不同规模城市群由于地理、区位、交通以及辐射集聚能力的差异,应保持相应的城市间距离⑥。

另外,城市群能够成“群”的关键在于城市间的紧密联系和协同互动,实现城市间要素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基础设施对接、产业关联配套、公共服务均等,充分发挥城市群的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和协同效应。因此必须要考虑三方面的影响因素。一是城市间的行政区划分割因素影响城市间的要素自由流动和资源高效配置;二是城市自身的规模、功能大小、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等;三是城市群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因素。

4 “欧洲文化之都”对于“城市群”合作与一体化的启示

一是多样性的融合是城市间合作的目的。ECC“多样性的融合”的创办理念旨在实现语言与国民精神不同的欧洲各国之间相互的文化理解,通过不同的国家之间长期的文化理解,促进欧盟各国市民之间的连带意识以及政治参与意识。迄今为止,文化观光吸引游客可以产生较高的投资收益,提振观光经济。通过投资兴建文化活动设施,繁荣文化活动市场,来促进文化环境的总体环境。除此之外,通过活动提升地区知名度和城市形象(城市品牌力),从而提高文化产業产值、促进城市的再生、提高对创意文化产业以及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是ECC的成功之道在于“自下而上、全民参与”[1]。其实ECC也面临着很多的课题。在主办城市的活动过后,整个城市难得的文化投资无法运用在后续的城市经营与建设,因此并非所有的活动都是成功的。短期的阶段性观光收益并不是ECC的着眼点,多类型的主办城市、各具特色的活动主题和自下而上的全民参与的运营手段,才是获得内外支持和保证城市长期发展的关键。

三是ECC追求解放当地居民创造性的政策。善待创造性的城市创意,才能吸引推动城市经济的人才,解放当地居民的创造性,才是ECC的功能所在。ECC既不是城市建设者也不是城市规划者,其内涵不是为了促进观光收益的经济效果,而是寻求城市间的共存和共生[2]。ECC成功源自于从欧盟各地汇集而来的优秀的文化活动策划人的努力。与其说他们是文化精英,不如说他们是专业人才,是与普通市民参与ECC事业的共同创建者。由此来看,文化活动有必要从文化创意的垄断(生产主导)向着创意的解放(市民生产消费活动的活化)转换。endprint

5 中国“城市群”建设与发展的出路与对策

总之,在中国“城市群”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问题上,如何塑造本土文化形象,打造本土文化品牌是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竞争力,是提升“城市群”内涵与意义的战略性构想所在。

一是以人为本。创造文化的主体是人,在城市里任何一个人都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城市形象建设要传承历史文化,创造新文化,打造创造者聚集的城市。中国自古就有建造公共设施,培育人才的传统。比如市民活动中心和图书馆等,都是可以延续到未来的重要的文化据点,当然还有民间私人文化交流机构,也是支撑当地居民的文化基石。以居民为中心,经济界、政界、文化界团结一致,才能打造吸引创造性文化人才的机制。当然,还有必要培养整个城市对待人才温柔以待严厉批判的教养和眼光。这样才能够使得每个人拥有的不同文化价值,相互刺激交融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文化价值。

二是利用本土资源,加强人与地域的联系,实现文化融合、城市创生。物资和人力在城市同时交汇,各色人等带来多样的文化,多样文化汇集、交融、发酵,从而产生新的文化并向四周传播。物资和人力在交汇的同时,城市也成为了多样文化和信息交融的文化结点。城市不单只是接受多样文化,更要积极吸收内化,从而转变为自身特有的文化。城市是文化的承担者,但仅靠当地居民是远远不够的,游客、投资商和留学生等包含在内的广义的“VISITOR”,都应该视为城市的承担者,由此产生出新的城市活力,促进对外城市形象的变革,促进观光、游客聚集,推进打造人群聚集的城市。

三是实现城市文化的产业化、产业的文化化。人们的需求和价值观趋向高度化、多样化,追求更高的附加价值,内含多样性的文化价值高涨。如意大利米兰,其前瞻的城市设计、产业的文化,就是依靠文化价值提升了产业的竞争力,作为一个整体的都市文化品牌,成功实现了产业的活化。我国城市群也可以此为模板,面向产业的高附加值打造产业平台,文化创造机制。这样的思考和方法论,不单适用于时尚产业,同样适合于第二产业,甚至是第一,第三产业。

6 结语

我国社会正经历着从人口增加到老龄少子化,从经济高度增长到稳定增长,从重型大型产业到软实力、高附加值,从大量消费社会到循环利用社会的巨型转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也越发地多样化复杂化,一方面强调尊重个体的价值观和需求,另一方面也寻求着由于IT高速发展和普及所带来的相互沟通和理解。甚至在城市社区,延续至今的地缘性和血源性关系,也逐渐向NPO、志愿者等有着共同目的和志向的人群构成的社区集体转变。城市发展也从追求人口数量及经济增长等定量指标,转变为追求居住、通勤、旅游等诸多定性指标的提高。如今已经不再是追求体量的扩张,或者追求发展增长的跑步走时代,而是追求实质竞争的时代。以后的中国城市应该怀有自发的内在的成长的目标,以崭新的姿态面向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面对时代发展的良机,敢于自我改变。

【注释】

①全称为European Capital of Culture。以下简称ECC。

②2006年前是一座城市。

③引自新华网《长三角跻身6大世界级城市群》(2017-04-02)。

④引自新浪網《世行:珠三角超东京成世界最大城市带?》(2016-06-05)。

⑤6大城市群分别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哈长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

⑥引自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我国城市群建设的战略构想》(2013-02-01)。

【参考文献】

【1】黄征学.城市群:理论与实践[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2】张宇星.城市群空间演化动力机制初探——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 城市规划,2006(1):61-66+87.endprint

猜你喜欢
推广城市群启示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国产小成本电影全媒体推广的边际效应探究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组织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