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聘、镇管、村用:乡村民政的结构性改革
——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的创新实践

2018-02-06 23:30
中国民政 2018年19期
关键词:延川县民政工作民政

按照民政部党组“下基层、作调研、抓落实”总体部署,第5工作组赴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蹲点调研,在工作组有力指导推动下,延川县基层民政工作得到全面加强。调研发现,为解决乡村民政力量少、沉不下去和工作“量”大、“质”不优等诸多问题,今年6月,延川县印发《村(社区)级民生社保协理员管理办法(试行)》,按照“费随事转”原则,创新建立“县聘、镇管、村用”民政服务机制,使力量下沉到群众身边,有效提升了服务效率和质量。

调研认为,新时代乡村民政工作伴随市场化、现代化、民主化和经济社会加速转型发展,尤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公共服务资源不平衡不充分,地域广、服务对象多、点多线长,面对群众需求这个最大实际,“县、乡、村”级民政应进行结构性改革或转换。延川县创新“县聘、镇管、村用”民政服务机制,实现从“分级管理”向“垂直服务”转型,有利于精准解决群众个性化需求、在“群众身边”筑起一道民生兜底保障网,较好解决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背景起因

延川县位于陕西省北部,是革命老区县,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工作生活了七年,带领乡亲们一起艰苦创业、战天斗地,为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敢做敢为、苦干实干,孕育了照耀人心的梁家河精神,展示了共产党人为民造福的伟大情怀。

延川县辖7镇1街1社管中心,163个行政村、14个村社区,总土地面积1985平方公里,总人口19.2万人。全县共有城市低保对象3023户、7370人;农村低保对象5245户、13765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529人,其中分散供养对象486人;城市“三无”人员52人、孤儿150人、高龄老人10589人。该县在落实民政政策上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但民政保障对象多、乡村工作力量少、经费不足、工作量大等问题,已成为制约乡村民政发展的一个“瓶颈”。尤其是近几年,该县加速城镇化,新一轮撤乡并镇后,乡村民政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一是乡村民政服务对象增多、需求多元,正由“为社会弱势群体服务”向“为全民服务”转型,返贫、受困、大病户掌握不及时,流动人口增多,政策宣传不深入、不到位,民情、民意、民需得不到及时反馈和解决。

二是县、镇级民政工作力量少、沉不下去,服务点多线长、进村入户难、服务成本高、经常性服务质量不高,特别是民政干部不在村里住,对群众需求服务不精准,对一些便民服务常常是“鞭长莫及、力不从心”。

三是公共服务资源难整合、办公服务效率低,县、镇两级没有形成合力,“头重脚轻”,很多工作层层“加码”,到村一级却常“落空”;办事程序多,无论是进村入户、还是群众来办事,大量时间精力都“空耗”在路上,群众不满意。

我们通过深入剖析该县刘家山村、关庄镇民政工作发现,乡村经常性、非经常性民政服务对象及工作,主要集中在“群众身边的便民服务”上:如五保户、残疾人、优抚对象、低保和贫困户、困境儿童、高龄老人、临时救助等民政服务对象,涉及他们的养老金、救助金、优抚金、医疗报销、各类补助等均实现财政“一卡式”发放,大量的工作是入户走访、宣传政策、经常性困难帮扶、及时了解反馈民情民意和各类诉求等服务。

为解决上述问题、满足群众需求,延川县“县聘、镇管、村用”民政服务机制应运而生。此机制旨在“优化服务管理体制结构”,由以往“分级管理”向“垂直服务”转型。

主要做法

延川县按照“谁聘用、谁负责、谁管理”原则,建立“县聘、镇管、村用”工作机制。从强化县级主体责任入手,明确县、镇、村各自职能,为行政村(社区)共配备民生社保协理员177名,通过“阿里钉钉APP”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县、镇、村民政一网式“垂直服务”,资源随群众需求下沉到户、力量建在群众身边,反馈民情民意、提供便民服务更加及时。按照专业化、规范化要求,民生社保协理员经培训后,统一着装、佩戴上岗证等,以上门服务为主,提高了群众满意度。

(一)制定“县聘”办法。延川县民政局负责民生社保协理员的选聘审批、教育培训、业务指导工作。坚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贫困户优先的选聘原则。镇(街)、社管中心配合各管理单位搞好选聘,结合人选的身体状况、思想品德、素质、能力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判。采取一年一聘,可连选连聘,每年签订聘用协议,量化工作任务,实行目标管理。选聘条件:长住本村;拥护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年龄18—55周岁,身体健康并能胜任本岗位工作要求。村两委会负责人原则上不参与选聘。

(二)强化“镇管”责任。各镇(街)社管中心负责工作考核和日常管理。一是制定考核标准方法。镇(街)社管中心根据考核评议标准,采取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村(居)两委评议和群众测评相结合的方法,在村(居)两委的共同配合下,严格考核评议。将群众评议作为考评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考核评议档案。二是采取量化考评。考核评议的结果分为优秀、称职、不称职三档,考评为优秀和称职的可继续聘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确定为不称职,予以解聘:不能履行岗位职责的;测评不满意的;在采集、统计、上报信息数据不及时或弄虚作假的;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严重影响的;长期不住村的;有其他严重违规违法情形的。解聘后空缺人员,在一个月内进行选聘。三是抓好岗前培训。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3天。各管理单位提前制定培训计划。县财政根据培训计划和实际培训情况,将培训经费纳入预算统筹安排。四是建立激励机制。各管理单位和镇(街)社管中心每年可对优秀的村级民生社保协理员表彰一次,并予以适当奖励。对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的可直接续聘,符合条件的可优先列入村级后备干部加以培养。五是规范日常管理。各镇(街)、社管中心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加强业务指导、信息服务,定期检查工作落实情况,并做好信息统计、上报工作。做好民生社保协理员的日常管理,建立例会制度,细化工作档案,开展经常性的业务交流,及时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弥补不足,促进工作。健全工作制度,配齐必要的表、簿、册、本等基础资料,方便群众办事。

(三)明确“村用”要求。村级民生社保协理员在村(居)两委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各村将民生社保协理员的选聘、考核、评议等工作列入村(居)民代表会议的议事日程,建立村(居)民评议监督机制。鼓励村(居)民积极参与各村民生社保协理员的选聘、考核和日常监督工作,广泛提出意见和建议。各民生社保协理员要定期向村(居)两委和镇(街)、社管中心报告工作。镇(街)、社管中心每季度向各管理单位通报工作情况。及时反映民生社保协理员的工作动态、津贴落实、履职情况和意见建议等。

(四)量化“民生社保协理员职责”。共15项具体职责:宣传贯彻民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做好居民的低保申请、入户调查和民主评议、公示的监督工作,负责低保(含五保)对象的日常管理工作;对所发生突发性自然灾害,及时核查上报,并做好影像资料采集工作;组织、指导辖区内退役士兵、士官培训和创业工作,提供就业信息;协助村(居)两委做好辖区内各类优抚对象各项待遇的落实。做好社会福利和老龄工作,统计留守老人、儿童数量,掌握本村孤寡老人、孤残儿童、留守儿童情况,提供相关信息;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和慈善事业;大力宣传、倡导移风易俗,文明从俭办婚、丧事;协助开展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等。

(五)县级财政保障。民生社保协理员工资每人每月800元,按季度发放,由县财政承担。有条件的镇(街)、社管中心、村(居)可以根据工作量和上级要求,结合镇村实际适当增加。经各管理单位签署审核意见后,由县财政部门审批直接发放到村级民生社保协理员个人账户。县财政要将各行业上级拨付的村级民生社保协理员各项工资补贴统一整合,把村级民生社保协理员的工资、培训经费、奖励和管理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及时落实到位。

(六)搭建信息化办公平台。延川县民政局引进“阿里钉钉APP”信息服务系统平台,年费用2.5万元,由县财政支付。镇(街)、社管中心、村(居),分别组建县、镇“民政工作群”,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如: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向群众宣讲民政政策法规,认真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即时报送乡村一线民政服务对象生活现状和需求等,并在第一时间以视频或语音等形式与群众实现现场互动、及时反馈解决情况。入群后可以免费发送信息、图片,并有定位、提醒、召开视频会议等功能,民政服务事项实现村、镇、县“一网通”,提升了服务效率质量。

主要成效

从延川县实践看,该机制发挥了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强大作用,是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创新为民爱民服务方式的有力举措,广受好评。

(一)从优化基层民政机构职能看,县、镇、村形成“垂直服务”结构,服务管理更加简化、快捷、高效。

——有利于强化县级民政的主体责任和作用。延川县对民政服务机制进行结构性调整,在统筹全局上,有利于及时采集民政需求信息、高效落实民政政策,形成较为稳定、完善的基层民政工作组织体系,夯实基层民政服务网。在服务方式上,改变以前“县、镇”一拥而上、集中定期式为群众服务的方式,实现“费随事转、力量下沉”,既强化了县级民政公共资源整合作用、减少服务管理环节,又有利于节约服务成本,为群众提供及时、高效、便捷的服务。

——有利于强化乡镇民政工作的管理督导责任。长期以来,镇村之间常常衔接不及时、沟通不到位,县级无法及时了解和掌握各项民生政策在基层的落实情况,基层服务对象的诉求和需要也不能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县聘、镇管、村用”民政机制,有利于发挥镇级的监管、培训、督导作用,切实让村级民政力量强起来、硬起来;有利于突出镇一级的经常性管理职责,优化服务程序、精准服务内容、提高为民服务效率和质量。

——有利于壮大村级民政工作力量。“县聘、镇管、村用”民政服务机制,既解决了乡村民政无场所办公、力量薄弱、沉不下去、提供经常性便民服务难、反馈情况滞后等问题,又能充分依靠群众力量,在群众身边就近服务,如送温暖、送帮扶、解民忧等。民生社保协理员从本村群众中产生,同住一村、经常面对面、心贴心,又是邻里乡亲,服务更加方便、及时、准确。

(二)从具体为民爱民实践看,有力推动“县、镇”由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型,并在村一级形成服务合力。

——思想宣传教育有力,凝聚民心取得新成效。延川县“阿里钉钉APP”信息服务系统平台,组织动员177名村民生社保协理员,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运行3个多月来,共转发理论文章、民政要闻、民政政策320余条,召开微视频会议6场次,通过宣传教育,鼓舞了群众、凝聚了民心,增强了信心。

——掌握群众诉求及时,为民服务快捷高效。全县177名民生社保协理员,身穿统一制服,佩戴上岗证,每年集中培训咨询,还利用办公信息平台搞好经常化政策培训。上岗3个月来,共走村入户5500多人次、网上解答低保、临时救助等政策咨询700余人次,3200多名群众第一时间分享政策解答信息;及时反馈群众诉求120余条,第一时间办结率达95%;传送信息图片400余幅,发送民政对象感谢信息70余条。

——县级公共服务资源直接到村,实现精准化服务。如用好公共养老服务资源,该县通过民生社保协理员队伍,精准了解乡村居民养老需求,并通过他们介绍县社会福利服务中心资源,先后动员20多位有需求的高龄分散供养老人及时入住。夏季强降雨洪涝灾害期间,通过民生社保协理员上报灾情10余次、传受灾图片100余张、数据120余条,县里及时对受灾对象实施救助。动态核查中,累计停发337人城市低保金、353人农村低保金,及时剔除去世高龄对象664人。

建议借鉴该县民政服务机制改革的经验,对“县聘、镇管、村用”民政机制进行试点、论证和推广。如在经济较发达地区、人口较多的地方,结合实际可研究推行“镇聘、村管、组用”民政机制,或“市聘、县管、社区用”等民政机制,对基层民政力量资源实现“有效整合”,由分级分层管理向“垂直服务”转型,由“粗放型管理”向“精准化服务”转变,依靠群众智慧和力量夯实为民爱民基础。

猜你喜欢
延川县民政工作民政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冬奥会中的“民政身影”
坚定履行新时代光荣使命——党的十九大以来民政工作综述
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救助寻亲,民政做了什么
时代民政工作怎么干?
乡村振兴视域下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困境及对策
数说加强基层民政工作
引民政之“水” 浇卫生之“田”
延川红枣营销对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