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 叶祝颐
国家统计局9月18日对外通报了5起典型统计违法案件。这是近两年来国家统计局持续加大对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的防范和惩治力度,查处的一批统计违法案件中的一部分。这些通报案件涉及天津市滨海新区、内蒙古通辽市、辽宁省铁岭市、山东省潍坊市、宁夏银川市,造假内容包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虚报统计数据、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和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虚报统计数据等。
国家统计局持续加大对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的防范和惩治力度,通报统计造假典型案例,其姿态和决心无疑值得肯定。统计数据造假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并非哪个地方的创造。比如,31个省份GDP总和长期超出全国GDP总量,以GDP为代表的统计数据造假的问题一直备受质疑。
针对统计造假的问题,国家统计局、监察部、司法部曾联合部署全国统计执法大检查活动。要求“严肃查处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理一批顶风作假的责任人,坚决遏制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的现象,进一步净化统计工作环境”。但是地方GDP总和高于全国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地方统计数据造假的消息仍然不断传来。
尽管中央正在推行节能减排政策,但是一些地方经济增长方式仍处高资源消耗的粗放水平。为了制造GDP,有的地方不惜大量消耗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他们为了获得立竿见影的政绩效果,不惜大搞增加GDP的形象工程,并想方设法把政绩工程折算成统计数据。
还有的地方上报统计数据时奉行双重标准:“摆政绩时是一个数字,要补贴时又是一个数字。”湖南新邵县热烈庆祝成功纳入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就颇能说明问题。“贫困县”为何“以耻为荣”呢?新邵县委书记伍备战一语道破天机:“为了争取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重点县,获得扶贫资金,我们特意压低了一些经济指标。”
尽管GDP崇拜备受诟病,但是这种发展观念仍有相当大的市场。近年来,新农村建设一哄而上,农民“被上楼”,土地城市化快速推进,地方政府过分依赖土地财政,豪华楼堂馆所建设风气盛行,就是例证。
从这个意义上讲,不仅GDP要打假,虚假统计要惩处,GDP核算体系也要华丽转身。针对GDP注水的问题,取消地方GDP统计的呼声不断。国家统计局原局长马建堂曾提出,要继续深化核算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地区GDP统一核算改革意见和实施方案的征求意见和报批进程。但是,有统计专家指出,在全国实施统一核算地方GDP,可能要在2016年执行。因为这涉及到报批和统计法的修改。如今,时间已经到了2018年9月,全国统一核算地方GDP一直没有下文。
再说,地方不统计GDP,中央的GDP数据从何而来?这些数据靠国家统计局花费人力物力大面积统计不现实,如果靠蜻蜓点水式的抽样调查又缺乏科学性与可信度。最后,依然难以摆脱把地方上报的数字作为GDP数据重要来源的统计魔咒。不过换成了地方不发布GDP,但是地方统计工作照做不误,GDP里的水分仍然难以拧干。
因此,要挤出统计数据里面的水分,除了坚决惩处被群众举报的弄虚作假案例以外,完善统计顶层制度设计,修正官员政绩评价体系尤为必要。只有痛下决心改革政绩评价体系,增加民众对官员绩效评价的话语权,让地方政府不单纯对统计数据特别是GDP负责,而是对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民生福祉负责,才有望修正官员的狭隘政绩观,实现政府职能的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