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新时代民生民政工作的根本遵循—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民生民政的系列重要论述

2018-02-06 21:51:12◎邹
中国民政 2018年7期
关键词:民政工作民政民生

◎邹 波

民政关乎民生,连着民心,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生民政工作,多次主持会议审议民政有关改革议题,多次深入城乡社区、困难群众家中和民政服务机构等考察指导,在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中,对民生民政工作的指导方针、宗旨理念、重点任务、思路方法等作了系统论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民生民政工作又提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民生民政的系列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民生民政的系列重要论述,对于做好新时代民生民政工作,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指导 意义。

一、深刻领悟习近平有关民生民政的系列重要 论述

习近平有关民生民政的系列重要论述,是一个随着时间推移、实践累积而步步深化、环环紧扣、层层展开的科学体系,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根本要求。习近平对民政工作高度重视,强调民政工作很重要,做民政工作,要怀着大爱之心、爱民之心。这是对民政工作者的根本要求。

(二)根本目的。“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实实在在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 公平”。

(三)方法思路。“民生工作要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这是做好民生工作的方法。“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做好民生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升为“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这是做好民生工作的 思路。

(四)工作重心。“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来进行,尤其要关注各方面困难群众”“对各类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时刻把他们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关心他们的疾苦,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在2015、2016、2017年新年贺词中,总书记都将关爱困难群众作为重要内容,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总书记满怀深情地指出,自己“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全党全社会要继续关心和帮助贫困人口和有困难的群众”。

(五)创新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中,总书记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概括为:要坚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在发挥好政府治理作用的基础上,健全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保护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权利、表达诉求、解决纠纷,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健全人民当家做主制度体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施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巩固基层政权,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激发社会活力。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民政业务多元,领域庞杂,总书记不仅在宏观上为民生民政工作作出指引,对不同业务领域的具体民政业务,也有很多重要指示。如要兜底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不断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优先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关心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年人,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社会组织管理,用好行政区划资源、保护地名文化,发展慈善事业,弘扬志愿精神等。

二、切实把握习近平有关民生民政系列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

习近平有关民生民政系列重要论述是在继承和发扬我们党民生民政建设优秀成果的基础上生成的,是集目标、内容、主体、原则、方法、手段、保障、路径等诸要素于一体的理论化的思想体系,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和厚重的民生情怀。我们要切实把握习近平有关民生民政系列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用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融入全部奋斗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的十九大报告以新的高度强调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坚持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基本要求。兜底线,就是要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织密网,就是要完善制度安排。建机制,就是既要统筹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又要强化部门的协同和制度的衔接。民政工作就是要编密织牢覆盖城乡、救急解难、托底有力、持续发展的基本民生安全网,把困难群众的民生底线兜牢兜实。

(三)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理念。共建,体现人民是建设的主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人民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人民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共治,体现人民是治理的主体。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享有最广泛、最充分的对国家和社会的管理权、监督权,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共享,体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努力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民生福祉上,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各方面权益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四)坚持加强基层的工作方法。民政工作的服务对象在基层,政策落实在基层,做好民生民政工作,要高度重视基层。要高度关注基层政权组织、经济组织、自治组织、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发展变化的特点,加强指导和管理,使各类基层组织按需设置、按职履责、有人办事、有章理事,既种好自留地、管好责任田,又唱好群英会、打好合力牌。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城乡社区治理、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等部署,健全基层民政工作领导体制,探索建立强化基础的长效机制。创新政府、社会组织、市场等多元主体协作推进基层民政工作的方式方法,完善服务平台,建好基层队伍。加强养老、救助、殡葬等基层民生服务设施建设,加快补足基层服务设施短板。

三、坚决答好新时代民生民政之卷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做好新时代民生民政工作,必须以习近平有关民生民政的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把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真真切切地写进“答卷”。

(一)深刻理解“时代”这个“出卷人”的根本要求。做好新时代民生民政工作,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用心书写为民答卷。坚持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追求,以民忧为己忧、以民盼为己盼、以民乐为己乐。要强化责任担当,坚持“功成不必在我”,多做打基础、管长远、利大局、惠民生的工作;坚持“建功必须有我”,尽心竭力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要勇于开拓创新,善于从战略上把握趋势、从全局上谋划工作,善于做好补短板、防风险的工作,特别要把助力脱贫攻坚作为当前民政工作的重点,推进社会救助制度的城乡统筹。要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着重在幼、学、劳、病、老、住、弱“七个有所”上用力,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

(二)戮力履行“民政工作者”这个“答卷人”的历史责任。做好新时代民生民政工作,必须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方略,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市场化、社会组织管理、基层社会治理、殡葬综合改革等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扩大民政工作的社会参与,着力构建政府、部门、社会、市场共同推进民政事业发展的格局,让一个个民生“难点”成为撬动社会进步的“支点”。要用好机关干部“蹲点乡、抓住县、联系省”的工作机制,将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推行政府购买服务与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提升乡镇民政服务能力和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推进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民政工作的决策部署在“最后一公里”落实。要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强化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落实党管干部原则,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民政干部队伍。

(三)全力满足“人民”这个“阅卷人”的美好需要。做好新时代民生民政工作,必须以适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按照统筹区域和城乡、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的要求,奋力推进民政事业发展,实现基本民生保障能力明显增强、相关社会治理水平显著提高、专项社会服务更加高效。坚持向下聚焦基层基础,向上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各类托养机构的管理,加快建立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管理有序、方便可及的养老及相关民政公共服务网络。切实加强民政系统作风建设,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撸起袖子加油干,把群众难事和长远大事结合起来,把民生实事和发展要事结合起来,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为群众办更多更好的实事,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97年前,李大钊曾说:“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不在过去,乃在将来。”现在,新时代的美好图景展现在我们面前,要把这个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广大民政工作者唯有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勇做新时代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锐意进取、苦干实干,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不断开创新时代民政事业改革发展新局面。

猜你喜欢
民政工作民政民生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中国民政(2022年5期)2023-01-08 04:31:01
冬奥会中的“民政身影”
中国民政(2022年3期)2022-08-31 09:31:18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河北画报(2020年21期)2020-12-14 03:16:16
救助寻亲,民政做了什么
中国民政(2019年12期)2020-01-02 09:12:02
时代民政工作怎么干?
中国民政(2019年13期)2019-08-06 07:45:44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人大建设(2017年8期)2018-01-22 02:04:23
数说加强基层民政工作
中国民政(2017年24期)2018-01-11 06:54:08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中国商界(2017年4期)2017-05-17 04:36:26
2016年民政工作要点
中国民政(2016年1期)2016-08-31 02:4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