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孜买提·艾木如拉木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 新疆 伊宁 835000)
[内容提要]农村文化大院在新疆农村建设中,结合农村群众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和实施,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填补农村文化建设的空间。新疆各族群众利用文化大院这个平台了解和学习党和政府的各项惠民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公民意识、法律意识和学习意识。农村文化大院成为乡村社会治理的有效平台,为新疆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坚定的基础。
农村文化大院是指设立在农村的,由一定的文化体育设施与文化管理服务团队组成的,把文化艺术、学习教育、科技普及等一系列活动融为一体的文化阵地。农村文化大院最早从农村群众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开始,在物质生活得到改善之后,成为农牧民群众按照自身条件自办各种文化活动的一种新兴模式。虽然到目前为止文化大院还没形成统一的建设标准,但重视和加强农村文化大院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表现,是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新趋势,有利于逐步提升农村群众综合文化素质的渠道,是党的农村工作方针政策在农村落到实处的具体体现,也是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兴载体。
与内地其他省市相比,新疆农村文化大院建设起步较晚,发展水平落后。2005年10月,我国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责任主体予以明确,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运动。各省市按照实际区情,开始设计并实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关工程。新疆也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启动农村文化大院建设项目。各县市紧密结合地方经济、文化等实际因素的基础上开始农村文化大院建设项目,形成农村文化大院建设的初步胜利。在新疆,农村文化大院这么一个公共文化服务载体经历从无到有的历史,形成新疆农村文化大院的萌芽阶段。
全疆各地农村文化大院在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引导和广大农村居民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地开始投入使用。问题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得以解决。农村文化大院的运行过程中出现了资金严重欠缺、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单一、村民参与积极性低等一系列问题,产生了农村文化大院较低的服务能力与农村群众高文化需求之间的现实矛盾。在这样的形势下,各级政府积极探讨,采取从政府财政划拨专项资金、组织符合实际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丰富文化活动形式和内容、跟村民交流协商等措施把现实问题得以解决。此外,政府鼓励文化大院自主式发展,允许条件好的村级文化大院优先发展,总结经验,让先发展的文化大院带动落后文化大院的发展,形成全面、共同的成长趋向。
新疆农村文化大院建设标准化建设阶段的进入离不开中宣部对新疆基层文化大院建设支持工程的支持。新疆农村文化大院建设虽然经历了萌芽和初步发展两期阶段,但是还存在发展水平落后、发展程度不平衡等实际问题。2015年,中宣部相关领导来新疆考察时发现农村文化大院建设标准低等问题,从2016年开始启动新疆农村文化大院建设标准化工程,重点实施全区1046个文化大院的标准化建设,按照每个大院26200元的标准,各配备一台电视机、一套音响设备、一套乐器供村民使用。此外,中宣部还组织基层文化大院建设项目短期培训班,对农村文化大院建设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为新疆农村文化大院硬件和软件建设环境的改善与标准化提供了新的动力。
近些年来,新疆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创造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发展历程,及时解决农村文化大院建设的遗留问题,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积极适应时代要求,变成新疆农村社会的“时代先锋”。文化大院作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载体,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满足他们精神文化需求、激发农村群众学习热情、普及科学知识、宣传致富信息、树立新风尚、形成新民风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三期叠加”等特殊时期,新疆农村文化大院变成在农村开展“去极端化”工作的重要场所和宣传教育基地。通过组织形式多样、内容生动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广大农村群众真正意识到极端宗教思想的凶恶本质与危害,提升农村群众的辨别能力与防范能力,培养出新一批反分裂斗争的先锋队,产生重大的社会效益,创造伟大的现实意义。从物质和精神文明两个层面拓展发展渠道,代表真正能体现时代精神的重要力量。
1.培养新型党群干群关系,体现群众路线
农村文化大院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提高文化素质之外通过订阅报纸、刊物等形式大力宣传党的最新的、最直接的惠民政策。另外,通过做板报、宣传单等方式给人民群众提供了解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的机会。因为农村文化大院建立在村委会或居委会里面,乡村领导大多数情况下发挥对文化大院各种活动监督作用的同时,创造跟群众直接交流,听取人民群众意见的良好环境,树立一种群众与党的干部直接交流、直接提意见、收意见的新型干部群众关系。群众有什么困难和疑虑通过乡村干部传达给上级党政部门,创造党和人民有效连接的新局面。这种新型党群干群关系更加深刻体现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另外,在农村文化大院举行由村民组织的微宣讲等活动,有效提高农村群众的参与能力,促进民主。
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党的治理水平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党历来高度重视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凝聚奋斗力量,不断产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引导全国各族人民,以符合中国实际的思想文化来觉醒人民群众,运用文化建设新成就有效推动党政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创造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理论,改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环境。文化大院宣扬的先进文化渗入群众内心,增强农村群众的凝聚力。深刻地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形成一种人人感激党和政府,人人维护党和政府尊严的理想的治理环境。文化大院的文化教育,文化学习色彩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群众的思想道德理念,有效促进了公民道德建设水平的提高。文化大院图书室的有关法律的图书、期刊、报纸和定期举行的普法讲座等活动紧密结合在跟我国的依法治国理念,提高农村群众法律意识方面起重要的作用。文化大院活动室为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他们把大部分时间度过在文化大院,这使不同程度上减轻家庭和社会的养老负担,创造了社区养老的延长模式,体现了文化大院在有效减轻社会和家庭的养老负担的功能。此外,农村文化大院努力争取“访惠聚”工作组的行动取向,为驻村工作组提供有效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作的良好环境。
1.加快科普步伐,实现农民脱贫致富
目前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正在全力实行的扶贫开发政策在文化大院真正得到了践行的条件,一定程度上落实到了实践中。对农村群众脱贫的道路上,不仅是要关注物质上的脱贫,更是要重视精神上脱贫,转变农村贫困群众的思想观念是关键。文化大院不仅是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提高文化素质的阵地,更是农村群众掌握科技,脱贫致富的指路明灯。怎样把农村贫困群众脱贫的问题上,文化大院以消除贫困文化为着眼点,做了一系列惠民的工作。文化大院图书室摆放的图书、杂志、报纸和光盘也是以农村群众的需求为基础而订阅的,内容涉及到农牧业、园艺业、手工业等农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另外,文化大院邀请各行业的专家学者,靠科技先富的农村群众代表,定期组织各类普及科学知识的讲座和介绍靠科技富裕的先进经验与事迹等活动,增加了农民向往科技的热情,促进了农村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文化大院发挥其优势,主动联系当地企业与用人单位,举行专门针对当地村民的招聘会、转移剩余劳动力,不同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困难,帮扶生活困难的家庭增加了收入,在农村群众之间形成了靠文化大院致富,靠科术脱贫的热潮。
2.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型方案,以丰富的精神粮食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基本目标,沿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主线,把我国文化体制日益完善,提高社会效益为目标,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继续努力实施各项文化惠民工程,通过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优秀文化发展成果,持续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造坚定的基础。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共同关注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稳步、同步发展,持续推进两者的可持续发展。①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R].人民网,2017年10月28日在党和国家亲的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新疆的文化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但是新疆的文化产业在全疆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小,需要新疆的文化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村文化大院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的同时,挖掘农村发展文化产业的潜力,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和优化产业结构打下基础。
1.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高文化素质
文化载道,文以化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精神和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力量源泉。文化大院建设通过大力宣传文化知识,满足农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丰富农村群众的文化知识,扶持和培育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文化大院举办的各种文艺活动给农村群众带来快乐,各种专题的讲座、宣讲活动等激发了他们的文化向往。文化大院内设的图书室在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方面作用明显。在一些地区文化大院变成了农牧民群众学习的场所,自学成才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文化大院活动室安放的健身器材激发农村群众的健身热情,有效促进全民健康运动,在基层培养一批身心健康的基层建设者。
2.发扬中华文化,创建爱国教育基地
享受高质量、高水平的文化服务与生活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或国家公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我们正在倡导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新世纪文化建设的产物,农村文化大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导向开展各种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质量,为人民能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粮食是农村文化大院建设的首要目标。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大力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为农村群众开展各种各样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新疆是一个文化建设相对落后的地区,尤其是在新疆农村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处在刚刚起步的状态,农牧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形式单一、社会效益低。文化大院建设把广大各族农村群众带入了文化氛围浓厚的文化讲堂,通过举行农村群众所需要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来初步丰富了文化生活,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参与意识与享受意识。经过参与次数的增加、参与时间的延长,农村群众慢慢形成了文化意识,思想文化有了更新。农村文化大院积极发挥在重要节庆日传播社会主义主流价值的独特优势,利用春节、古尔邦节、新年等传统节日,“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纪念性节日,“三·八”、“五·一”、“六·一”等国际性节日,党史国史上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纪念日等,举办庄严庄重、内涵丰富的群众性庆祝和纪念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建农村社会的爱国教育基地。
1.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
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没有各民族的团结奋斗,就没有国家的发展、稳定和安全。2014年召开的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习总书记明确指出,新疆最重要的工作是“民族团结与宗教和谐。”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新疆各族人民要像石榴粒子一样紧密地结合起来,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民族团结。在新疆基层建设的文化大院以加强民族团结,发展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主要目标开展文化服务活动,把新疆工作的总目标铭刻在各族人民群众的心理。文化大院举行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文艺活动、演讲比赛、体育比赛等活动促进了农村民族团结事业的步伐,为创建富强、团结、文明、美丽的社会主义新疆打下了基础。在新疆生活的每个公民视为保护民族团结是每个人的重要责任,为新疆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一份力量。文化大院深入推进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积极宣传民族团结理念,真正贯彻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进步年相关活动,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创建民族团结坚固的堡垒,严厉打击民族分裂活动,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增强“五个认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筑牢各民族共圆祖国梦想的思想基础。
2.开展去极端化工作,促进宗教和谐
我国的宗教政策是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中国国情为基础而制定的。长期的实践证明,我国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实现宗教和谐是目前有效防止极端宗教思想的渗透,深入开展“去极端化”工作中意义重大。我们要坚持党和国家的宗教工作基本政策,全面贯彻民族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规范各类宗教活动,深刻掌握宗教发展规律,有效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新疆农村文化大院以新疆目前的区情为根本的工作焦点,开展了一系列“去极端化”为主题的培训、思想宣讲等活动,提高了农村群众的辨别能力、防范能力。把宗教常识课带入到文化大院,提高农村信教群众的理解能力。为爱国宗教人士进行关于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的培训活动,把文化大院成为开展“去极端化”宣传教育活动的基地和实现宗教和谐目标工作的新起点。近些年来,“三股势力”披着宗教外衣、迷惑无知的信教群众,采取各种手段疯狂进行民族分裂、破坏活动。通过各种手段传播宗教极端思想,对宗教和谐产生了威胁,成为危害社会的恶性肿瘤。在这样的形势下,文化大院给广大农村群众大力宣传国家的宗教方针政策,让他们深刻意识到国家宗教方针政策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用实例来揭示出“三股势力”的真实面目,让广大农村信教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宗教观。
农村文化大院是党和政府在新世纪农村实施的文化建设方针政策的新型成果,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兴文化载体,农村群众自娱自乐的平台。这种新的文化阵地在新疆也受到了农村群众的喜爱,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发展历程,丰富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升农村群众的文化素质,形成新风尚、培育新民风,已成为新疆广大农村群众的“知心朋友”。更重要的是,新疆农村文化大院建设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与均等化为基本,以新疆实际区情为着眼点,以群众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提高文化素质,形成新风尚,培育新民风,为新疆社会的稳定与长治久安提供了用“软权力”治理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