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容筝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河北 廊坊 065000)
青年最富有朝气和活力,最富有理想和梦想,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是党的伟大事业的生力军和建设者,是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青年的成长成才问题,对青年高度肯定、热切关心、寄予厚望,围绕青年成长成才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习近平的青年成长观。习近平的青年成长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指明了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方向,明确了青年追逐梦想的历史担当,为广大青年建功立业提供了广阔的历史舞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报告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在新的历史方位的时代使命,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不断奋进的精神动力。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近代以来,面对外敌入侵、内乱频仍,青年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胸怀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爱国志向,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革命战争年代,广大青年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艰苦探索,以血肉之躯捍卫着国家与民族的利益和尊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新时期,有志青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忘我劳动、不懈奋斗,为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贯穿千千万万当代青年成长发展的全过程。习近平指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1]。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今天,面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愿景,新时代的青年被赋予神圣的使命,承载着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这一凝练而深刻的论述不仅为党的青年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青年自身的发展提供了准确坐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这就是新时代青年的历史方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各种政治平台、节日和纪念日等各种活动节点、调研和座谈等多种活动形式,结合青年成长的规律和特点,在不同场合提出了一系列旨在推进青年发展的新观点、新思想、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青年成长观。梳理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关于青年问题的相关论述,习近平青年成长观对于青年成长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坚定理想信念,勤奋学习实践,勇于开拓创新,锤炼高尚品格,矢志奋斗奉献,具有国际视野。这既构成了习近平青年成长观的主要内容,也为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建功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历史经验表明,理想信念是养成一个民族精气神的“钙”,是一个时代良好风尚的灵魂。有了理想信念,这个民族就有了不竭的奋斗意志,就会形成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新时代青年的理想信念决定着国家和民族事业的成败。习近平同志指出:青年时代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十分紧要,不仅要树立,而且要在心中扎根,一辈子都能坚持为之奋斗。这样的有志青年,成千上万这样的有志青年,正是党、国家、人民所需要的[2]。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1]。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3]。青年只有有理想、有信念,才能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青年要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青年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97年前,一批胸怀救国救民远大志向、接受马克思主义先进理念的青年人因为共同的理想走到一起,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97年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英勇奋斗,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新中国,开拓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谱写了一曲曲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青年应继承先辈遗志,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
青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而这个过程是由若干个阶段性理想组成的。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一个具体的阶段性理想。新时代的青年不仅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更应务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时代特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共同理想统一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之中,是中国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的集中体现。青年要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征程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契合点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树立的人生信念[1]。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历史使命,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历史际遇。从现在到2050年,正是青年成长成才、服务国家社会的黄金时间,广大青年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把人生理想融入中国梦的壮阔奋斗中,书写无愧于时代和自我的精彩人生。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知识是每个人成才的基石。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1]。
勤奋刻苦学习。学习是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题,也是报国为民的重要基础。习近平回忆他在梁家河的经历时说:我并不觉得农村7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就是在那时候打下来的。在“上山下乡”的那个年代,黄土高原闭塞而荒凉,青年习近平却“痴迷”读书,“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这种勤奋好学精神,贯穿习近平的人生轨迹。从梁家河的窑洞到清华大学的课堂,从基层工作到治国理政,习近平始终把读书学习当作乐趣和精神追求,也成为青年学习时的榜样。学习要有勤奋刻苦之精神,“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广大青年抓学习,既要惜时如金、孜孜不倦,下一番心无旁骛、静谧自怡的功夫,又要突出主干、择其精要,努力做到又博又专、愈博愈专。特别是要克服浮躁之气,静下来多读经典,多知其所以然[3]。学习就必须求真学问,求真理、悟真理、明真理,不能满足于碎片化式的信息、快餐化的知识。要通过学习知识,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4]。同时,我们的学习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富有探索精神的,既要抓住学习重点,也要注意拓展学习领域;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既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专家学者学习,也要向国外有益经验学习[5]。
坚持在实践中学习。没有实践的学习,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容易产生学不深、学不透、学习成果无法转化的问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有知识要转化成能力,都必须躬身实践。要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6]。现在的青年,文化程度高,眼界开阔,思维活跃,开拓进取精神较强。但是文凭不等于水平,学历不等于能力,不少青年之所以缺失驾驭全局、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就是缺乏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锻炼,既是培养青年的根本方法,也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社会是个大课堂,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既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要坚持学以致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改革开放的大学校里,掌握真才实学,增益其所不能,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1]。
学习要遵循科学方法。青年时期是培养和训练科学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都要把学习同思考、观察同思考、实践同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保持对新事物的敏锐,学会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善于把握历史和时代的发展方向,善于把握社会生活的主流和支流、现象和本质。要充分发挥青年的创造精神,勇于开拓实践,勇于探索真理。养成了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的习惯,终身受用[3]。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民族禀赋,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的前列。
广大青年要勇于创新。广大青年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勇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树立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以青春之我,创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为了创新创造而百折不挠、勇往直前。要有探索真知、求真务实的态度,在立足本职的创新创造中不断积累经验、取得成果[1]。
青年科技人才的创新尤为关键。习近平同志极为重视青年科技人才,看到了青年科技人才的重要作用并对他们提出了明确要求:未来总是属于年轻人的。拥有一大批创新型青年人才,是国家创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发展希望之所在。广大青年科技人才要树立科学精神、培养创新思维、挖掘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超越[7]。当今时代,青年正沐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春风里,要敢于做先锋,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创业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青年是引领社会风气的重要力量,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青年一代的道德品格和精神风貌上。做一个品格高尚的青年,是新时代对每一名青年的要求。
大力传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爱国,是人世间最深沉、最持久的感情,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孙中山说: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维系着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教育效果,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年心中牢牢扎根,培养广大青年的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在当代中国,我们的国家和人民要坚守的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坚实的现实基础,它所倡导的价值理念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它所昭示的前进方向契合中国人民的美好愿景[8]。广大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养成高尚的品格。要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胸怀理想、志存高远,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并为之终生奋斗。
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德者,本也。”蔡元培先生说过: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自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大德,养大德方可成大业。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9]。
马克思曾说:只有奋斗,才能治愈过去的创伤;只有奋斗,才是我们民族的希望和光明所在。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从积贫积弱的近代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当今,我们既面临着重要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需要新时代广大青年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奋斗奉献。
广大青年一定要矢志艰苦奋斗。无数人生成功的事实表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1]。要不怕困难、攻坚克难,勇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的一线、项目攻关的前沿,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做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
广大青年要自觉奉献青春。青年时光非常可贵,要用来干事创业、辛勤耕耘。习近平在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中强调,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他建议青年人要以此为榜样,主动自觉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因此,广大农村青年要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展现现代农民新形象,广大企业青年要在积极参与生产劳动、产品研发、管理创新中创造更多财富,广大科研单位青年要在深入钻研学问、主动攻克难题中多出创新成果,广大机关事业单位青年要在提高为社会、为民众服务水平中建功立业[6]。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发展方针。伴随着中国四十年改革开放的历程,全球化正成为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各国经济交流、人文交往日益频繁。全球化对各国青年都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放眼未来、走向世界,国际视野成为人才的基本素养之一。2015年10月2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九届青年论坛在巴黎开幕,习近平发去贺词,在贺词中,习近平希望各国青年用欣赏、互鉴、共享的观点看待世界,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共生,积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添砖加瓦。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只有培养国际视野,才能适应未来世界的发展。
树立世界眼光,增强合作意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经成为时代潮流,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日渐加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新时代的青年生逢其时,一定要充分认清国际国内形势,勇于担当,在中外交流中扮演积极的角色。2016年9月10日,习近平在致首届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开学典礼的贺信中指出:当今时代,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各国青年应该通过教育树立世界眼光、增强合作意识,共同开创人类社会美好未来。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大力实施中国青年全球伙伴计划,不断扩展知华友华的青年伙伴网络。
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际话语权。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国际社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同时,国际社会对我们的误解也不少,“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论调不绝于耳,一些西方媒体仍然在“唱衰”中国。在这样复杂的形势下,要集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的中国、立体的中国、全面的中国。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每次出访,不论是会谈、交流还是撰文、演讲,都在努力做一件事情,那就是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道路、中国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随着中国故事在国际上的广泛传播,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声音的传播面不断扩大。广大青年要以习近平为榜样,无论是在国内环境还是在国外场合,都要讲好中国故事和中国共产党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向世界讲述真实的中国,彰显中国形象。同时发挥互联网传播平台优势,让各国人民了解中华优秀文化,让中国人民了解各国优秀文化,共同推动网络文化发展繁荣,丰富人们精神世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10]。
习近平青年成长观具有严密科学的内在逻辑,既丰富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内涵和外延,又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鲜明时代特色。习近平青年成长观对于新时代青年个人全面发展成才,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青年观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共同组成的。它包括青年成长观、青年价值观、青年素质观以及对青年工作的要求等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出发,形成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基本内涵,指明了青年运动的方向。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青年,充分肯定青年,热情关心青年,在实践中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毛泽东的青年观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分析革命和建设年代中国青年运动的基本特点,总结中国青年运动的基本规律,提出关于培育教育青年、动员和组织青年参加革命斗争、推动无产阶级青年运动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观点,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培养青年的“四有”标准,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青年成长观站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上,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新时代青年的发展成才提供了方向性指南。习近平青年成长观既是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丰富和发展,又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内涵拓展与延伸,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把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理论推向了新的历史高度,为发展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成长、共同前进的一代,青年的素质决定了国家的素质、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不遗余力地重视青年、关注青年的成长成才道路,从理想信念、学习、创新、奋斗、国际视野等青年成长成才的各个方面提出了基本要求,指出了基本途径。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从思想道德、教育、健康等10个方面提出了青年发展的目标和政策,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青年思想,开创了青年工作的新局面。越来越系统、完善的习近平青年成长观成为新时代青年发展成才的航向标,指引着青年前进的方向。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十八大以来形成的丰富系统完善的习近平青年成长观在继承优秀青年思想的基础上,关注时代发展,注入时代活力,融入时代特色,为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源泉。展望未来,我国青年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这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规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责任担当。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