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从严治党与新时代公正社会建设

2018-02-06 17:37葛宇宁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公正从严治党利益

葛宇宁

(河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党的十八大指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追求,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公平正义视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人们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实现“更加公平”的发展,“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1]由此可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公正建设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通过不断深化改革,让每一个人都能沐浴在正义的关怀之中,共享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公正社会建设与党的自身治理密不可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2]基于此,有必要对全面从严治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公正社会建设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

一、建设一个公正的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追求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她天然地和人类公正事业连在一起。马克思主义的最终追求,就是推翻人类社会历史上的一切不平等、不公正的社会关系,带领人类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即人类的“正义王国”,实现人真正为人的理想。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始,就把推翻一切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大山”作为自己的追求,实现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是党的初心,是一颗公正之心,没有私利,只有中国人民的正义事业。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3]其实,从中国共产党的神圣宗旨、根本立场、根本发展理念来看,建设一个公正的社会,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追求。

(一)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宗旨,是党的永恒追求。1944年,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强调:“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4]自那时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渗入了党的“骨子”里和“血液”里,成为党的精神气质,成为每一位党员干部的自觉意识。我们的党员干部没有任何特权,都是人民的“勤务员”,都是按照人民的利益和需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去奉献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我们只有像焦裕禄那样“心里装着全体群众,唯独没有自己”,才是真正的好党员,好干部,才真正做到了为人民服务,践行了党的神圣宗旨。

既然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自己的私利,有的只是人民的利益,那么,她在治国理政、社会建设中,就能够秉持公正之心,坚守人民的利益,追求社会的公平正义。正如习近平指出:“公平正义是我们党追求的一个非常崇高的价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我们必须追求公平正义,保护人民权益、伸张正义。”[5]也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求我们必须这么做,必须建设社会主义公正社会,推进整个社会的公正,否则,就没有贯彻党的宗旨,甚至就是背离党的神圣宗旨。

(二)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立足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想问题办事情,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之一。历史唯物主义坚持群众史观,认为人类社会从古到今的不断进步是由人民群众造就的,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少数英雄人物,而是广大的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中国共产党深谙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在建党95周年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全党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使我们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6]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最后成为这么一个大国的执政党,取得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都和其不忘初心,始终坚持和人民群众在一起,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是分不开的,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和力量源泉。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深情而又深刻地指出:“在新的长征路上,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7]一句话,我们必须“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8]

一个坚持人民立场,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根本政治立场的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中,肯定要把公正作为自己施政的核心,从而确保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能够得到保护和实现。正如江泽民指出:“我们所有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都应当正确反映并有利于处理各种利益关系,都应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但是,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9]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要作为天平的砝码,这就是社会主义公正区别于其他社会形态公正的根本之处。

(三)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发展是公正的必要条件,没有发展,就谈不上社会公正,就只能是贫穷。“贫穷的公正”不是真正的公正,它只是一剂“鸦片”,给人们带来虚幻的满足和安慰。只有在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够谈社会公正,也才能真正实现公正。社会主义的公正观也坚持这一点。“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最主要的还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我们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把‘蛋糕’做大,为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奠定更加坚实物质基础。”[10]

然而,社会发展不会自然地带来公正,它不是充分条件。资本主义带来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实现了社会财富的迅速积累,但资本主义的发展并没有带来社会公正,只是带来了两极之间的极大分化,导致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局面。这都和它的发展观密切相关,科学的公正的发展观是实现公正的充分条件。在资本主义社会下,社会发展的目的是社会财富的积累,是资产阶级的财富积累,而对工人阶级来说,则是一种贫穷的积累,它不是为着人的发展。[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坚持科学发展观、公正发展观。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发展,把人看作发展的目的,发展是为了人,而不是牺牲人的发展来服务于社会财富的积累,不是为了GDP等经济数字,而是为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科学发展观,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发展的公平因素更加凸显,强调发展成果要实现“人民共享”。“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充分共享。”[12]科学和公正的发展理念,必然要求我们的社会发展事业是公正的事业,也必将促进社会主义公正社会建设。

二、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新时代公正社会建设的关键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其理论和实践指向,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走向和成败。在庆祝建党95周年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13]全面推进新时代公正社会建设也不例外,关键也在于党,在于全面从严治党。没有全面从严治党,公正社会建设就是一句空话,就难以实现。

(一)科学立法,确保社会公正

法治事业是一种公正的事业。在现代社会中,法治被视为社会公正的重要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事业的重要保证,全面推进社会法治,对社会公正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鲜明之处,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正确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14]

立法在一个国家的社会资源和社会利益分配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从整体上和制度上规定着社会利益在各个社会阶层和个人之间的分配。其规定公正与否,对整个社会的公正具有决定性作用。如果立法不公,就直接决定着这个社会是不公正的;如果从立法源头提供了一个社会利益的公平分配方案,就会对整个社会公正提供保证和示范作用。而国家的立法事业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是党领导立法权。党通过国家立法机关,把自己的主张和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从而使其成为整个社会资源和利益分配的普遍准绳。如果中国共产党不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怀有私心,不注重社会利益的平衡和公平,在社会利益分配上对某些群体和个人进行倾斜和偏袒,那么整个社会的公正就不能存在和发展。因此,在立法上,我们“要明确立法权力边界,从体制机制和工作程序上有效防止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15]从立法上保证社会公正,关键是不能在立法中掺杂私人利益、部门利益等,杜绝立法的私利化。法律中一旦被掺入私利,它就会变质,就会丧失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二)严以用权,坚决防止公为私用、化公为私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事业的领导者、掌舵人,把握着经济建设的方向。作为执政者和决策者,党掌握着国家的大量物质资源,支配着其使用过程和方向。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如果中国共产党本身、各级政府机关和党的领导干部,存有私心,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就会出现公为私用、化公为私的问题,就会出现贪污腐败等违法犯罪现象,从而破坏社会公正。

当年,党中央从西北坡迁往北京,准备执掌国家政权时,毛泽东就对此忧心忡忡,在艰难困苦、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党经受了各种考验,成为一支廉洁奉公、纪律严明、大公无私、艰苦奋斗的革命队伍。但是,这支队伍,如今要进入北京,执掌国家大权,开始建设新国家,手里掌握的权力和物质资源都是昔日所无法比拟的,在各种物质财富和“糖衣炮弹”面前,党是否还能够经受住考验,就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永恒考题。对此,毛泽东谆谆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6]今天,我们国家的财力和物力已经实现了多次飞跃,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二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更加谨慎,在社会建设中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

(三)切实增强经济建设能力,统筹兼顾各方利益

新时代公正社会建设的实现和发展依赖于两个现实要素:第一,要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真正的社会公正,只有“公正的贫穷”。从本质上来说,社会公正是要实现一种社会利益的平衡。[17]而实现社会利益平衡之前,首先必须把社会利益创造出来,也就是要先把物质财富生产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党具有较强的经济建设能力,能够领导人民实现经济的快速高效稳定发展,能够制定出合理的经济政策和做出合理的经济决策。第二,要实现社会利益的平衡。即实现社会利益在人民中间公平分配,使每一个人都能得到他应得的那一份。这一点现在很重要,也是一个难题。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并存、城乡差距存在、人们利益多元,党在制定社会分配政策和进行社会利益分配时必须学会平衡,兼顾各方利益,必须优先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多端,国内改革发展任务繁重多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重道远,而我们面临着“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党的建设,从严治党,提高党治国理政的能力。[18]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再次警示全体党员:“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如何取决于人心向背。”[19]

三、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推进新时代公正社会建设

新时代公正社会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自觉追求,是其历史使命;同时,全面从严治党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公正社会建设的关键所在,是其重要保证。没有全面从严治党,就难以实现社会公正。在新形势下,新长征路上,中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我们一定要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去实现社会主义公正事业,把全面从严治党和促进社会公正结合起来。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征程中,我们要着力构建全面从严治党的价值路径、制度路劲和实践路径。

(一)价值路径

1.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的根本要求,脱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不可能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也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在总结党95年来的经验和教训时,习近平指出:“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95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20]马克思主义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灵魂,是我们必须坚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21]

2.坚定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理想,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追求。然而,由于诸多原因,有些人对共产主义持一种怀疑态度,极少数党员干部也羞于谈论共产主义理想,对共产主义感到迷茫。这一问题,导致我们很多的党员干部“思想缺钙”“价值观缺失”。基于此,我们必须明确:“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22]换句话,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就是共产党人的“钙片”,是其“安身立命之本。”[23]需要我们常思常想,时刻铭记,知道我们去往何处。共产主义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乌托邦,共产主义具有现实性,我们就走在通往共产主义的现实道路上,千万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真抓实干、勇于坚持,就是通向共产主义理想的最真实的光明大道。

3.坚定人民立场,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神圣宗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党就会失去根基。必须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24]坚持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价值取向,只有在政治立场上和人民群众保持一致,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党才能始终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人民群众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大地之母”,一旦离开这“大地之母”,我们党就会断了地气、失去力量之源,就会呈现出“肌无力”的症状。而坚定人民立场,最根本的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神圣宗旨,做好人民的“公仆”。

(二)制度路径

全面从严治党要抓住根本,抓出实效,实现常态化,就必须从制度路径上,把各方面的要求制度化,实现制度治党,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用有效的、合理的、科学的、完备的制度,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的意志要求,为中国共产党的事业提供长效保障。

1.建立科学完备的党的治理制度体系。坚持党要管党,这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要条件,纪律严明是增强党的战斗力的重要保证。我们必须健全党内的各种制度体系,做好党内立法,制定出完备的党内法规和各种制度。

第一,规范权力运行。既使党员干部能够有权力谋实事、干实事,能够干成事;同时,还要保证权力的运行必须规范,不至于游离于制度之外,成为不受限制的权力。不受限制的权力,不但干不成事,还是一种祸害。历史和现实都已经证明:“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25]共产党员也是人,有着七情六欲、有着人性的很多弱点,权力不受监督,不但可能危害党的事业,也会葬送党员干部本身。所以,我们必须首先确保权力规范运行,在阳光下运行,接受合理监督,“监督是权力正确运行的根本保证。”[26]扎紧权力制度的笼子,使其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

第二,必须严惩腐败,绝不姑息。“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27]它是党的肌体上的“毒瘤”,一旦发现必须及时铲除,打扫干净,不允许残留尾巴。为此,必须构建严厉的、健全的惩治腐败体系,“要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党内决不允许有腐败分子藏身之地。”[28]

2.构建完备的法治体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法治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着眼于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的战略抉择,“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29]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30]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以及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为党员干部谋实事、干事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同时,也对党员干部在社会经济建设中的权力运行进行了限制,要求其做到依法依制度运行。具体来说,立法机关要科学立法、执法机关要严格执法、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全体党员干部都要做尊法守法的模范。

(三)实践路径

全面从严治党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价值指引、制度规范都要落到实处,才能产生实效。理论化为实践,才能产生力量。作为一个13亿多人口大国的执政党,本身拥有8900多万名党员,如何把全面从严治党的理念布局化为真实的行动实践,是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一环,最后“一公里”。

1.抓好“关键少数”。这是新一届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特色举措之一,是新时期预防和惩治腐败的“良方妙药”。习近平指出:“全面从严治党,关键是要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从严管好各级干部。”[31]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再次对抓好“关键少数”进行了强调,并予以深化和具体化,把“关键少数”的“重点”指向了党的高级领导干部,认为他们的言行对整个党的事业影响更大,因此,“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抓好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而抓好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组成人员是关键。把这部分人抓好了,能够在全党作出表率,很多事情就好办了。因此,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必须首先从这部分人抓起。”[32]这充分说明:第一,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找到了“牛鼻子”,那就是管好领导干部,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第二,在全面从严治党面前没有例外,高级领导干部也是全面治理的对象,在党纪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一名党员都没有特权。

2.思想政治教育常抓不懈。我们党向来注重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和思想觉悟。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党员干部只有在思想上自觉树立先进意识,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摆正立场,牢固信念,才能有效避免走上邪路、弯路、歧途,切实增强先进性,提高战斗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效果显著,纯洁了党员干部的党性,凝聚了人心民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面临着更加繁重的任务,任重道远,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更是意义重大,我们必须通过制度规定、机制设置等使思想政治教育常抓不懈,长期有效。

猜你喜欢
公正从严治党利益
彭真关于从严治党的论述及其当代价值
Chapter 21 A dilemma 第21章 艰难的抉择
从严治党的经典之作:《中央政治局关于巩固党的决定》
全面从严治党,基层更应主动作为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调整要十分注重“稳”字
利益链与新垄断
吕坤公正观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