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
为进一步摸清全区一线环卫职工的生产生活状况,自治区建筑建材公路运输工会于2017年5月赴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呼伦贝尔市和锡林郭勒盟进行了调查,与100余名一线环卫职工面对面交谈,实地查看现场26个。
环卫职工作为城市美容师,对于改善城市环境卫生,促进文明进步,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环卫职工的生产生活甚至生存现状却是不容乐观的。
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据统计,截至2014年6月,全区共有一线环卫职工50221人。其中,男职工25379人,女职工24842人。50岁以上的职工占职工总数的61.8%,其中60岁以上的人数达10679人,70多岁的也不乏其人。一线环卫职工中,初中及其以下学历的占84.9%,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所以法律意识、维权意识都较弱,导致未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达26859人,占职工总数的53.5%。
收入少,劳动强度超标,农牧民工是其主力。据统计,2014年,全区一线环卫职工平均月收入1310元,自治区的最低工资标准在1200元/月-1500元/月之间。人均工作时间9小时/日,最长工作时间16小时/日。人均清扫面积8233平方米,远远高于国家规定的人均3250平方米的清扫标准。一线职工中,农牧区户籍职工22309人,占职工总数的44.4%,是清扫队的主力。
党政及社会各界对环卫事业的关注与重视。近年来,各级党政和工会组织为环卫职工做了很多好事实事,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包头市财政出钱为环卫职工每月增加工资200元,一线环卫职工工资达到1600元;牙克石市环卫处为环卫工人提供免费早餐和免费洗澡;阿荣旗政府出资5万元并发动社会捐款116万元,为环卫职工建立了“环卫工人救助基金”;由自治区总工会发起,各级工会组织联合环卫部门及社会各界为环卫职工在全区建立了1000 个供环卫职工休息的场所——“爱心驿站”,使全区1万多名一线环卫职工受益,受到一线环卫职工的欢迎。
近年来,随着自治区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中心城区的扩大,城市清扫面积不断加大,一线环卫职工队伍不断壮大,但由于各级财政对环卫行业的投入不足,社会各界对环卫行业的认识不足,甚至存在歧视现象,造成一线环卫职工在生产生活方面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工资待遇低。一线环卫人员工资较低,基本在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上下浮动,很多地方的工资还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如乌兰察布市上报的一线环卫职工月平均工资仅为550元。工资维持日常生活都困难,如本人或家人有病更是雪上加霜、无法医治。一线环卫职工普遍节假日不休息,而且无节假日加班工资,福利待遇低。作为在高纬高寒地区作业的一线环卫职工普遍没有享受高温高寒补贴。
社会保障低。劳动合同签订率仅为46.5%,社会保险的缴纳率也不高。统计显示,养老保险缴纳率为32.4%,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的缴纳率合计是48.7%,失业保险是20.7%,工伤保险是36.9%,意外伤害保险为77.2%。在50岁以上的一线环卫职工中,56.2%的环卫工既无低保,也无退休金,老年生活无任何保障;医保问题同样严峻,25554名一线环卫职工没有医疗保险或者新农合,得不起病也看不起病。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资金投入不足,很多地方除保工资外,最多为环卫职工缴纳意外伤害险;二是一线环卫职工普遍年龄偏大,超过了国家规定的缴纳社保的年龄;三是一线环卫职工主体是年龄偏大的农牧民工,靠这份工作能够养家糊口就比较满足了,对维护自己权益的意识较薄弱。
招工难。大部分地方一线环卫职工的招工比较困难。年龄小、有一技之长的人很难招到,只能招收年龄偏大、无其他谋生手段的人从事一线环卫清扫工作。
工作环境较差,工作时间长、强度大。环卫工人数量不足,一线环卫职工清扫面积严重超标,工作时间无限制延长。休息时间非常少,最短的盟市只有春节休息2天。由于资金所限,部分旗县区只能保工资,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都不能发放。全区5万多名环卫职工,仅有1万名环卫职工享受到爱心驿站的呵护。
职业安全系数低,社会地位低。随着机动车辆的增多及部分司机的不文明驾驶现象频现,一线环卫职工职业安全的危险性显著增大。据统计,2013年全区一线环卫职工交通事故伤亡达471人,其中死亡16人。环卫职工社会地位低,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尊重甚至瞧不起环卫职工,认为环卫职工“低人一等”,侮辱、谩骂、殴打环卫职工的事件时有发生。
从建设美好家园、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环卫工作的重要性,切实采取有力措施,提高一线环卫职工的待遇,不断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认真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安部、财政部、卫生部、国家安全生产管理总局、全国总工会等7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保障环卫行业职工合法权益的意见》精神,切实加大财政对环卫事业的投入,不断提高环卫清扫工作的机械化水平,扩大机械化作业范围和区域,减轻一线环卫职工的劳动强度,实现人的舒心工作,推动城市现代化进程。
改善薪酬待遇。提高一线环卫职工的工资水平,使其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并接近当地正常工资水平,使一线环卫工作能够招到适龄、足量的人员,有人愿意干,逐步实现体面劳动。
加大保障力度。切实解决一线环卫职工劳动合同、养老、医疗等各项社会保险问题,做到应保尽保,及时足额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低保制度,对60岁以上环卫职工的养老、医疗问题进行分类解决,建议有关部门成立专门机构,对60岁以上一线环卫职工的社保问题进行逐一排查,针对不同人的不同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逐个加以解决。在城市规划中要充分考虑环卫工作场站、环卫职工休息场所的建设,切实改善环卫职工工作环境。
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弘扬环卫职工“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洁”的环卫精神,教育群众尊重环卫职工的劳动成果,爱护环境和环卫设施;在全社会营造关爱环卫职工的良好氛围,开展 “最美环卫工人”的评选活动,对获得“最美环卫工人”称号的职工在评选劳动模范和五一劳动奖章时优先考虑。
设立“环卫工人节”。目前,全国已经有15个省市自治区设立了省级环卫工人节,内蒙古自治区也有呼和浩特等8个城市设立了环卫工人节,通过设立环卫工人节,提高环卫职工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