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养殖鳜鱼核心技术突破者
吴遵霖研究员 吴 凡工程师
鳜 (Siniperca chuatsi) 属鲈形目、鮨科、鳜属(Siniperca)中代表性品种,俗称翘嘴鳜、小眼鳜、鰲花鱼、桂花鱼、棘鱼等,其品种多样化,并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珠江和黑龙江流域,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淡水名贵鱼珍品。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生活需要,对鳜鱼需要量越来越大,养殖鳜鱼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1.鳜鱼(Siniperca chuatsi)又名翘嘴鳜、小眼鳜、季花鱼、桂鱼等,属鲈形目、鮨科、鳜属
2.大眼鳜(属鲈形目、鮨科、鳜属)
3.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又名花鲈、黄花桂、乌桂等,属鲈形目、鮨科、鳜属
4.波纹鳜,属鲈形目、鮨科、鳜属
5.长体鳜(Siniperca roujei)属鲈形目、鮨科、鳜属
6.云斑鳜属鲈形目、鮨科、鳜属
7.暗鳜属鲈形目、鮨科、鳜属
8.三种杂交鳜
① 华康1号杂交鳜 属鲈形目、鮨科、鳜属 ♂大眼鳜×♀鳜
②秋浦杂交斑鳜(Siniperca)属鲈形目、鮨科、鳜属 ♂斑鳜×♀鳜
③“长珠杂交鳜”(俗称“金钱鳜”)属鲈形目、脂科、鳜属 ♂斑鳜(珠江产)×♀鳜(长江产)
翘嘴鳜(S.chuatsi;英文名:Mandarinfish,Aukua)是鳜属代表性品种,也是人工养殖的主要品种。它的形态特征是鳃耙为7,眼较小,头长为眼径的5.3~8.1倍,上颌骨伸达眼后缘之后的下方,侧线鳞为110~142,颊下部有鳞,且由嘴上颌通过眼至鳃盖上,体侧有一条形黑斑,它的幽门垂为198~440个呈桂花状,故名。与它最为相似的是大眼鳜(S.kneri)也有其它鳜鱼没有的那条黑斑。其与翘嘴鳜不同的是眼较大,头长为眼径的4.7~5.1倍,上颌骨仅伸达眼后缘之前的下方,它的鳃耙为6,侧线鳞为85~98,颊部不被鳞,幽门垂为74~98个。翘嘴鳜生长速度快,个体大,常见为2-2.5kg,最大个体重可达50kg;大眼鳜生长较慢,个体较小,最大个体能长至重2kg,也是仅次于翘嘴鳜的人工养殖对象。
另外一类小型鳜以斑鳜为代表,包括云斑鳜、波纹鳜、长体鳜、暗鳜、白头鳜与柳鳜等五、六种。它们的个体较小,生长较慢,但是味道鲜美,营养成分含量更丰富。尤其是斑鳜,售价比翘嘴鳜要高二、三倍,还是主要高端出口鳜。这些小型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及以西、以北,及广西、川陕、贵州,鄂西北至河北、东北,山区丘陵偏低温一些的水库、河流、湖泊。可能是食物难得,所以它们的狭食性没有翘嘴鳜那么苛刻,驯饲相对较快,笔者首次突破驯饲就是大眼鳜。像饥饿的斑鳜甚至不用驯化就能摄食死去的饵鱼。这些小型鳜鱼与大、小眼鳜的形态区别,除了同龄个体小,一般尾重都不超过500g以外,主要是身上通过眼的那条明显的黑斑,或不连续。斑鳜斑纹为细碎的斑块;波纹鳜不显斑块,只显斑块上下的波纹状,从鳃盖后至尾柄如同水波的白边;云斑鳜则为大大小小的稍浑圆斑块。暗鳜主要是体色较深暗,并且鳃盖后部有一小块偏蓝黑斑;而虎斑鳜头部色淡,并且从眼睛向后外有呈放射状的三条黑斑,这是任何鳜鱼都没有的。这些小型鳜内部鳃耙、幽门垂都比翘嘴鳜少,侧线鳞也比翘嘴鳜少。当然还有些细微区别,没有什么可比意义。
可见,鳜鱼家族群体堪称国宝,并有一定多样性,但品种悬殊差别是较大的,市场消费主要是翘嘴鳜,但是鳜鱼与其它热衷一时的高档水产品一样,优良种质资源面临一系列挑战,亟待解决、开发,这是下面要讨论的。
鳜鱼养殖的重头戏是翘嘴鳜,体态优美,生长快,个体大尾重0.4~0.8kg,俗称“标鳜”,据报道有尾重20~50kg的记载。鳜鱼营养丰富,口味鲜美;鱼肉雪白,有一定弹性与脆性,且无肌间刺,特适宜老幼保健和外籍人士席上享用。从品种资源量与养殖量或上市消费量,还是翘嘴鳜为首。
斑鳜为代表的小型鳜,虽生长较慢,个体相对较小尾重一般不超过0.5kg,但鱼品营养含量比大型鳜还丰富,品质风味也很好, 无肌间刺,虽作为珍品名鱼销价比大型鳜贵一倍以上,也是出口韩、日主要鳜种;并且斑鳜等摄食对活饵鱼的依赖性没有翘嘴鳜等大,驯饲较易,属适宜饲料养鳜的品种;但是它们分布很广而分散,多零星分布在偏寒的溪河上游湖泊、水库,加之大、中型水库大都投放过银鱼,多少损害在繁殖期的鳜鱼卵。一些曾经斑鳜繁盛一时的水库如湖北十堰市黄龙滩水库,库中曾有较多天然野生斑鳜,笔者曾在此库进行网箱驯饲试验,后来群众自发采购晒干野杂鱼就可直接投喂斑鳜,可惜如上述原因,加上不少贫困地区多用过密胶丝刺网、迷魂阵,甚至电击捕获斑鳜等小杂鱼,使斑鳜等日益减少,难以形成产业市场。
长期以来,鳜鱼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传统养殖消耗饵料鱼导致资源越来越少与现代规模养殖的不适应;鳜鱼本身因人工繁殖的普及,广东等养殖区结束了从长江流域湖北等地引进天然繁苗的历史,而成为鳜苗的主产区。多年的近亲繁殖引起鳜鱼一定程度种质退化,免疫力下降,加之高密富养、环境恶化和饵料鱼增添带毒途径,使鳜鱼病害加剧,尤其是近年来鳜鱼虹彩病等病毒病的流行,严重破坏鳜鱼产业化进程。据广东古勇明、卢薛报道:广东省鳜鱼种苗主产区珠三角地区鳜野生群体内的遗传相似率和遗传距离分别为0.8547和0.1453,养殖群体的遗传相似率和遗传距离分别为0.9527和0.0473,养殖群体的多态位百分率(16.39%)远低于野生群体(85.75%)。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珠三角地区许多繁殖场使用的鳜亲本经人工使用已达第5子代,有的甚至第6-7代。由于亲鱼个体间的亲缘关系非常近,过度近交导致种质退化,鳜生长性能、抗逆抗病性能受到影响。据统计,目前养殖普通鳜个体的生长性状平均下降20%~30%。
重新积极开发种质资源,优选适宜饲料养殖的鳜鱼良种成为逐步成长的鳜鱼产业必然选择。
1.培育良种目的:即要培育具有什么样优良特性的鳜鱼良种?这是我们开始进行培育鳜鱼良种必须要回答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技术路线、方法与技术成果评定。在计划经济时代,部分民众还未完全解决温饱问题,要首先解决普通民众吃鱼难,尤其吃名贵鱼难问题,还要争取多出口挣外汇,我们培育良种的目的,首先是提高鳜鱼的生长率、产量,缩短养殖周期或减少养殖规模,讲究的是经济效益。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民众基本达到或全面达到小康生活,普通民众吃鱼难问题大部已经解决,对名贵鳜鱼的消费已越来越迫切,现在对良种鳜鱼不单单只是数量要求,而且要逐步提高对鳜鱼的质量要求:首先要求鳜鱼良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色香味美俱全,适应国内外市场新的更高品质风味要求;从规模养殖鳜鱼产业来讲,要求鳜鱼良种适应采用人工饲料进行规模养殖,适当提高长速单产、缩短养殖周期和降低养殖成本,当然还要有较强抗病害、免疫能力以及较高成活率。
2.选择鳜鱼产业适宜的选育良种的实用方法
笔者虽是学动物遗传学专业的,也曾撰写过《鱼类遗传与育种》(1984)教材,但笔者长期从事的主要是水产养殖工作。其中长期进行鱼类及其他水产动物的人工繁殖,这当然是育种的手段与基础。
选育良种提纯复壮是传统养殖遗传学中常规实用技术手段,下面重点介绍适宜饲料养鳜常规选育良种的实用方法。先易后难,先传统后现代,选择出笔者认为较适宜目前鳜鱼产业选育良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1)“选择育种”,即“提纯复壮”,亦称“家系选择”。首先介绍常规传统易行的“选择育种”或“家系选择”法。就是对不同地域、不同品种、不同环境条件天然或养殖的优良鳜鱼亲本(即可用于繁殖雌性♀或雄性♂鳜鱼),以及后备亲本,按刻意规定的原种标准特有的形态、结构以及长速、产量、品质、抗病、饵料利用率,或观赏性等优良经济性状进行选择。以80%以上的淘汰率进行选择(种),从受精卵、稚体、幼体到成体、后备亲本、亲本,一阶段一阶段、一代一代不断选择。一直到符合原种标准(含经济性状)甚至超过某些原种性状,加之良好的养殖条件与繁养、管理,只要繁殖后代优良性状遗传稳定,一般可保持三代以上,即达到提纯复壮目的,在原产地可申报该品种原种场或有优良特性的该品种良种场。当然这些遗传特征或性状,必须经过有资质的有关部门检测与评定;且无论是原种场或良种场,必须有软件硬件要求,每一家系谱物种,还必须坚持雌雄亲本配组及其后代,隔离分池,建档、封闭式管理,切忌混杂。
即使是并非要建立原种场或良种场,“家系选择”或“提纯复壮”也是每一个有事业心负责任的合格鳜鱼养殖经营者,都必须安排做的日常业务,为公为私,为鳜鱼行业和产业化健康发展都必须做的提纯良种的基础工作。笔者在广东虎门参与组建国家级中华鳖和乌龟良种场都是采用这一技术路线。
(2)“杂交育种”。杂交分为“经济杂交”与“育种杂交”。“经济杂交”只追求双亲本杂交后获得的子代表现出比亲本更优良的遗传经济性状特性,杂交子代可能失去了繁殖能力即杂交不育;或者优秀遗传经济性状退化。而另一种就是“育种杂交”或下面讲到的“杂交育种”即通过杂交,获得鱼类优良品种。
杂交育种是获得鱼类优良品种的常规易行的方法与重要途径,是在“提纯复壮”的基础上,对筛选出代表不同优良遗传特性的雌雄两个家系进行交合,即利用雌雄遗传物质天然重组形成兼有双方优良遗传特性的新良种;从双方的亲缘关系分为种内不同品种或不同地理种的杂交、种间杂交、属间杂交和科目间杂交;属间及以上就称为远缘杂交。通过杂交能够改变目标生物的遗传基础,获得相关优良性状。
鳜鱼是卵生,雌雄异体,体外受精,人工繁殖技术早已成功普及,进行杂交的成功率是较高的。目前,鳜的种间杂交技术日趋成熟。本文列出的三组成功的杂交鳜图片,即华康1号杂交鳜是♂大眼鳜×♀翘嘴鳜;秋浦杂交斑鳜与长珠杂交鳜都是♂斑鳜×♀翘嘴鳜。据报道这三种杂交组合制种技术已在生产应用。其中,翘嘴鳜和斑鳜杂交形成杂交子一代,在生长速度方面比斑鳜快超过30%~50%;长珠杂交鳜抗逆性状即在生长期水温20~30℃耗氧率低于翘嘴鳜,便于提高密度和运输;生长速度较亲本快,七月龄时较斑鳜提高2.2倍,而养殖成活率比翘嘴鳜提高20%,这种经济性状较双亲明显提高的现象遗传学上往往称作“杂交优势”。此种传统的杂交育种方式,主要凭借鳜鱼可称可量可视的内外遗传种质形态特征,选育具有一定杂交优势的优良经济性状的鳜鱼良种,简捷实用,一般资深水产养殖企业,即使没有遗传育种专业技术人员与设备,经过技术培训、刻苦实践,皆可胜任。但是进一步提高杂交育种效率与水平,就必须掌握现代遗传工程技术与专业设备,在有关科技院所遗传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协助,或实行“产、学、研”三结合模式进行;对一般鳜鱼养殖企业,我们首先还是普及推广常规的“杂交育种”实用技术。对于近亲繁殖与环境、药物污染引起种质退化混杂进行提纯复壮与杂交育种,为进一步“遗传工程”育种打好基础。
(未完待续)
(通联:430077,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电话:13507158009 13477043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