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晓东
地籍测绘技术与测绘技术的发展具有同步性,是现阶段测绘技术的集成。过去在开展地籍测绘工作时,要想测定地貌、地物要素,需要使用的的工具有经纬仪和大小平板,然后根据一定的比例尺,使用专门符号绘制成图。这种地籍测绘方式存在很多缺陷,例如,计算精度低、不方便携带图纸、图面美观性不足等,已经很难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地籍测量行业出现了许多新工具、新技术,测量技术水平越来越高。地籍测绘成果可以在计算机内部实现存储、处理、分析、传输,大幅度提升了地籍测量效率与测绘质量。文章主要探讨地籍测量及其未来发展方向。
1.1.1 地籍测绘概念
地籍测绘与普通测绘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前者由政府部门人员负责,通过综合运用土地法学、各项测量技术等,对土地及其附着物进行测绘。对地籍信息进行有效获取和表达是实施地籍测绘的主要目的。测绘内容包括土地面积、位置、土地类型、价值、利用状况以及权属等,在此基础上建立地籍信息系统或者土地档案,便于相关部门开展土地管理工作,对土地进行有效利用[2]。
1.1.2 地籍测绘目的
为了满足现代社会对地籍测量的要求,地籍测绘不但包括专门的测绘工作,还包括对房产状况进行调查,以及测定道路、地类界、水系等。在开展地籍测绘工作时,要想顺利完成工作任务,除了要进行标准化比例尺地籍图的绘制,还要做好地籍调查工作,对于土地和其上附着物的各类信息进行有效获取,包括社会信息、法律信息及经济信息等,根据最终的测绘结果制定地籍图、地籍簿册。
1.1.3 地籍测绘方法
站在测绘专业角度上,地籍测绘方法类似于常规的地形测量方法,包括控制测量、碎部测量等,再加上相关调查结构形成最终成果。与地形测量不同的是,地籍测绘关系到土地权属,对测量精度要求更高。地籍测绘的主要内容有:地籍控制测量、地籍调查、地籍测绘等。
1.2.1 首级控制网
地籍测绘的基础是地籍控制测量,要想精确确定土地位置及权属面积,做好地籍控制测量工作非常重要。地籍控制测量是以地籍图和界址点精度要求为基础,根据测区面积、内部控制点等级与数量等,在控制测量的基础性原则指导下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包括设计、选点、埋石、测量、数据处理等一系列环节。在地籍测量全过程中,首级地籍平面控制测量是基础,其主要目的是准确设定一个控制框架,对测量误差的积累进行有效控制。
在布设控制网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由高级至低级、由整体至局部,可采取分级布网方式,也可采取越级布网方式。在确定地籍平面控制网点的密度时,如果该区域存在密集建筑,控制点的间距平均控制在100m左右;如果该区域建筑物比较稀疏,控制点间距平均控制在200m左右。在选择控制点时,应当考虑到通视条件,以免对观测效果产生影响。同时将固定标志埋设在地籍平面点上,以免点位遭到破坏或移动[3]。
1.2.2 平差计算
现阶段,导线测量技术、GPS测量技术是地籍平面控制测量采用的主要技术,地籍测量规范中对于不同测量等级的技术要求、技术指标等给出明确规定。在计算平面控制网平差时,可采取近似平差法,亦可采取严密平差法。通常来说,近似平差法多用于加密控制点测量,严密平差法多用于首级控制网测量。
1.2.3 加密控制
在地籍控制网测量工作中,首级控制网与加密控制网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后者附属于前者。因此,在加密控制网的布设及施测过程中,无需兼顾数据的实用性和全面性,仅关注针对性需求即可。为满足局部区域的测量要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批布设加密控制网。
1.2.4 图根控制测量
图根控制测量能为测图提供依据,在测区建立加密控制网仅仅可以满足国家相关要求。在测量址点或者地籍图时,只靠以上这些等级的控制点很难顺利达成测量目标,此时需要做好图根控制测量工作。地籍测量的图根控制存在明显差异,相较于常规测量的图根控制地籍测量控制成果将其作为末级控制点,在提交成果时要与等级控制点一致。供地籍测绘直接使用的控制点为图根控制点,与地形测绘相比,地籍测绘在精度要求上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对图根控制要求也不一样。附合导线、节点导线是图根控制的主要布设形式,一般不采用支导线进行布设。如果待测区域地形条件较差,可适当布设支导线。
在对一类界址点、二类界址点施测时,为确保测量精度符合规定要求,需要进行一级图根导线的布设。如果待测区域地形复杂、测量难度较大,可将二级图根导线设置在二类界址点上。考虑到一级界址点、关键地物的测量精度要求,同时为了确保宗地面积精度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一般采取网状布设方式,利用结点导线网构成整个图根控制网。将固定标志埋设在一级图根点位置处,如果普通图根点位于沥青、水泥等硬质路面,可采用水泥钉进行固定,同时使用油漆将点号绘制在周边。
地籍资料的价值主要取决于其现势性。近年来,随着房地产行业不断发展,土地与房产类型、数量、地权等始终处于动态变化。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对地籍资料进行定期调整、修正以及完善,及时掌握土地变化状况。更新地籍资料包括以下内容:变更地籍要素调查、变更地籍登记、重测或修正地籍图、补测新增的界址点、重新量算面积等。目前地籍要素主要有五个,即土地等级、权属、利用状况、编号以及房产情况。要想对地籍要素的变化情况进行准确反映,必须依靠现代化测量技术。
RTK(载波相位差分)系统是GPS技术的一项新型应用,其提供的服务如下:第一,实时应用。这一环节的通讯手段主要是UHF/VHF或FMHDS技术,利用高精度RTK技术为厘米级实时精度提供服务,通常用作更新GIS及其相关工程;第二,事后应用。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数据传输,同时利用米级、亚米级的事后差分为GIS数据更新提供服务,主要用于测量城市管线、更新道路数据。其中一项服务为厘米级快速事后静态定位,为部分工程建设提供服务。在城市中建立一套完整的网络RTK系统,基本可满足各种精度要求的定位服务。
在图根控制测量过程中,网络RTK系统存在以下要求:RTK基准站要与最少3个高级控制点进行联测。这些高级控制点构成一个平面图形,该图形与RTK流动站点相对,确保控制面积足够,同时还要有效检核GPS基准站坐标系统,以免出现测量误差。应用RTK技术进行测量时,各图根控制点的测量次数不少于2次,每次测量之前,对中杆要重新对中,三脚架要置平。两次测量结果的点位差距应当在5㎝以内,如果超出这一数值应重新施测,图根点控制测量成果取中数。
在不接触目标或远离目标的情况下,利用遥感器对目标物体进行探测,获取相应的电磁波信息,并对其进行有效分析、处理,这就是遥感技术。近年来,地籍测量对数据的现势性及精度要求很高。在地籍测量中应用遥感技术,能够及时、迅速地获取多时相数据,大大减少人为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提高地籍测量精度。遥感技术受地形地貌、气候海拔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小,实现了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有效节约。近年来,遥感技术取得很大进步,数字影像分类技术、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技术在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构建专业化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实现人机交互,有效提高了地籍测量与测绘效率。总的来说,在地籍测量中应用遥感技术,不仅能有效提升测量数据精度,还能迅速提取和更新信息,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
综上所述,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工程建设事业发展。近年来,国内建设用地日趋紧张,土地资源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十分必要且重要。地籍测绘与地籍控制测量是土地管理的首要任务,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获取地籍信息,实现土地资源的集中管理、统一调配,以此实现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在地籍测量工作中,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开展工作,获取准确的控制测量结果,以此实现地籍测绘精度的提升,为土地管理工作提供全面、准确、可靠的数据信息,推动土地管理工作走向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