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春山 郑海燕
大学生体育价值观不仅是体育事业发展定向,也是体育产业发展所需依据。日本是儒教文化国家中从传统教育转换为现代教育最为成功的国家,也是阳光体育运动发展最为全面的国家。而大学生是接受进入社会准备教育的集体。因此,本研究通过体育价值观量表健康价值观、交际价值观、经济价值观、娱乐价值观、道德价值观、竞争价值观的差异,给面临着体育教育改革和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等重大课题的我国体育界提供有效依据。
体育价值观是人们以自身需要为尺度来评价体育这种社会现象的存在和发展的根本观念。体育价值观是体育意识的具体体现和清晰的表达。体育价值观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接受教育程度、认识能力,以及所处的环境条件等因素都对体育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人们在青少年时代所受的体育教育训练程度对体育价值观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人们所从事工作的性质及与体育是否直接相关,也是形成体育价值观的一个重要原因。一般来说,一个长期从事体育工作的人,是有着较为明确而系统的体育价值观的,而一般人或对体育运动极少接触的人,则体育价值观就会有很大的差异[4][5]。人们的体育价值观既然与人的需要和活动动机相联系,那么,它就会影响到人们的体育态度、体育情感和体育行为,从而对体育实践活动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从微观的角度来看,要鼓励群众自觉投身体育锻炼,往往需要从分析个体对体育的认识入手,使其建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定出具体的体育行为目标,从而为经常锻炼奠定基础。因此,人们体育价值观的形成和强化问题,常常是一个久论不衰的话题[5][6][7]。
冯维胜、丁树哲认为, 体育价值观是人们从自身需要的尺度出发衡量与评价体育的根本观点, 它涉及人们对体育在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评价, 受到历史条件和现实环境的制约, 个体的体育价值观将直接影响到个体对体育的信念和追求[2]。
倪欣指出, 体育的价值观是一个人对体育的认识与价值评判, 是人们以对体育的价值认识为基础, 根据体现自身人生价值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价值取向[3]。
凌占一基于中西方地域、物质、制度、文化和精神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学校体育在价值观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下面本文将采用多种方法从多个角度分析中西方学校体育价值观的差异性,构建出独具中西方特色的体系模型。并提出了发展学校体育的根本途径,即融合中西方体育价值观的精髓,法到取长补短的目的。整合体育价值观,构建以人为本,德、知识、技能为一体的新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4]。
关于体育价值观,国外已取得了很大的科研成果,对于体育价值观的基础理论和框架体系的相关研究都已经逐渐成熟。对于国内而言对体育价值观基础理论有着比较深刻的研究,但是还尚未见到验证的相关量表,因此,本研究研制出适合我国文化的体育价值观量表,为新时期体育基础理论的研究提出了新思路。
为比较中日大学生体育价值观,本研究以中国大学生(哈尔滨商业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和日本大学生(神户大学、南山大学)为研究对象共发放800份问卷,收回789分问卷,有效问卷768,有效率为96%。在有效问卷中, 中国大学生395人,日本大学生373人,其中中国男大学生177人,中国女大学生218人 日本男大学生186人,日本女大学生187人。
本研究在参考国内外学者Allport、Allport,et al、Evarett, E,H和陈琦(2006)等学者提出的体育价值观量表作为测量工具[1][8][9]。问卷采用开放型问卷调查。记分方式采用了Likert5级量表法:“1”代表“非常不符合”、“5”代表“非常符合”,其它数字代表“1”与“5”之间不同程度。体育价值观问卷设有7个维度,分别为健康价值观、交际价值观、经济价值观、娱乐价值观、道德价值观、竞争价值观等6个部分作为测量工具。
为了检验体育价值观的效度,本研究采用了PC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分析过程中根据探索性成分分析结果,对各因素间的辨别力不足,问卷的题项和理论构成不一致,阻碍内在效度的题项进行了删除。体育价值内容采用了健康价值(4个题项),娱乐价值(4个题项),道德价值(4个题项),竞争价值(4个题项)共16个题项。Kaiser-Myer-Oklin的MSA数值为.914,进行因子分析的基本假设能够满足。此外,为了确保各题项一致性信度,本文还采用了Cronbach's系数α值进行了信度检验。检验结果自我效能组成的3个维度的Cronbach's系数α为.867~.918,说明了相当高的信度。
表1 中日大学生对体育价值观的差异
为了揭示中日大学生体育价值观差异,将调查问卷分发给研究对象之后,采取自我评价记录法(Self-administrated method)填写问卷。对答题者完成的问卷中发现回答不认真、选项漏选的问卷进行排除。达到预定要求的资料按次序录入并使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了分析处理。问卷资料录入在SPSS15.0统计软件后,采用了与研究目的相符合的技术统计、主成分因子分析、信度、独立样本t检验。
本研究为了证实中日大学生体育价值观差异,首先以中国大学生和日本大学生为比较对象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日本大学生体育价值观值高于(M=3.93)中国大学生(M=4.08),日本男大学生体育价值观(M=4.12)高于中国男大学生体育价值观(M=3.87),日本女大学生体育价值观(M=4.26)高于中国女大学生体育价值观(M=3.43)(表 1)。
为了更具体了解中国大学生和日本大学生体育价值观差异,对体育价值观量表(健康价值观、娱乐价值观、道德价值观、竞争价值观)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在健康价值观比较中,中国大学生健康价值观和日本大学生健康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t值1.81)。具体分析结果,中国男大学生健康价值观和日本男大学生健康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t值1.70),中国女大学生健康价值观和日本女大学生健康价值观有显著差异(t值2.14)。日本女大学生健康价值观高于中国女大学生;在娱乐价值观比较中,中国大学生娱乐价值观和日本大学生娱乐价值观有显著差异(t值3.87)。具体分析结果,中国男大学生和日本男大学生(t值2.81)以及中国女大学生和日本女大学生之间都有显著差异(t值4.40)。而且日本大学生娱乐价值观高于中国大学生;在道德价值观比较中,中国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和日本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有显著差异(t值5.37)。具体分析结果,中国男大学生和日本男大学生(t值4.79)以及中国女大学生和日本女大学生之间都有显著差异(t值2.57)。而且日本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高于中国大学生;在竞争价值观比较中,中国大学生竞争价值观和日本大学生竞争价值观没有显著差异(t值1.49)。唯有中国女大学生和日本女大学生之间出现了显著差异(t值4.02),并且日本女大学生的竞争价值观高于中国女大学生的竞争价值观(表 2)。
表2 中日大学生对健康价值观的差异
通过中日大学生体育价值观比较分析,得出了中日大学生体育价值观有显著差异的研究结果。具体体现在中国男大学生和日本男大学生的娱乐价值观和道德价值观,中国女大学生和日本女大学生的健康价值观、娱乐价值观、道德价值观、竞争价值观。结果数据表明;日本男大学生的娱乐价值观和道德价值观高于中国男大学生,日本女大学生的健康价值观、娱乐价值观、道德价值观、竞争价值观高于中国女大学生。从教育学视角而言我国小学、中学、高中体育教育过程中传达体育价值观信息不足于日本。我国体育教育方式是传统体育教育方式,主要教学内容是以田径、三大球类、军事体育项目为主,导致了教学内容单一、体育课的兴趣不够等体育教学病理现象。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环境而言我国学生在校内参与体育活动机会并不多,只有运动能力突出的学生才有机会参加校队,大部分体育爱好者们都无法参加体育活动。相反日本学校多个体育俱乐部,喜欢体育运动的学生都可以参加自己所喜欢的体育项目俱乐部,影响了明确而系统的体育价值观形成。
通过中日大学生体育价值观比较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
5.1.1 中国大学生体育价值观和日本大学生体育价值观有显著差异,日本大学生对比中国大学生了解娱乐价值观和道德价值观。
5.1.2 中国男大学生体育价值观和日本男大学生体育价值观有显著差异,日本男大学生比中国男大学生娱了解乐价值观和道德价值观。
5.1.3 中国女大学生体育价值观和日本女大学生体育价值观有显著差异,日本女大学生比中国女大学生了解健康价值观、娱乐价值观、道德价值观、竞争价值观。
为了让我国大学生明确树立体育价值观给出以下建议;
5.2.1 改善我国小学、初中、高中体育教育方式。
5.2.2 建设体育俱乐部给予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机会。
5.2.3 高考、就业时应考虑学生体育参赛成绩。
[1] 陈琦 等6名.我国当代体育价值观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6,26(8):3~9.
[2] 冯维胜、丁树哲.体育价值观对体育锻炼影响的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17(4):18~21.
[3] 倪欣.对南京市高效不同年级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特点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17(1):86~88.
[4] 凌占一.中西方学校体育价值观的比较分析[J].才智,2014,730):92.
[5] 孙月霞.社会转型期中国体育价值观重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8(5):16~21.
[6] 李华、杨闯建、王鑫.当代体育价值观基础理论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6):30~32.
[7] 孙柱兵、贺昭泽.论我国当代体育价值观的内涵[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22(5):33~36.
[8] Allprot,G.W(1961),Pattern and Growth in Personality, New York : Holt, Rinehart & Winston.
[9] Allprot,G.W., Vernon, P.E., & Lindzey, G.(1960),A Study of Values, Boston: Houghton Miff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