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书鹏 朱明 高晔 王统华
水蛭,俗名蚂蟥,一类高度特化的环节动物,在《神农本草经》中已有记载,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多数生活在淡水中,少数海水或咸淡水种类,还有一些陆生或两栖的,多在温湿的地区。水蛭在内陆淡水水域内生长繁殖,是中国传统的特种药用水生动物,其干制品泡制后中医入药,具有治疗中风、高血压、清淤、跌打损伤等功效。水蛭大小在4-200毫米之间,有环带,雌雄同体。雌雄性生殖孔在身体前1/3段的31/32~36/37环间,交配时两个体完成异体受精过程。本研究采用土箱湿土法,成蛭于土箱湿土内产茧,卵茧置于保温泡沫箱内孵育,幼蛭在水中养殖,探讨其在土箱内产茧及卵茧孵化,旨在丰富水蛭繁殖生物学等基础理论知识,以期实现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规模化繁养殖提供参考依据。
水蛭雌雄同体,异体交配,体内受精,同时兼具雌雄生殖器官,交配时互相反方向进行,生活史中有“性逆转”现象,存在着性别角色交换,一条水蛭既可做爸爸也可做妈妈,在一生的不同时期扮演不同的角色。
水蛭交配一般发生在早上或夜间,交配后一个月左右,雌体生殖器分泌出稀薄的黏液,中包被卵带,形如“蚕茧”,排出体外,在湿泥中孵化。产茧一般在土壤(含30%水分)中进行,产茧时间一般为4月中下旬温度在20-25℃以上。
本文所述土箱产茧应选择远离道路的场所,产卵茧期应保持安静,避免土壤震动,否则正在产卵茧的水蛭会受惊而逃走,造成空茧。首先挖一个深度25cm的矩形浅坑,将网箱铺盖在坑上,用越冬分化土(松软)填满。接着向网箱中加水,使土湿度保持在30%左右。投放密度为200-300只每平米,投放完成后用透气纱布将网箱扎起防止水蛭逃离,并盖上水草或樹枝等进行遮光。在坑四周挖一条排水沟,防止暴雨天气雨水将网箱浸透,在下雨天气要及时疏通溢水口。投放后第二日打开网箱检查水蛭是否都已入土产茧,洞口内有白色泡沫即为水蛭产茧。整个产茧过程持续约12-14天,土壤温度为20℃左右,每条水蛭平均能产茧3-4个左右。
入土产茧阶段结束后,即可起茧进入保茧孵化阶段。保茧阶段,茧需放在保温泡沫箱中,泡沫箱底部铺上一层厚度为2cm左右的泥土,湿度约为20%左右,将茧放在土上保持微立,茧不得与泡沫箱直接接触,根据泡沫箱大小铺满茧后,撒上泥土3-5cm,湿度同为20%左右,泥土要将茧完全包围(一般大规格的泡沫箱50*50*15cm,可放茧1kg(450-500个)左右)。放在一个温度与湿度较为稳定的暗室中,温度18℃以上,25℃左右时孵茧速率较快。保茧一般需20天左右。孵化时,应特别注意湿度,避免因水分含量过低造成干胚,应经常在纱布上喷水,保持潮湿。自幼蛭出现3日后,茧呈泡沫状,松软有弹性,将茧取出泥土,放入滤水框(20*40*10cm)中,盆放于漂浮在池中的泡沫板上,板与盆之间用筷子隔开。每隔2小时用水将孵出的幼蛭冲入水中。整个阶段持续7-10天左右。水蛭生产中入土产茧、孵化保茧、出苗的阶段就此完成。
上述土箱产茧法,管理简单,操作方便,其优势:一是大大节约池塘养殖成本;二是便于观察水蛭产茧期间的温度、湿度,天敌等动态情况;三是避免自然孵化条件下鸟、鱼等自然天敌对水蛭幼体的捕食,强烈的日光、暴雨等条件对水蛭卵茧孵化的制约,使水蛭产茧能够在较为稳定的条件下孵化,可以有效提高孵化速度和孵出率;四是统一孵化时间,可有效减少孵出幼体的差异,利于集中管理与采集,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所以我们采用的土箱产茧法,大大提高了水蛭产茧的孵化速度与孵化率,同时也缩短了幼苗到成品蛭的生长周期。